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带跟腱的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膝前组织缺损8例随访报道.doc
5页1应用带跟腱的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膝前组织缺损 8 例随访报道【关键词】 应用带跟腱本院自 2000 年 5 月~2006 年 4 月应用带跟腱的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并重建伸膝功能 8 例,随访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8 例,男 5 例,女 3 例,年龄 18~ 45 岁,平均 26 岁车祸伤膝前皮肤碾搓致开放缺损 4 例,包括膝前皮肤及髌骨、髌腱缺损,股骨髁外露;膝部开放粉碎骨折术后皮肤及髌骨或髌腱缺血坏死 4 例,其中伴有伤口感染 2 例,髌骨及髌腱长时间外露均无法保留皮肤缺损面积最大 25 cm×12 cm,最小 12 cm×8 cm,全部患者伤侧小腿后侧皮肤正常切取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 7 例,腓肠2肌外侧头肌皮瓣 1 例手术时机以膝前创口经换药后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体温正常,血化验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1. 2 手术方法以膝前创口偏于内侧或外侧来选择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肌皮瓣以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为例:术前设计皮瓣大小划线标记,膝前创口彻底清创,切取同侧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带跟腱内侧 1/2,跟腱自止点切断皮瓣向膝前缺损处旋转覆盖,所带跟腱自胫骨结节钻孔处穿过,向上穿绕股四头肌腱,再缝回结节处以达到重建髌韧带目的,肌皮瓣覆盖关节部位,如剩余创面可游离植皮或结合局部转移皮瓣。
术后石膏托固定 4~6 周后膝关节功能练习2 结 果本组 8 例术后肌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 I 期愈合,无遗留创面随访 6~70 个月,平均 25 个月,膝关节伸屈功能 7 例正常,1 例因膝部粉碎骨折关节黏连严重屈曲角度<20°;伸直角度在0°~10° 之间 3 例,20°~30° 之间 5 例踝关节活动正常,提足跟有力7 例患者能正常行走, 1 例跛行典型病例3患者,女,21 岁,骑摩托车摔伤致左膝皮肤缺损并髌骨、髌韧带缺如,伤口污染重,当日行清创开放换药,2 周后创口清洁,肉芽新鲜行手术治疗清创后取带跟腱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向膝前缺损处转移 130°,所带跟腱条环绕胫骨结节与股四头肌腱后重叠缝合,肌皮瓣覆盖皮肤缺损区,供皮瓣区游离植皮病人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石膏托固定 6 周后膝关节功能练习术后 6 个月复查左膝主动屈→伸,120°→20°;被动屈伸 120°→0° ,能正常行走( 图 1)图 1a 开放换药 2 周后创面情况,股骨髁外露,髌骨、髌韧带缺如 图 1b 带跟腱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创面 图 1c、d 术后 6个月膝关节屈曲、伸直情况3 讨 论此术式的优点:Ⅰ期修复皮肤缺损和重建伸膝功能。
腓肠肌肌皮瓣血运良好,抗感染力强,皮瓣易于成活,且手术操作简便易行,适宜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所带跟腱条强度好,术中放松止血带观察所带跟腱条有渗血,证明它和腓肠肌有血运联系,较游离肌腱条易于成活本组病人随访均伸膝有力,提跟力量无明显受限,表明此术式的优越性用股二头肌及半腱肌代替股四头肌可使膝关节获得一定伸直力量与稳定性,但力量有限,又不能解决皮肤覆盖问题;4文献报道伸膝装置的 X 型交叉修补术、髌骨部分切除伸膝装置重建术适用于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切除术后,股四头肌腱及髌韧带保留完好的情况下;还有游离肌腱移植、异体髌腱的应用,在合并膝前皮肤等软组织广泛缺损,软组织条件不良,这些方法难以应用关于皮肤覆盖:隐神经营养皮瓣血供可靠,就近转移可修复膝前皮肤缺损;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可用于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1] ,但此 2 种方法均不能重建伸膝装置王志强等首先报告带跟腱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与髌腱缺损收到较好疗效[2] ,本院应用此法治疗 8 例,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手术的注意事项:(1)切取跟腱不能超过正常横径的 1/2,且保证跟腱条与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相连,勿损伤深层的比目鱼肌;(2)腓肠肌肌皮瓣要分离到腓肠肌内外侧动脉,以利于皮瓣旋转[3] ,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切取面积偏小,旋转角度因腓骨及腓骨长短肌的阻隔受到限制,且要避免损伤腓总神经;(3)手术成功的前提是膝前创面的彻底清创,术后伤口通畅引流。
如肌皮瓣不能完全覆盖创面,还须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或肉芽创面的游离植皮术参考文献】5[ 1] 丁红梅,卢书文,唐茂林,等.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3):198-200.[2] 王志强,汪 琦,金立国,等.带跟腱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与髌腱缺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662-663.[3] 侯春林,主编.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图解[M] .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2-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