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1课件 语文S版.ppt
11页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叶绍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介绍•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译文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注释【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赏析(一)赏析(一)• 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赏析(二)赏析(二)• 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赏析(三)赏析(三)• 古诗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