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码音乐技术对于当代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与设想.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0595620
  • 上传时间:2022-03-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码音乐技术对于当代音乐教育教学的意义与设想    殷苗苗摘要:本文通过对于音乐教育中的两大基本教学门类——视唱练耳及器乐合奏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将数码音乐技术融入到这两种教学中,使用数码音乐中的常用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用数码化智慧化的改革思路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提出改革设想与方案关键词:视唱练耳 合奏 数码音乐技术 软件应用 第二代互联网:J60-05 :A :1008-3359(2018)07-0130-05“音乐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教育领域,尽管音乐教育学科众多、涉猎面广、形式多样,可绝大多数的音乐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是保持着数十年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传统教学方式有其优势的一面,比如“面对面”的教学——教师与学生能够很好地面对面交流,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去领悟演奏或演唱中的技巧问题,教学方式经过了多年的检验,体系完整但也有劣势,譬如传统方式下教学辐射面小,优质资源利用率低下,教材单一模式、教学教具手段有限,教与学都不能体现出音乐教育原本该有的趣味性而另一个事实是,数码音乐技术日益发达,随着数码设备的微型化、生活化,数码技术正在从专业音乐领域拓展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专业数码技术在音乐创作领域获得了深入应用发展,而在基础音乐领域中几乎没有得到关注,基本还在延续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数码音乐技术对于当今音乐教育教学一定能带来积极地革新意义,而且是不可回避的趋势,但关键问题在于众多音乐教育从事者对于数码音乐技术的认知与掌握严重不足,师资培养属惯性化的延续,多数教师对于数码音乐技术的未知感以及很多保守观念等,这些都是阻隔音乐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原因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意图让更多的人们来关注我们的创新思路,最终为当今时代下的学习音乐青少年带来更多有趣味、充满动力的音乐学习之路本文关注的重点是视唱练耳教学和器乐合奏教学,从这两方面来进行是否可以数码化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一、对于传统视唱练耳训练的现状分析众所周知,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尤其是以音乐为专业方向的学生们重要的音乐基础训练课程沈阳音乐学院教师鞠芳在其文章《多元音乐文化与视唱练耳教学》中提到“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就是在于组织和发展学生或者说未来音乐工作者的音乐听觉,训练他们将视唱练耳的技能运用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和音乐研究等方面①那实际状况是怎样呢?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唱的是音符,并不是音乐例如法国人亨利·雷蒙恩以及古斯塔夫·卡卢利编着的《视唱教程》,其中大量的曲目具有优质的曲调以及丰满的内心音响,但若只是枯燥的训练,学生是完全不会有感受的,其回馈回来的只能是厌恶以及麻木。

      近几年国家推行艺术高考联考制度,一方面将视唱练耳上升到制度上进行重视,但这种政策带来的急性扩张也导致了针对高考的视唱练耳教学以及教材恶性膨胀,产生了诸多问题此外,现在市售许多传统的书谱教材以及录音教材,而市售的学生听写教材的听辨内容多是以录音的形式完成就笔者曾经参阅过的一本听写教材来讲,其录音质量尚且不说,就训练题目的听感而言,觉得甚难习惯,继而很难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些相关学习软件,如:Ear Master Pro等Ear Master Pro软件开发到当今已算是一款相当成功的视唱练耳自学软件,其练耳进阶练习严格缜密清晰,训练方法多样,音乐风格也涵盖了古典以及爵士等领域,但是使用起来相对繁琐,音源质量相对死板,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高,另外也有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使用面不广泛总体来说,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来讲,提出几点与目前视唱练耳教学相关的疑问一)作为主流教具的钢琴能否达到对于音乐基本素质练习的目的从律学上来讲——钢琴是十二平均律乐器,十二平均律②是一种人工律制,拥有这种律制的乐器很少,而更多种类的乐器是使用五度相生律或纯律等律制构造产生的乐器所以从“音高”这一个基本要素上来讲,单单用钢琴作为训练工具很明显是远远不够的。

      从音色上来讲——它是击弦乐器,通过琴弦及琴体共振发声或者通过踏板調整音色但事实上,我们的音乐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而它们的音色频谱与钢琴有相当大的区别许多青少年学习了视唱练耳却不能分辨乐器音色,这显然是很可笑的,而在视唱练耳教育发达的法国,这是在儿童时代就在课程里解决了的问题二)主流的视唱练耳教学选材是否狭隘现阶段视唱练耳训练内容的选材基本就局限在西洋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个时代的音乐提倡旋律优美、调性分明、节拍节奏则是相对简单的可是对于现实意义中,这些的实用性有多少,还有待商榷例如:节奏的训练中,很多节奏旋律的训练本身就没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而真正当学生碰到现实存在复杂节拍节奏时(如:3+3+2的挪威民间音乐节拍;1、4、7、11、14为重拍点的Bossa Nova;还有很多中国民间音乐的节奏等)却必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外,还有例如古琴音乐如此有魅力的声韵(一声多韵),怎能简单的对应在五线谱上唱出原汁原味的视唱?长辈常常责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喜爱中国传统音乐,这里除了是社会问题以外一定还有音乐基础教育的问题三)视唱练耳教师的职业培训体系是否完善就近几年全国范围的高考音乐术科联考情况来看,视唱练耳教师的需求量是在暴增的,忽然增加这么多考生,教师却明显的跟不上。

      面对这样的趋势,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从事视唱练耳教学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考生质量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还有越来越差的趋势当然有一部分是中国挥之不去的应试之怪现象在作祟,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说明整体国民的音乐素质低下在欧洲,视唱练耳是一门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准备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从业者要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学科上除了要完成视唱练耳听唱技巧训练以外,还要进行很多相关音乐技术理论的学习,比如多声部对位分析、音乐作品分析、调式及和声的技术发展及演变;学习内容上要跨越上自中世纪宗教音乐下至20世纪现代无调性音乐对比国内的师资情况,那就自不必多说了,他们既不了解西方音乐历史,也不了解中国音乐历史,音乐风格样式那些更是一无所知,那么如何能在视唱曲中得到训练的目的,估计他们自己都很茫然二、对于传统器乐合奏训练的现状分析我們可以审视一下“奥尔夫”教学法为何如此受到推崇呢?因为其核心就是“合作”自己身体部位的合作,自己与他人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参与的乐趣而国内琴童们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一)合奏的重要性认知缺乏音乐是给人带来快乐的,它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从孩童时期的游戏音乐到庞大的交响乐,从田间的劳作合唱到各种风格混搭的世界音乐,人类的音乐世界无限广阔。

      可多数琴童的自我学习现状就是如此他们从学习枯燥技巧的初级阶段进阶到技巧要求超高的提肖邦练习曲李斯特练习曲,用“无限苦闷”可以概括其中,这样的培养过程又如何能称之为美育教育?合奏被视为对学生学习音乐时的一种重要调剂手段,在国外的音乐课中它则是必须的组成不同乐器音色搭配,讲究学习中的配合技巧,训练手中演奏、耳中听辨、眼中观察,这是与独奏时的感受非常不同的锻炼学生对于音乐的整体认识,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乐谱,从合奏中体会音乐的乐趣,体会乐曲配器中的复合群体音色带来的听感体验这样的学习更多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体验美感二)青少年音乐社团开展的滞后现阶段多数情况是,除了专业音乐院校,一般学习者很难有机会能接受这种常态化的训练,而且即便是专业音乐院校,也多是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忽视合奏课的这与西方是截然不同的,在欧美国家,自发性的音乐社团组织遍地开花观念要转换——许多孩子的音乐教育就是每周见一次音乐老师(学校的音乐课更加缺乏),回完作业布置新曲,然后周而复始普通中小学校音乐课开课率更加不足,更何况组织学生乐团多数学生乐团是以管乐团为主,因为管乐常常有比赛有活动,功利心态在音乐活动开展的国程中起了太多的负面作用。

      学钢琴的孩子是比例最高的,而钢琴又是与他人合作的必要性不大的一件乐器,于是孩子们的合作音乐经验就几乎丧失了三)合奏训练的技术性阻力合奏训练的指导教师能力是重要的软性阻力合奏训练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通常情况下,教师要对合奏中的每个乐器声部的乐器演奏技巧了如指掌,还要熟悉乐曲的细节处理,协调声部配合的方法等,有时还得担任指挥的角色由此看来,合奏课训练的指导教师通常需要很高的音乐综合能力很明显,这类教师是较为缺乏的,加之无人重视,有些指导老师学生时代学习的是乐器演奏专业,对于更综合更全面的理论掌握不足,部分优秀的带团老师都是靠自身常年的摸索与实践获得成果,但仅靠这种实践锻炼人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总体来讲,就是师资缺乏,资源利用率低下三、数码音乐技术的优势数码音乐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发展半个世纪以来,当今的数码音乐呈现出这样的几个特点一)高质量、高稳定性70-80年代,数码技术的概念刚刚开始拓展,能提供给音乐家创作的平台很有限,想要知道那个时代的数码音乐,听听让·雅尔的音乐和超级玛丽的游戏音乐就知道了但是现今的数码技术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当今音乐制作及录音能达到的最高采样格式是192kHz/32bit③,而对比一下当今CD的统一格式是44.1kHz/16bit。

      显然,192kHz/32bit是个无限接近顶点的Hi-Fi质量级别了此外,音色采集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得所有的模仿声学乐器的音色都接近完美,音色质感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基本是无法区分它到底是真实演奏的还是通过制作完成的在数码音乐发展过程中,数码音乐的保存也经历了一个从不易保存到稳定的一个过程,现今,数码音乐的保存方式多种多样,当今资源库巨大的云端数据库可以任意搜索到几乎各种音乐数据二)携带方便、易于交流以往的数码音乐交流起来是有难度的,可是现在不同了,音乐创造及传播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非常方便,手提电脑、迷你型的专业音频系统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创作、随时修改、随时储存及传播通过硬盘、通过U盘、通过网络,小小的MP3格式也可以随处播放数码音乐的方便程度超出想象三)数码技术发展迅猛、使用简便、手段多样这里要谈到现今数码音乐领域功能强大的计算机音序器④软件了音序器软件是音乐家创作音乐的主要应用程序,它的主要原理就是提供一个创作音乐的平台,通过输入或录入音乐信息的方式构成少则一个声部,多则无限声部的信息平台,再通过软件音源或者硬件音源回放演奏的方式播出音乐家想要表达的音乐内容通过音序器,任何的音乐要素都可以得到输入或者修改,是一种很方便的音乐工具。

      而且音序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由最早的一台小小的、带有很多按键的机器变成了现在显示方式无限清晰明了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应用,其应用难度不会超过Photo Shop之类的软件通过音序器及其音源⑤插件和效果器插件的结合使用,你能想象到的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以及技术它都能提供给你这些功能超级强大的数码技术已经改变了当今音乐的创作模式,音乐创作是走在音乐领域的技术前沿的音乐基础教学能不能也使用上数码音乐技术?下文就是笔者的设想四、对于数码音乐技术参与传统音乐教育中的设想视唱练耳教学以及合奏课教学都是音乐学习中的基础训练,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学习乐器技术课程来的那么直接,但对于稍稍了解音乐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深知这两种教学绝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习内容笔者将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为这两类课程提供一些教学上的设想,兴许可以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一)普及基本程度的数码音乐技术就像很多普通人会用软件修整照片,作为音乐教师为什么不能普及一些基本程度的数码音乐技术?大家也许会说那打谱软件算不算数码音乐技术?很可惜,笔者并不认为算是因为它只是将你从纸质转换到了电子质,仅仅解决了计算机上怎么出现五线谱输入的平台,更多地考虑是书写的格式,对于音乐的本质——听感来讲没有什么积极作用。

      音序器类型的软件才能是有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