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用).doc
12页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11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 课 时一、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 1962 年 3 月 4 日《人民日报》 ,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二、自主学习 1. 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惟妙惟肖( ) 长虹饮涧 ( ) 双曲拱桥( ) 河水暴涨( ) 桥墩( ) 洨河( ) 匀称( ) 弧形( ) 2.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___________ 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专家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__ 。
三、合作交流展示(理清课文结构层次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1.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书上勾画)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3.交流展示:(名称 + 位置 + 修建年月 + 结构特征 )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第 二 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 、 两座桥做例子,这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种说明方法叫做 2.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 3.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 、 、设计施工的 。
再分四点用 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请找出来二、合作探究:(最后两段) 1.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2.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3.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二,小结语言特点4.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小结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第 三 课 时一、学生自主完成课后其它习题 二、拓展延伸: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1.写一则 100 字以上的文字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2.小组交流3.全班展示 12 桥 之 美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问题组: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自我感悟)二、探究交流展示(重点研读第 4 段)1.学生展示课前绘制的四幅图画。
2.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3.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书上勾画) 提示:(1)先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点评 (2)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第 二 课 时 一、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 二、拓展探究《桥之美》中,我们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 《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3.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 课 时一、 自主学习1.字词注音:轩榭( ) 重峦叠嶂(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相间( ) 斟酌( )模样( ) 对称( ) 庸俗( ) 阑干( ) 2.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为什么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二、合作交流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1.第一段:说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一段: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 ,为什么?3.苏州园林可以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有什么独特之处(特征)?4.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 5.从 3-9 段 4 个“讲究” 、3 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哪种结构形式?第 二 课 时一、 合作探究(重点品读 4、5 两段)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 (4-5 段为主) 。
(1) 这一节说明了什么?(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3)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4)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5)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2.读第 5 段回答问题(1)第五段是什么结构形式?怎么确定的?(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第 三 课 时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难点探究1.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2.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14 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学习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3.学习积累方位词的运用课时安排:2 课时 第 一 课 时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金銮( )殿 蟠( )龙 鎏( )金 玉玺( ) 妃嫔( ) 湛( )蓝上谕( ) 傀儡( ) 翊( )坤宫 修缮( ) 击罄( ) 诏( )书2.解释加点的字:举世闻名 溥天之下 率土之滨残破不堪 祸国殃民3.查找资料,了解故宫的有关知识。
三、学生速读课文,合作交流理,清结构层次:1.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3. 理清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第一部分(1):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第二部分(2—21): 第三部分(22—24):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回答问题: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二、合作探究 5—8 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三、重点问题探究: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课文 2、21 段以及 4、11 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4.第 4、11 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 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 写。
11 段在全文中还起着 的作用5.至此,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已经非常明确,那请告诉我是什么呢?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四、补充练习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①规模( )大 ②庄严肃( ) ③大肆挥( ) ④重重( )宇 ⑤举世( )名 ⑥( )发光彩 ⑦烟雾( )绕 ⑧腐朽昏( ) ⑨龙凤( )祥 ⑩池馆水( )名词短语 动词短语 形容词短语 主谓短语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① 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 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 《苏州园林》 、 《中国石拱桥》 、 《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15 说 屏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屏”的有关知识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4.以屏风为媒介,体会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韶光( ) 伧俗( ) 休憩( ) 相称 ( )2.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泸县二中城北分校“三环五步”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二、小组交流展示 教师导语提示:1.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