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阅读附答案.doc
5页文言文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髻^t(tiao chen)丧父, 事母以孝闻伯父场,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 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 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 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 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撰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 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 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 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 分财不均,至相阅(xi)讼,士谦闻而出财,补甚少者,令与多 者相埒(lie)o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 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刘其禾黍者,默 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 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货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 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 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伍n)契明年大熟,债家争 来偿谦,谦一无所受。
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 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 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 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 德之有!"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 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 罪宜从肉刑刖(yue)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豚(qm) 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惨(qun)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 者颇以为得治体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 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 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 墓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注】伽蓝:佛寺10. T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题/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惨/下其腕无不止也B. 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 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题/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 不惨下其腕/无不止也C. 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 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踪/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 不惨/下其腕无不止也D. 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 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踪/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 不惨下其腕/无不止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 字,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笋礼时所取;名,出生后 由父母所取。
字”与“名"在语义上有所关联B. 髻灿,垂髻换牙之时,指童年.“黄发垂髻”“有遗男, 始眦,跳往助之”中的“髻”“眦”与此处含义相同C. 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劳动 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其标志性习俗是祭祀和宴饮C.H,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跋、月叭鼻I] (yi)>杖、 笞(ch)、髡(kn)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刖比藐 更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后仍矢志不做官B. 李士谦勤勉好学,才华横溢他不仅博览群书,时 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情合理的见解C. 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贩济施舍,不惜倾家 荡产;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招待亲宾常用黍米D. 李士谦仁厚谦虚,生荣死哀利益被他人侵害,不 加追究反予宽慰;生前深受百姓爱戴,死时百姓流涕送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 少者,令与多者相埒2)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 偿,皆来致谢10. (3 分)B11. (3分)D(题比刖轻)12. (3分)C(用黍米待客不是因为节俭)13. (10分)(1)有兄弟俩(因为)分配财产不均衡,至叮 互相争吵、诉讼(的地步),李士谦听到后就拿出钱财,补足 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和分得多的人的财产相等。
阅 讼,,“埒,,各1分,大意3分)(2)那以后(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来借给同乡,碰上 年成歉收,借债的人家没有办法偿还,都来(向士谦)表达歉 意贷” “登” “谢”各1分,大意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