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近代建筑调研.docx
3页武汉近代建筑调研 中国近代建筑调研报告 武汉近代建筑——大陆坊 教学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建筑史 调研地点:汉口里份大陆坊 姓名:陈鑫 班级:建筑学0902班 学号:0120906220201 指导老师:赵彬 2012/10/31 式的布局以主巷型的 交通方式将公寓与临 街的商住建筑分离开, 并分别在南京路与扬 子路口设有出入口,使 主巷与城市道路相连 如此简单有效的布局 方式使大陆坊这种公 寓式里分,虽身处闹 市,但仍可独享一份安 宁的居住境沿街式布 局是中国传统街屋 的主要布局方式,在近图三:大陆坊鸟瞰 代出现于天津里巷和汉口里分住区的布局中,一般在紧邻城市道路的两侧,或街区中狭长的用地范围内这类住区的规模不大,主要由两排住宅沿之间的主巷呈线性布置,这种类型在汉口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主巷型里分住区,如同兴里和江汉村 2、大陆坊公寓型里分之特 征: (1)“内外有别”的立面 处理手法 作为临街商业建筑的 一部分,设计师分别对公寓 建筑临城市道路的立面和背 街处的立面运用了截然不同 的处理手法。
除了“内外” 立面材质的变化外,公寓式 里分的临街面则多采用公共 建筑的三段式的处理手法, 运用大尺度的壁柱作为竖向 装饰构件,加之厚重的檐口 线脚的横向装饰,形成大气 庄严的城市界面 大陆坊临街商住楼则采 用了典型的三段式立面,底 层石材贴面,二层以上墙面 为红砖清水墙,窗间壁柱粉 白色,红白相间,红色的砖 墙又与内部高级公寓的材质 取得呼应(见图四、五) 图四:大陆坊沿中山大道城市界 面 图五:大陆坊沿街及住宅立面图 大陆坊背街立面设计手法是把楼梯间 作为立面设计的重点,将其内收并处理成 弧面造型,两边有圆形(大陆坊为正八边 形窗)相协调其余外墙部分均为红色清水 砖墙(见图六手绘) (2)“由分到合”的竖向交通核心 大陆坊的联排西式里分采用的是一间半的 平面布局方式,半间为交通空间,每两个 单元对称布置,因此从平面图上看,交通 部分已相对集中布置在实际使用时,由 于居住户数较多,该住宅已采用了逐层分 户的方式,形成了类似“一梯一户”的竖 向叠拼式住宅样式。
但是从一户一栋的设 计初衷来看,每栋楼梯仍属户内交通,因 此还是分户设置见图七) (3)“两厅分立,厅室有别”的平面功能 布置图六:大陆坊住宅立面单元由于民国政府大力推行“新生活运动”的文化渊源,西式的生活方式作为“新生活”的重要参考标准,逐渐受到城市中产阶级的追捧,并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大陆坊作为银行职员的高级住宅,其平面布置完全采用了西式住宅样式,强调空间的功能性,餐厅开始独立于客厅设置见图七) 图七:大陆坊一层平面(色块部分为竖向交通空间)) 出现了新型的生活空间,如卧室内的卫生间、浴室等客厅和餐厅等户内公共空间又成为了户内的交通组织空间,避免了卧室间相互穿套的情况,也使厅与卧室之间明确的分离开大陆坊的设计之初希望利用不同楼层来区分平面功能,一层设置客厅与餐厅,二楼为卧室 三、对武汉近代建筑——大陆坊的一些思考 20世纪20至30年代,国内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近代中国“北四行”先后在汉设置分行,其选址主要集中于江汉路及江汉路至北京路段,使这一带形成汉口最早的金融街区其中,汉口大陆银行大楼于1928年选址(现址武汉市江岸区保华街2号),1930年动工,次年建成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银行大楼及大陆坊住宅,共计建筑费28万元。
此外,大陆银行于1923年10月设立大陆银行汉口分行,地址暂设于花楼街保成里13号,直至1931年正式选址于中山大道扬子街口(现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912号)兴建办公大楼 特殊的国内环境提供了大量城市建筑实践的机会,但在由外国建筑师一统天下的建筑设计市场中,能与外商竞争的中国建筑师事务所仍是寥寥无几这其中对日后中国建筑设计界影响最大的还是出身清华的庚款留美毕业生,他们之中又以中国建筑界泰斗庄俊为最先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正是庄俊先生创作的旺盛时期,而大陆银行与大陆坊正是庄俊先生在这个阶段的重要作品汉口本土的汉协盛营造厂承接了大陆银行(及大陆坊)的建造工作,大陆坊是庄俊在汉口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大陆坊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追随西方古典建筑手法并融合东西方建筑学之长,以发扬我国建筑固有色彩的一种尝试,是在接受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功能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上,继承了我国建筑的优良传统,创作了全新的民族形式的建筑典例 四、参考资料 1、探索的历程武汉出版社张振华著 2、《汉口租界志》编纂委员会汉口租界志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3、李百浩、徐宇甦、吴凌武汉近代里分住宅研究. 华中建筑,2000(02,03). 4、徐可. 武汉里分住宅保护与利用城市设计研究——大陆坊、中孚里片[学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