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汕头市宝晖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广东省汕头市宝晖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参考答案:C2. 三杨庄遗址(下图)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遗址内发现的农田高低起伏,垄台和垄沟相间分布,以南北走向居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农田耕作提供了资料,研究者推测,农田遗址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8. 三杨庄遗址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 )A. 气候干旱 B. 植被覆盖 C. 地形遮挡 D. 淤沙深埋9. 田垄呈南北走向最有利于( )A. 减缓风速,避免水分蒸发 B. 促进排水,减轻土地盐碱化C. 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 D. 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10. 图中所示种植方式的主要作用有( )①保持土地肥力②减轻春季时旱情③延长生长周期④减小昼夜温差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参考答案:8. D 9. B 10. A【8题详解】A、该区域位于我国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A错误;B、植被覆盖不能避免人类活动对其进行破坏,B错误;C、地形遮挡不能避免人类活动对其进行破坏,C错误;D、根据材料,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将遗址淹没,填埋地下,在后来的时间里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得以保留至今,D正确。
9题详解】A、田垄的高度对减缓风速起不到明显作用,且也无法避免蒸发,A错误;B、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黄河滩地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壤的盐碱化,该地田垄呈南北走向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排水,减少下渗,减轻该地的土壤盐碱化,B正确;C、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是垄沟和垄台的作用,跟走向没关系,C错误;D、垄台和垄沟的高度和宽较小,不具备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的功能,D错误10题详解】该区域为我国季风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这样栽种在垄沟有利于汇聚水分,减轻春季时的旱情,②正确;将作物两侧的土培在作物周围有利保持土地肥力,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①正确;一个地方生长周期的长短与当地热量相关,该种耕种方式不具备这样的功能,③错误;同样该种耕种方式也没有起到减小昼夜温差的作用,④错误,故选A3. 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水平气流,①④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参考答案:B4. 右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落差大)电站。
据此完成18~19题18.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D. 河湖众多,少泥沙19.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A.照明 B.交通 C.取暖 D.烹饪参考答案:18.B 19.C5. 读“我国陕西省图”(图16),完成34~37题34. 形成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的共同外力作用是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35. 下列地理现象中,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共有的是A.冬季河流结冰 B.广泛种植玉米和水稻C.季风气候显著 D.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36. 渭河平原和汉水谷地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水利工程量大 B.土壤贫瘠 C.劳动力缺乏 D.水源不足 37.图中M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旱涝灾害 D.水体污染参考答案:B C A B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据此回答12~13题12、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A、释放的能量约为6级地震的900倍 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源较浅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 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13、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参考答案:12-13 DD7. 下图是中国部分重点旅游城市欧美入境旅游联系图,箭头指向表示境外游客在某城市旅游后的流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46. 除北京、上海外,旅游联系最强的城市是A. 广州 B. 桂林 C. 南京 D. 西安47. 昆明与其他城市旅游联系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是A. 旅游资源数量较少,对游客吸引力较弱B. 因为地形相对崎岖,欧美游客难以到达C. 欧美游客偏好游览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D. 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的便捷程度比较低参考答案:46. D 47. D46. 从图中看,除北京、上海外,西安指进指出的箭头最多,表明其旅游联系最强,D正确。
47. 昆明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的便捷程度比较低,D正确;昆明旅游资源丰富;昆明地形相对崎岖,但空运发达,欧美游客不难到达;欧美游客偏好从材料和图中读不出来8. 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B9.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24.乙地湖泊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 断层陷落 B. 冰川侵蚀 C. 河流侵蚀 D. 火山喷发25.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高差可能为( )A. 50米 B. 200米 C. 400米 D. 600米26.图中丙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 流向东南 B. 流向正东 C. 流向东北 D. 流向正南参考答案:24. D 25. B 26. A24.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乙处于在山顶,而且山是园锥体,说明乙地湖泊是由于火山喷发后冷却而形成的火山口湖。
选择D25.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乙海拔高度在1700-1800米,甲在1600-1500米 ,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高差在100-300米之间,选择B26.首先按地势高低画出河流的流向,再利于图中的指向标在丙处画出东西南北方向,就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了10. 少儿抚养比是指某地区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数(0~14岁)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用以度量劳动力对少年儿童的负担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读图10(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和图11(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22-23题图10 图1122.从图10中可得出2006年我国少儿抚养比与1990年相比 ( ) A.减少了14.2% B.增加了7.9% C.减少了9.7% D.增加了14.2%23.图11中能反映2008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A C11. 日本《产经新闻》2013年5月4日报道:东北大学地质学副教授小宫等人在加拿大东北地区发现了距今39.6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
这比之前公认最古老的沉积岩还要早1.3亿年,将成为研究生命诞生之初的原始地理环境的重要材料小宫等人自2011年至今对内部夹杂的花岗岩进行年代测定,小宫等人判定这是最古老的沉积岩可以认为,这是原本沉积在海底的矿物等变硬形成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7. 根据材料,联系相关知识,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 该处沉积岩一直在地表B. 该处沉积岩为花岗岩C. 该沉积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D. 该沉积岩可能含有地表生物的信息38. 沉积岩是研究地理原始环境重要材料的原因是A. 外力作用形成 B. 位于地壳表面 C. 有化石 D. 在岩石圈中体积最大参考答案:37. D 38. A37. 沉积岩形成时是地下固结成岩形成的,所以该处沉积岩不是一直在地表;该处沉积岩不会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该沉积岩目前发现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沉积岩石,不是最古老的岩石,还有其它类岩石比沉积岩早;该沉积岩可能存在生物化石,所以可能含有地表生物的信息38. 根据材料提示,小宫等人判定这是最古老的沉积岩,这是原本沉积在海底的矿物等变硬形成的,说明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没有发生变质作用,所以便于研究地理原始环境重要材料。
12. 关于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未来开发方向 B.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C.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不大 D.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很大参考答案:D13.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C. 降水增多 D. 降水减少20.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 洪水暴涨 B. 退耕还湿C. 地面沉降 D. 冻土融化21. 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 林地 B. 湿地C. 草地 D. 寒漠参考答案:19. A 20. D 21. C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19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
故选A20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