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期中综合测试题.doc
11页期中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这是因为(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答案] D[解析]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说法错误;习近平要求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D说法正确;BC与题意不符2.我国古代哲学命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思想精华,哲理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形式下列哲学命题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又包含辩证法观点的是( )A.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王夫之)B.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C.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王守仁)D.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须反省内求就可以(陆九渊)[答案] B[解析] A项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思想;B项前半句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是客观唯心主义后半句指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其中对“有”和“无”的认识具有辩证法思想,故选B;王守仁的观点是“良知也就是天理,把我心中的良知推延到天地间不同的事物上,就能发现事物中所蕴含的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与陆九渊的观点相同,故C、D不选3.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②失败者的借口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③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漫画中失败者认为命运决定成败,把命运当成失败的借口,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正确,应选;①错误,排除漫画中的“运”指的是机遇、运气,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遇,④符合题意,应选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外部条件,并不能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排除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①它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理,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②它是最新的哲学成果③它正确地总结和升华了那个时代的具体科学④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了哲学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C[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理,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正确地总结和升华了那个时代的具体科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了哲学的发展。
②说法错误,故选C5.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世界上有棕色熊猫吗?有人说,没有,因为我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下列说法与这种做判断的方式一致的是( )①事物是感觉的集合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A[解析] 至今只看到过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熊猫,就断定棕色熊猫不存在,这一观点,把客观世界仅局限在人们认识的范围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是不可知论的观点,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均与题意不符6.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然科学作为一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7.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③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④未有这事,先有这理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张衡观点中的“元”指的是“元气”,把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阴阳”二气是世界的本原、②“火”是世界的本原,二者与张衡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③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④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是唯心主义观点8.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答案] C[解析]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ABD对二者关系的论述本身都错误。
思想即世界观,行动,即在一定世界观下采取的方法、行为,思想决定行动,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C9.关于人的位置感和导航问题困扰了哲学家和科学家许多年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对此作出了解答,他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特化细胞如何协作并执行更高的认知功能及其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世界上尚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说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既思维能够反映存在,同时,也说明在实践中才能把人类的认识推向前进①③符合题意②本身对,但材料未体现④错,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10.2013年,中央政治局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作为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内容2015年,中央政治局又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作为第一次集体学习的内容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C.能解决当前面临的一切现实问题D.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答案] D[解析]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正确;A是哲学的含义;B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C中的“一切”说法错误。
11.真正的哲学家都是其所处时代的智者,他们抓住时代的问题,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高度来观察问题;真正有影响的哲学体系都直接或间接地、或多或少地解决了它那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这表明( )A.哲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一门具体科学B.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D.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答案] C[解析] A项混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项错误;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并非所有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项错误12.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答案] A[解析] A项既能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唯物论,又能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辩证法,故入选B项是辩证法,但没有涉及唯物论C项强调联系的观点,体现辩证法,但没有涉及唯物论D项体现唯物论,但没有涉及辩证法13.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也是重要方法,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从唯物论角度看,“素颜”照镜子体现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答案] A[解析] 必须有“素颜”照镜子的勇气和照好镜子的决心体现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弄虚作假,因此A项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故排除B;选项CD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故选A1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①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②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④肯定了环境是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客观前提,否定了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坚持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但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则说明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并没有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①③适合题意;②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选D1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B.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答案] A[解析] 以时间的流逝和人由年轻到老的变化表明物质运动是绝对的,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均应排除;故选A。
16.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 B[解析] A不符合题意,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材料中“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可体现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上帝等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不符合题意,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17.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答案] B[解析] 哲学史上的“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项与漫画所反映的哲理相同;A项都是唯物主义观点;C项体现了辩证法;D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唯心主义,“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体现了形而上学18.“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
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