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效率丶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doc
289页技术效率丶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学年会投稿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题目: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王兵( 颜鹏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510632) (武汉大学商学院 430072)内容提要: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1978-200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并且对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只有上海每一年均具有技术效率在中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总体来说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由于技术进步减慢,1997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递减;根据技术进步并不能作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判断;1992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出现了效率的趋同,1992年以后追赶效应消失,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上海和广东是主要的创新者,推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生产率增长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 制度因素英文标题: Technical Efficiency ,Technical Progres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EAAbstract: This paper apply DEA to meas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technical progress and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es on 30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1978-2001.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Shanghai is the only province on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has technically efficiency in every years; On the whole, TFP is increasing and the main source is technically efficiency’s advance; Since 1997, TFP is decreasing and the main source is that technical progress slowed down ;We don’t conclude tha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ill sustainable growth in the long run following technical progress ;Efficiency convergence has occurred before 1992, the catch-up effect has vanished after 1992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source of the regional productivity divergence; Shanghai and Guangdong are the innovators and have contributed to a shift in the frontier; Human capital and institution factors ar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FP,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progress.Keywords: 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Efficiency ;Technical Progress;Human capital;Institution factor一、引言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已经经历了超过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从改革前(1953-1978年)的6.1%提高到改革期间(1978-1999年)的9.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改革前的4.0% 提高到改革期间的8.2% (王小鲁,樊纲,2000)除了富有钻石的南非小国博茨瓦纳(Botswana)之外,这样的增长在世界经济中是史无前例的 (World Bank, 1996)而在泰国爆发危机之后的1997年8月,克鲁格曼(1999)从Young (1992, 1994, 1995)和Kim 和Lau (1994)的研究结果出发,指出亚洲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汗水而不是灵感,来自于更努力的工作而不是更聪明的工作因而,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能够持续增长,近年来成为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观点并不统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来自于否认中国经济存在效率的提升,或者说,由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了易纲,樊纲,李岩,2003)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胡鞍钢,2003)目前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具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和农业部门对于中国农业的生产率的演变趋势各方观点比较统一,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率是否提高,研究者仍然有不同的意见。
2、运用中国加总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的波动和变化3、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进行实证,从而对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做出解释本文主要是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研究,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1、TFP增长率测算结果的不同是有许多因素引起的 本文运用最新DEA的和指数法相结合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行研究 2、以前的研究主要的时期集中于1978-1997年之间,本文将时间拓展到2001年,以关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新情况3、考察了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我们在30个省份的数据基础上,构造了中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Frontier)每一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和生产边界相比较生产率的增长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和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并且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技术效率主要是制度改革等引起的效率提高(逼近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结果,在一定资源条件下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最大可能产出;技术进步是创新或引进先进新技术的结果,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
正如Nishimizu和Page(1982)所认为的那样,这两者具有相当不同的政策涵义这种分解从量上区别了经济改革对长期增长所产生的“水平”和“增长”效应(Lucas l988)一方面,经济改革的水平效应导致了实际产出的增长(即向生产边界移动)另一方面,增长效应意味着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短期的产出水平,而且促进了技术进步,因而带来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两者的根本差别是,水平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增长效应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维持或增大李善同等,2002;Wu,2003)我们的结论包括,只有上海每一年均在中国的生产边界上,具有技术效率总体来说,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根据技术进步,我们并不能作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的判断分阶段来看,1992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出现了效率的趋同,但是1992年以后,追赶效应消失,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上海和广东是主要的创新者,推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1997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递减,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减慢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下面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背景和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研究方法的介绍及数据处理,;第四部分是实证的结果;第五部分是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背景和文献综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从而生产率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甚至一些学者把生产率的这种变化趋势看作是经济趋同的一个自然过程( Baumol 1986,De Long 1988,Dowrick and Nguyen 1989, Wolff 1991,1996)九十年代以来,经济趋同的争论已经扩展到对“东亚奇迹”的研究这些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一方面, 尽管产出和制造业出口的增长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生产率增长却不高(Young, 1995) Kim and Lau (1994) 的研究支持这个结论,他们发现在战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技术进步几乎为零另一方面,世界银行 (1993) ,Kawai (1994), Oshima (1995), 和Sarel (1995)等发现高绩效亚洲国家具有快速的生产率增长中国具体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业和农业部门对中国农业部门TFP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Wen(1993) 和 Tang(1982)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率从1952年到1978下降大约25%,Kalirajan et.al(1996)也发现1970——1978年几乎所有的省份均是负的生产率增长。
对于中国农业的生产率自1978年改革以来有极大的提高,尤其是80年代前半期,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利用农业加总数据,农业TFP增长率分别为1.3%(Kalirajan et al.)、5.8% (McMillan et al.) 以及 7.2% 和 8.9%之间(Wen,1993)其他一些学者还估计了农业子部门的TFP,也均发现了明显的增长( Fan ,1997; Mead ,2003;Lin,1992; Colby et al.,2000;Jin et al.2003 )而进入80年代后期TFP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Wen,1993;Kalirajan et.al,1996),甚至负增长(Lambert and Parker,1998;Hsu et al.2003)在90年代,中国农业TFP的增加主要在前半期,后半期TFP的增加速度明显放慢(Lambert and Parker,1998;Colby et al.,2000,Jin et al.2003 ,Mead ,2003;Hsu et al.2003) Mao and Koo(1997)运用DEA的方法对1984-1993中国29个省份的农业TFP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大多数省份的TFP是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
然而,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TFP是否提高,研究者仍然有大量的争论 Rawski(1986) ,Dernburger(1988) 和Lardy(1989)指出1978年以后的中国改革在提高生产率增长方面是很不成功的Chen等(1988)运用全国工业加总数据,发现国有企业的TFP1978—1985年每年增长4—5%Jefferson等(1992)用城市工业数据,发现1984—1987每年的TFP增长2.4% Jefferson等(1996)用1980—1992年的数据,实证结果修正为2.5% Groves等运用1980—198。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