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分数的乘除混合,分数的连除 青岛版.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2050658
  • 上传时间:2019-07-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16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4 分数的乘除混合,分数的连除n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8页,分数的乘除混合,分数的连除n 教学提示重视模型的应用,单位“1”的区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n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两步运算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学会灵活选择方法,快速、准确的计算乘除混合运算;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橡皮等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4的情景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米将这些帽子的送给幼儿园师: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预设:生1: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生2:每顶帽子用布米生3:这些帽子的送给幼儿园生4:……师:你能根据同学们找到的信息,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生1: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生2:送给幼儿园了多少顶帽子?生3:我的问题是信息中“这些帽子”是指那些帽子?生4:……生5:还剩多少帽子?师:同学们真的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这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引出课题(板书):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布艺手工制作帽子送幼儿园(课件出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寻找信息,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探究新知:师:根据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你打算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呢?把你怎样理解的题意表示出来?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还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如果有学生已经尝试画了)根据:这些帽子的送给幼儿园,即布艺小组制作帽子的是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数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生:根据图示和描述关系的语句“布艺小组制作帽子的是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数”我这样写数量关系布艺小组制作帽子×=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数2、师:思考:要解决“送给幼儿园了多少顶帽子?”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预设:生1:布艺小组制作帽子数 生2: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数与布艺小组制作帽子数之间的关系3、师:我们知道什么?还不知道什么?生1:知道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数是布艺小组制作帽子的生2:不知道布艺小组制作帽子的总数师:怎么办?生1:看布艺小组制作帽子的总数和谁还有关系。

      生2:制作的帽子数还与每顶帽子用的布料的多少和一共有多少布料有关系生3:相当于看6里面有几个生4:……4、师:同学们分析的太到位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注意观察解题的规范性和方法的异同,为找学生展示做准备5、学生展示生1:我是分两步来计算的第一步:求布艺小组一个制作了多少顶帽子6÷=6×=15(顶)第二步:求送给幼儿园了多少顶帽子15×=10(顶)答:生2:我是列的综合算式6÷×,并且根据题目意思,我第一步要先求布艺小组制作的帽子总数,即先算除法然后,再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数,再算乘法6÷×=6××=15×=10(顶)答:生3:我与生2的列式一样,只是在计算的时候略有不同6÷×=6××(我变除为乘后发现,变成了第一单元学习的分数的连乘,所以我是这样 做的)=10(顶)答:6、师:从以上分析请你推想,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适用于分数吗?生:适用7、思考: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生1:最后先把除法变为乘法生2:一次性约分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计算分数连除运算或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转化成连乘运算,再计算并得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逐个分析要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根据需要的条件,调整解决问题的方向,求出需要的条件,从而解决最终的问题并在计算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发现,归纳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三)巩固新知:1.自主练习1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该题和例题一样仿照例题练习,集体订正一下即可2.自主练习2计算,主要是乘除混合运算,连除的运算顺序注意一次约分3.自主练习3注意:原路返回的含义是去时路程=回时路程分析:要求返回时平均速度,要用返回时路程÷返回时时间,返回时时间已知,还需知道返回时路程题目中的条件,还能求出去时的路程=去时速度×去时时间所以理解原路返回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步:12×=8(千米)(求去时的路程,用于作返回时的路程)、 8÷=16(千米) 答:综合:12×÷,注意一次约分4.解决自主练习4 、6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模型“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需要注意的是谁作单位“1”使用过程要小心谨慎分清是已知单位“1”,求另外一个量,用乘法;还是求单位“1”,用除法即使用除法,也要分清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在这里一个比较容易判断的标准是描述关系的分率,作为除数。

      5.解决自主练习7该题是利用长方体体积=长×宽×高的关系出题的,相当于已知积和其中两个因数,求第三个因数要灵活运用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6.解决自主练习8该题是分数的连乘,从该题可以看出,哪些同学对模型理解的还可以,哪些同学是猜测的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强调模型7、解决自主练习9注意写清步骤,防止乘除法的混淆强调格式8、解决自主练习10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练习时,应让学生通过讨论,先弄明白题意,理清3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解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3,×(÷3)或分步解答等,交流时,引导学生重点沟通不同的分析思路,只要学生能解决问题且能讲清思路就可以9、解决自主练习11这是一道综合题,练习时,注意让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第(1)小题是一道连乘题,其中“百米”是较为隐藏的信息,说明总长度为100米;第(2)小题是稍复杂的求单位“1”的题目10、解决自主练习12模型需要慢慢理解,不能生搬硬套设计意图:熟练掌握分率句,以及把分率句补充完整解决分率句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确定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从而决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从而提高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四)达标反馈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9×= 9-= ×5= += ÷2= += -= ×= ÷= 8×0.25= ÷= ×=2、脱式计算÷÷ 2-× ÷3× ×(+)3、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多少?4、一辆汽车分钟能行驶千米,1分钟能行驶多少千米?半小时呢?5、王师傅小时安装了9片扇叶照这样计算,小时能安装多少片扇叶?6、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出发去学校,小时行了全程的,王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答案:1、6,8,,,,,,,2,2,,2、,,,3、45÷×=404、÷=千米;半小时=30分钟,×30=25千米5、9÷×=18片6、4×÷=1千米设计意图:强化模型的应用,使学生规范做题同时根据不同问题,学会正确列式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预设:生:借助模型寻找等量关系 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生:……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学生的总结,了解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从知识、能力、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的发展,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提供思路六)布置作业1、学校美术小组有24人,是航模小组人数的,科技小组是航模小组的。

      科技小组有多少人?2、仓库有小麦35吨,存在玉米的重量是小麦的,又是黄豆的仓库存有黄豆多少吨?3、小琪晨练时分钟跑了200米她15分钟可以跑多少米?4、小明家的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已知鸡有48只,鹅有多少只?6、学校为灾区儿童捐书,我们六(1)班捐了96册,是六(2)班捐的倍六(1)班和六(2)班共捐图书多少册?7、一块三角形地皮的面积是平方米它的底是米这条底上的高是多少米?8、为希望工程捐款,六年级共捐款240元,其中六(1)班占,六(1)的捐款数是六(2)班的六(2)班捐款多少元?9、一个长方体盒子的体积是立方米长是米,宽是米高是多少米?10、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香蕉有120千克,是苹果的,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水果店运来橘子多少千克?答案:1、24÷×=18人;2、35×÷=24吨;3、200÷×15=4500米;5、48÷÷=90只;6、96+96÷=168册;7、÷÷=米;8、24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