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docx
110页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要求,结合我区内公路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摸清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底数,客观认识风险水平,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摸清全区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公路抗灾抗风险能力,客观认识我区公路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培养一批专兼结合的公路承灾体风险普查技术人员队伍,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三、职责分工为保障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区交通局成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组 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路事务中心,由公路事务中心负责人**任主任,公路事务中心**为成员,负责日常联络、沟通协调、技术指导、业务督导、汇总上报等工作四、普查内容(一)数据采集包括公路设施属性信息和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采集。
公路设施属性信息反映公路设施特征的内容,包括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类型、路面宽度、车道分类、车道数量等基础属性信息,路基、桥梁、隧道、防护设施、排水设施等构筑物信息以及相关设防标准等信息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为反映自然灾害特征及危害的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类型、规模范围、频率,灾害造成的公路构造物损坏、交通中断以及风险点现状等信息二)数据成果质检包括数据质量检查、风险评估、数据核查等工作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是对普查采集数据规范性、完备性、准确性及一致性进行检查风险评估按指标体系法进行,风险等级可划分为一级(重大)、二级(较大)、三级(一般)、四级(低)数据核查主要对风险等级一级、二级灾害风险点的基本属性、危害程度、发育程度进行复核,校正风险等级普查数据成果按统一的要求与格式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对一级、二级灾害风险点建立公路自然灾害风险点台账五、普查范围区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县、乡、村道),里程约4300公里(2020年养护年报数据)六、阶段安排(一)前期准备阶段(202*年4月中旬前)一是编制方案,由区交通局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公路事务中心按照工作部署健全工作机制,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二是编制预算,公路事务中心认真核定工作任务量报区交通局,将普查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经费支持,保障普查工作需求。
二)实施阶段(202x年11月底前)全面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开展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检查等工作,掌握全区公路基础设施相关数据和灾害风险底数,期间,202*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采集数据三)总结阶段(202x年12月底)公路事务中心总结辖区内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报告,对应报区交通局七、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把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纳入当前重点重点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确保按期完成普查任务,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加强与市交通局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接,按要求报送相关数据和工作材料;公路事务中心要加强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的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确保普查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二)加强技术支持,强化质量控制区公路事务中心明确专人会同第三方机构对普查范围内的路段进行数据采集,及时完成普查数据采集填报、数据质量自检和修正采集数据各镇街要安排专人配合公路承灾体普查信息采集、数据核查等工作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交通运输部普查技术指南,并发挥技术优势,针对培训调查组织、数据审核等关键环节,规范数据报送和审核管理,确保数据质量规范、准确。
三)强化安全管理,加强信息报送要将安全意识贯穿普查全过程,认真做好普查期间交通组织保障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各单位要建立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报送具体工作方案、普查进展情况等重要信息附件: 2.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 3.公路承灾体风险普查工作联系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前 言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部公路局组织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依据《全国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总体方案》和《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编写《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规范指导我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调查,对我国公路的空间分布、公路设施属性和影响公路的自然灾害风险点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底数,为全国公路运营管理提供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指南包括8章和十二附录,全面介绍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的内容、方法及工作流程 目 录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23 基本规定 43.1 一般规定 43.2 自然灾害类型 43.3 普查工作内容 43.4普查工作流程 63.5 普查技术方法 63.6资料归档及数据建库 73.7 质量管理 74 公路设施属性信息采集 94.1 一般规定 94.2 采集内容 94.3 采集方法 104.4 数据检查 115 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采集 125.1 一般规定 125.2 采集内容 125.3 采集方法 145.4 数据检查 156 自然灾害风险点初步风险评估 166.1 一般规定 166.2 灾害发生频次(A) 166.3 灾害历史危害程度(B) 166.4 灾害处治情况(C) 166.5 灾害现状情况(D) 176.6 公路重要性(E) 176.7 初步风险评估 176.8风险分级 187 自然灾害风险点核查 197.1 一般规定 197.2 核查内容 197.3 核查方法 277.4 灾害风险评价 298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路段区划及成果 308.1 一般规定 308.2 风险区划 308.3 风险普查成果 31附录A 地质灾害与水毁分类表 33附录B 公路路线信息调查表 43附录C 公路桥梁信息调查表 45附录D 公路隧道信息调查表 47附录E 公路高边坡信息调查表 49附录F 崩塌风险点信息调查表 58附录G 滑坡风险点信息调查表 61附录H 泥石流风险点信息调查表 64附录I 沉陷与塌陷风险点信息调查表 67附录J 水毁风险点信息调查表 70附录K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调查系统 73附录L地质灾害及水毁成因及识别 761 总则1.0.1为规范指导我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依据《全国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总体方案》和《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对我国公路设施属性特征和影响公路的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进行调查,掌握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底数,为全国公路运营管理提供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各等级公路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1.0.3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应按数据采集、数据检查、初步风险评估、核查和风险区划工作流程进行1.0.4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应遵循客观和科学的原则,采用简单可靠易操作的方式1.0.5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在特定时段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潜在损失大小及其发生的可能性2.1.2 公路设施属性信息包括公路技术等级、路面类型、路面宽度、车道分类、车道数量等基础属性信息,公路路基、公路桥梁、隧道、防护设施和排水设施信息及设防标准2.1.3 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类型、规模范围、频率、灾害造成的公路构造物损坏、交通中断等以及风险点现状情况2.1.4 水毁本指南水毁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或者指公路建筑物因暴雨或洪水造成的破坏包括道路淹没、浸泡、沿河路基水毁(冲刷、撞击、冲毁等)、小桥涵冲毁或堵塞、桥梁墩台和引道冲刷、桥梁冲毁等 2.2 符号CRI—危险性指数A、B、C、D、E—风险评价指标γi—指标权重G—灾害风险点风险等级指标F—单元路段各级风险点数量指标QI—自然灾害公路路段风险分区指数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包括数据采集、初步评估、核查、风险区划。
3.1.2数据采集包括公路设施属性信息采集、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采集,由基层单位结合现场调查,采用资料填报、逐层审核方式进行3.1.3核查工作由专业单位以现场调查为主,勘察、监测、遥感等其他手段为辅的方式进行3.1.4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按统一的要求与格式,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库3.2 自然灾害类型3.2.1 普查涉及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3.2.2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沉陷塌陷,具体见附录A灾害分类表3.2.3水旱灾害主要为水毁灾害,具体见附录A灾害分类表3.2.4地震灾害主要为由地震引发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2.5气象灾害主要为台风暴雨、风雪冰灾害、风沙灾害等3.2.6海洋灾害主要为风暴潮、巨浪、海岸侵蚀、海岸淤积等3.2.7森林和草原火灾主要为森林火灾3.3 普查工作内容3.3.1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宜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 制订普查实施方案;2 数据采集;3 数据检查;4 初步风险评估;5 核查;6 风险区划3.3.2普查信息采集应以公路路段为单位,根据普查实施方案,按照统一的技术、数据格式和要求利用APP软件填报,采集相关信息,逐级审核,汇总上报。
3.3.3 数据检查包括采集数据格式的复查、抽查和验收,检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质量及信息完备性3.3.4初步风险评估基于采集数据,采用灾害发生频次、灾害历史危害程度、灾害恢复情况、现状灾害情况以及公路重要性等指标,运用指标评估法进行自然灾害风险点初步风险评估3.3.5 核查以公路路段为单位,根据自然灾害特点,结合资料收集分析,通过风险点初步风险评估确定自然灾害三级、四级风险点,采取现场调查、勘察、监测、遥感等手段进行灾害风险点核查3.3.6 风险区划根据公路特点,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点初步风险评估结果与核查工作,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公路承灾体自然灾害风险区划3.4普查工作流程3.4.1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流程如下:1制定普查实施方案;2公路设施属性信息采集;3自然灾害风险点信息采集;4 数据检查;5自然灾害风险点初步风险评估;6核查;7风险区划,具体见图3.4.1图3.4.1 普查工作流程图3.5 普查技术方法3.5.1 普查宜采用资料填报、现场调查、勘察、监测、遥感解译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5.2普查应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