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东说课(襄阳吴文俊).doc
4页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说课稿襄阳市保康县熊绎中学 吴文俊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第七章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二战以来,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由于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中东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政治原因,也有突出的地理原因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以中东地区突出的4个地理特征: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多元的文化为明线,以中东问题的地理原因分析为暗线,并结合本区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和民俗等内容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及原因分析、信息判断和归纳总结等能力;通过对本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匮乏的水资源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经济特征和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探讨,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以及人地协调观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和教学实际,将本节教材分为2课时讲授,本节课为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认识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认识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 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认识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情况,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呼吁和平的情感2)通过对本区石油资源的探讨,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三)教学重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我把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的分布区、主要产油国和输出地作为教学重点,为分析中东之所以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打下基础四)教学难点及确定的依据: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对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分析的能力不足,因此,将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作为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但综合分析的地理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判断、特征概括、归纳总结等地理思维活动,以此进一步解析中东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石油资源成为战争不断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和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运用地图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设置启发性、探究性问题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空间,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四、学法指导:由学情定学法:七年级的学生知识积累较少,但好奇心与表现欲较强,因此课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收集与中东相关的报道、评论和战争资料,增加了思维素材,便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进行问题探究新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和小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来完成学习目标五、教学程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三个环节:) (一)展示资料,引入新课首先播放一段中东战争的视频,当学生感受了中东的紧张局势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再请学生谈一谈对中东地区有什么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中东的资料,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同时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资料的展示交流,让使学生感受到中东是一个战争、冲突不断的地区由此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这个地区为什么战争不断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合作探究,追寻原因1、学生自主学习中东的位置和范围:(1)读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图和中东地形图读图说一说中东的地理位置2)对照课本P4图6.5“亚洲地理分区”,比较中东的范围和西亚的范围有什么不同?(3)中东地处“三洲”之间,你能找出其中跨两洲的国家吗?(4)中东周围有“五海”,找一找哪些海之间是相通的?哪些又与洋相通呢?其海上通道在哪里?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来认识中东的大洲位置、海陆位置,通过与西亚的比较来掌握中东的范围,培养了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找五海与洋的连接通道引出中东的海上交通要道,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2、合作探究(一):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作为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在东西方联系方面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咽喉要道对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性学生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增强了合作交流和分析探究能力3、小结: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中东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归纳能力4、中东的石油资源:(1)读中东石油产区图, 找出中东的石油的分布主要在哪里?有哪些主要的产油国。
2)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图说明了什么问题?(3)资料(一)中,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富裕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设计意图:中东石油的分布和生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石油产区图和统计图对中东的石油的分布和生产进行特征概括和归纳总结,加强了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区经济的重要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提供了几个国家以石油出口为经济支柱的资料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由此认识到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区经济的重要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5、读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图:找出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地区在学生找出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之后,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代表美国、法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购油商,合作探究:中东石油输往本地区的路线在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探究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学生展示交流石油输出航线所经过的重要海洋、海峡和运河,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6、在学生了解了中东石油的输出路线之后,顺势点拔:(1)从波斯湾出口石油的三条航线共同经过的海上通道在哪里?(2)输往西欧和北美有两条航线A和B,比较它们有什么差异?设计意图:通过找三条航线都共同经过的海上通道,让学生认识到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石油外运的“咽喉”要道,通过比较输往西欧和北美的航线A和航线B的差异,让学生再次对苏伊士运河的作用加深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7、小结:中东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设计意图:中东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资料二就是针对于这个难点而加以补充的,学生在学习了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的基础上,再结合补充资料进行信息判断、分析总结,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分析的能力8、在学习了中东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两小节内容之后,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一谈中东战争不断的原因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地理思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解除了课前疑问9、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上板书设计,此板书设计体现了知识结构,突出了知识重点,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通过中东地区的学习,让学生对比分析中国南海地区为什么成为世界的另一个热点地区?设计意图:中国南海地区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上,和中东地区有相似之处,不仅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本区的油气资源和渔业也非常的丰富而学习地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进而学会用地理思维来分析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通过分析南海问题的地理原因,让学生再次认识到位置和资源对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重要影响,进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知识体系更加清晰,也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探讨了中东战争不断的地理原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探究中形成了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在交流中展现了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宽了知识领域,在感知中培养了健康情感但由于教师对个别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估计不足,致使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所欠缺,这些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学习、探索和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