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语文论文课堂处处是生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doc
2页课堂处处是生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课堂处处是生活,变“学教材”为“用教材”[案例1]:第一册“汉语拼音”学习后《复习四》有这样一个内容:读读画画 秋游你想带什么wàng yuǎn jìng shuǐ guŏshŏu juàn tiào qíyǔ sǎn bǐng gānshuǐ hú miàn bāo cǎo mào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完成了拼读,认识相应的事物,然后学生自己试着把秋游想带的物品涂色之后,我就了解学生秋游所带物品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提出以下问题逐一指导:(1)带了面包还带饼干吗?为什么?(2)草帽和雨伞都需要带吗?怎么想的?(3)水壶和水果你觉得带什么最好?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就说:“我什么都带许多学生都响应:“我也是都带老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的吗?”有学生说:“吃的东西只带一样就行了还有的说:“天晴带草帽,下雨带雨伞有学生反对说:“下雨就游不成了老师及时表扬学生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再有学生说“我们应该节约,只带水壶,不带水果爸爸妈妈挣钱很辛苦教师适时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巧安排,既要实用,又不浪费,更要学会体贴父母的辛劳。
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评析:这道练习题除了题目的要求,没有其余的任何提示和要求了我通过查参考资料,明白其目标是:①正确拼读音节,知道每个词表示什么物品;②根据题目要求,挑选“物品”,并涂上颜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且注意处理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与生活的联系看似简单的一个练习,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去把握编者意图?或者说是怎样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呢?单纯从知识角度看,是为巩固汉语拼音而设计的练习;但是从生活角度看,又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对生活中常用物品的认识这就够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有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常识,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在做事情以前,善于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安排,从而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达到思想和生活行为等方面的教育目标二、教学设计要找准“切入点”,忌“满盘开花”[案例2]: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以“从哪几个方面写总理一夜的工作的?”引入课文,然后分别找出相关的段落,在读中感悟,这样处理课文,学生不仅能够一下抓住目标和重点,而且容易更把握课文内容[案例3]: <<听听秋的声音>>是篇阅读课文,诗的体裁。
教师教学时,先以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课文内容,再让学生从听读中知道课文讲的有哪些声音,然后以最喜欢的一种声音入手,进行朗读感悟评析:在课程改革中,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改变“满堂灌”和“串讲式”一是找准“切入点”,既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克服教学过程的单调和平淡,如案例3二是以学生最熟悉或者喜欢的内容入手,揭示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示例作用,这也是一个较经常使用的切入课文的方法,如案例4这样,课件和活动不再是作秀,而是引领和激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并且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极高了三、注重学生体验和感受,以人为本[案例4]:我上《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先指导学生朗读秋叶落下的“唰唰”声,再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价他读的怎样?学生说:读的难过、伤心老师问:为什么这样的语气读?学生说:因为树叶离开妈妈心里难过师又问: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学生说:应该快乐老师:为什么?学生回答:我长大了,可自由咯师:你可是个独立性强的孩子,很勇敢你用快乐的语气读读吧!又一个学生说:树叶落下来是在舞蹈,所以是很美的读出来也是快乐开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