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复习提纲.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75684471
  • 上传时间:2022-04-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0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复习提纲一、教师要成为校本教育研究的行动者(一)校本的涵义1 .为了学校教师校本科研就是要以改进学校的具体实践,解决学校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目的更要前瞻性地为学校的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2 .在学校中对于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解决者应是学校中的人,即学校的管理者与全体教务人员,而不应只依靠学校以外的力量以学校中的教职人员作为在学校中解决学校内部出现的问题最好选择因为他们的工作同这些问题休戚相关他们最了解问题产生的原由,也最有权利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现实性进行判断3 .基于学校校本研究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但应主要以培养和挖掘学校自身的研究力量为主从学校具体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开展的各类研究都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使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二)校本研究的含义根据对于“校本”的理解,校本研究可以被认为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的实际需要作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结果,并且将研究结果直接应用于改变学校的实际情况的活动三)校本研究的特点第一、校本科研主要是针对学校内部,从管理机制、教育教学工作、师生人际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校本研究活动的研究课题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实际工作,尤其是教学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二、按照对于专业的教育科研的严谨性要求,校本科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校本研究活动作为教育研究活动的一种,必然从属于教育研究的一般特征:有一定的研究目的,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进行第三,校本科研是“在学校”中的研究,这从本质上规定了在研究过程中不遗余力地要综合学校内部的各种力量,而在这些力量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是当然的主体四)校本科研的意义第一、校本科研活动的展开可以促进学校在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实现从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的转换第二、校本科研活动的展开有助于学校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并使教师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必要的反思第三、协作进行科研活动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之外寻找到了另一个共同“话题”,使教师在工作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校本科研活动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师与学校逐步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创新二、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的理性反应具体包括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反思意识与创新意识一)教师如何培养问题意识1 .以研究者的视角观察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坚持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形成对于问题的感应能力3.开放思维,改变思考定式,积极发掘研究问题可能出现的地方二)批判意识2 .教师应正确看待批判意识⑴“批判”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对于事物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本质⑵在“批判”中,教师可以不断发展主体意识,可以彰显个性,发挥创新的潜能⑶教师的批判意识体现在批判地看待教育理论,批判地分析课程,批判地研究教学方法等,即对于这些事物提出经过自身理性检验的看法3 .教师如何培养批判能力⑴摆脱“复制传承型”教师观的影响,注意更新知识结构,重视文化基础知识⑵教师要培养对于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三)反思意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1 .不同类型的教师与不同的反思指向⑴新手型教师(0—5年)教学技能反思⑵适用型教师(5—10年)教学策略反思⑶成熟型教师(10—20年)教学理念反思⑷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教育科研反思2 .教师如何培养反思能力⑴教师应寻找合适的反思方式和内容,积极形成反思的习惯⑵教师要构建反思线索,掌握有效进行反思的策略⑶将反思结果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四)创新意识1 .教师创新意识的内涵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指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原理等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

      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教师,一般具有思维的批判性、独特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品质特征和奉献精神、高尚理想、坚定信念等人格特征,善于发现问题2 .教师如何培养创新意识(1)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最为重要的是不要盲从2)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对已经出现的具有新异特点的教育现象,要善于捕捉要努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敢想,敢说,敢为,不要自己阻碍自己3)教师要把创新思想转变为自己的创新行动,知道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o三、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提出研究假设、收集与整理文献资料、拟定研究计划、呈现教育科研成果五部分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好的研究课题的标准:⑴课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⑵课题必须具有科学性⑶课题必须具体明确⑷课题要有新意⑸课题要有可行性二)研究计划的拟定研究计划是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作的书面规划,是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制定研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规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研究的程序和进度,为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保证1 .专题研究计划格式专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这样几项内容:①课题的题目;②问题的提出和假设;③现有研究现状;④研究的基本框架;⑤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⑥实验所具备的条件;⑦课题组分工情况;⑧主要研究阶段和研究成果表现形式;⑨经费预算;⑩参考文献。

      2 .实验研究计划格式实验研究计划格式一般包括这样几项内容:①课题的题目;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④该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⑤研究的具体方法;⑥完成课题的实施过程;⑦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⑧研究的时间安排;⑨实验所具备的条件;⑩人力、物力、设备及各种费用的预算;⑪参考文献三)学术论文的撰写1 .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篇规范的标准的学术论文应该由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组成2 .撰写学术论文的步骤①选定论题,确立题目;②制定写作提纲;③撰写论文初稿;④修改定稿四)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教育调查报告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对在调查中获取的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包含有事实、分析与理论观点的文章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是真实性、新颖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教育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五个部分四、校本研究的方法一一教育观察法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服务于研究的任务,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个案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一)教育观察法的定义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官或必要的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于教育活动中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及时做出准确、具体、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观察法的特点教育观察法的最重要特点是“环境的自然性”观察是在对被观察者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情况下自然进行的,因而可以获得关于被观察者的真实资料教育观察法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操作简便,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或者场地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观察是和教师的日常工作融合在一起的因此,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实用性三)教育观察法的类别3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的观察行为和被观察者的行为是同时发生的,没有时间上的间隔,研究者凭借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实时实地地观察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先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如录音机,摄像机等将被观察者的行为先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某个时间进行观察研究4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照研究者同被研究者的活动关系,教育观察可以被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实际上,在研究活动中,“参与”与“非参与”并非截然分开的,多数的教育观察是处于一种“半参与”的状态⑴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之中,是被观察者的“同伴”⑵非参与性观察是指研究者对于被研究者来说是“客人”的身份,研究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旁观要研究的现象或者行为5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按照观察是否制定严密的计划和程序,教育观察可以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⑴结构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对观察活动的目标、研究对象、观察活动的步骤等有详细的规划这种观察形式计划性和系统性较强,观察结果通常是一些规范的数据,适用于验证性和评价性研究⑵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于观察的具体项目、观察的进程、步骤等在观察伊始不做严密的设计,记录也不使用标准化的方式,对于观察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记录6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按照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以将教育观察分为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⑴叙述观察是指观察者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并记录被观察者不间断的、完整的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叙述观察的具体方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样本描述法⑵取样观察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者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来收集研究资料取样观察的方式有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等⑶评价观察是以预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为依据,观察评定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借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量表的制定和选择是影响评价观察实施状况的核心因素四)教育观察的设计(1)针对被观察者进行试探性观察,为具体的观察工作做预备工作。

      2)根据被观察者的特点和研究任务,确定教育观察的目的和内容3)结合具体的观察条件和研究者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4)选择记录方法,如平等法、频率法、连续记录法等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表格5)制定观察计划6)做好人员以及物质方面的准备五)实施教育观察的要求(1)安排预备观察期2)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活动3)重视记录方法4)降低观察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5)给予同一观察对象足够的观察时间与次数用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6) 了解教育观察中误差的来源并努力避免或减少误差五、校本研究的方法一一教育调查法(一)教育调查法的定义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教育领域的客观资料,通过整理和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问题,验证假设,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或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二)教育调查的类别1 .以研究目的为区分标准,教育调查可以分为现状调查、原因调查、相关调查、区别调查与发展调查⑴现状调查主要是指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目的是真实地描述教育现象,或得出一般数据⑵原因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明某一种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可能原因。

      ⑶相关调查是通过对研究对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调查,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关联,其相关性质与程度如何⑷区别调查是一种比较性的调查,主要调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地区或时期的教育状况,对比分析不同对象间的差异及规律,辨明不同研究对象间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内在联系⑸发展调查是一种预测性调查,主要调查某一个教育现象的特征与规律可以分别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展开调查2 .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教育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三种⑴全面调查是对研究对象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调查,也称为普遍调查⑵抽样调查是将被调查的全部研究对象作为总体,从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样本可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也可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