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科操作规范方案与流程图.doc
32页.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与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 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2. 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与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与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容进行改动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与程序1. 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与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 底面垂直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 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与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与其外表面、囊腔容物与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的面积,通常在2cmx1.5cm以,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3.2.10组织块的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的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和囊壁组织应立埋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的编号、数量和取材后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均应在活检记录单的肉眼检查描写栏和取材工作单中注明,以便镜检时核对切片例如,1.组织较少,全部包埋制片者,可注明“全”字;2.针吸、镜取材或少量易碎的组织,须用软纸妥善包裹(以防制片过程中丢失),可注明“包”字;3.取材后尚有存留的标本,可注明“留”字等。
6.需要重新肉眼检查标本时,应在有关病例活检记录单中补充必要的文字描述,需要补充切取组织块时,应按上述取材操作程序进行,并应在相关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中和编号小条上注明“补”字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规与程序1.脱水(常温下)3.2.1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3.2.2 80%乙醇:60~120min3.2.3 95%乙醇Ⅰ:60~120min3.2.4 95%乙醇Ⅱ:60~120min3.2.5 无水乙醇Ⅰ:30~60min3.2.6无水乙醇Ⅱ:30~60min3.2.7无水乙醇Ⅲ:30~60min2. 透明a ..二甲苯Ⅰ:20 minb. 二甲苯Ⅱ:20 minc. 二甲苯Ⅲ:20 min 3. 浸蜡3.3 石蜡Ⅰ(45~50℃):60 min3.4 石蜡Ⅱ(56~58℃):60 min3.5 石蜡Ⅲ(56~58℃):60 min4 包埋4.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的组织面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整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包埋于同一拉块的多块细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
4.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熔蜡的一侧4.3待包埋模具的熔蜡表面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4.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块),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周围保留1~2mm石蜡为宜)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4.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4.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准备切片4.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5 切片5.1 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必须锋利5.2 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5.3 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0为宜)5.4 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5.5 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μm5.6 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μm),进行切片5.7 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5.8 将蜡片附贴于载玻片上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
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5.9 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5.10 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斜置片刻;待载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进行染色5.11 镜小的活检,穿刺等组织需连续切片不少于6片5.12 针对不同组织(如小活检,骨组织,淋巴结等),优化制片,染色流程,保证切片质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规与程序1.冰冻切片的制备1.1打开照明开关,打开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1.2选择冻头,在冻头滴上冰冻切片机包埋剂适当1.3 待组织完全冷冻后,将冻头移到切片刀口的冻口,扭紧冻头,进行切片,切片时有节奏的来回推动摇手柄,切得完整且较薄的切片(厚度8-9um),即可贴在玻璃片上1.4 将切好的片子用95%的乙醇固定,然后进行染色、封片、镜检(同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1.5 工作完毕后将冻头上组织取出,放回送检的标本袋,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1.6清扫切冰冻切片机箱,将冻头擦干后放回冰冻切片机 1.7关好冰冻切片机的玻璃箱盖,关闭照明电源2.冰冻切片机须24h开机,长假或节假日前检查切片机箱的结冻情况,必要时关机,化霜,清洁冰冻切片机。
3.注意事项 3.1 制作冷冻切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等应处于随时可供使用状态 3.2 切取的组织块大小适宜(厚度<2mm),并尽快置于冷冻组织切片机上制备切片 3.3 调节冷冻程度,试切合合适时便迅速切片冷冻不足无法切片,冷冻过度切片易碎 3.4 冷冻切片固定液 95%乙醇 50ml4.单体标本的冰冻制片应在15min完成术中快速冰冻诊断的规与程序1. 临床医师在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签署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2. 从标本接收到发出报告的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3.有条件的由两位中/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诊断意见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高级称职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4.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30min发出;同一时间段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5.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不足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
6.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以书面形式报告(可 或网络传输)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7.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7.1 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 “冻后”)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7.2“冻后”/“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需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作出综合性诊断7.3当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意见与其“冻后”组织的常规石蜡-HE片的病理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诊断一般应以石蜡-HE片诊断为准常用特殊染色的操作规胶原纤维染色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性红法一、 染色程序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 切片脱蜡至水3、 用Weigrt铁木精液染5-10min4、 流水稍洗5、 1%盐酸-乙醇迅速分化6、 流水冲洗5-10min7、 用Van Gieson液染1-2min8、 倾去染液,直接用95%乙醇分化和脱水9、 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二、染色结果 胶原纤维呈鲜红色细胞质、肌纤维和红细胞呈黄色,胞核呈蓝褐色。
Maasson三色法一、染色程序1、 组织块固定于4%中性甲醛液中用Bouin液或Zenker固定时,流水冲洗组织块过夜,效果更好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和切片2、 切片脱蜡到水组织块经Zenker液固定时应对切片进行除汞处理:(1)切片脱蜡后,以0.5%碘乙醇作用10min;(2)稍水洗;(3)以5%硫代硫酸钠作用5min;(4)流水冲洗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