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docx
18页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其次单元学问点 课题1 空气 一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 (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 (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 试验胜利的关键 : ① 红磷要过量; ② 容器要密封,; ③ 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缘由: ① 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 气密性不好; ③ 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汲取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 、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1 氧气用途: (1) 供应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 2 氮气用途: (1) 作爱护气(如汽车平安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 (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爱护气(焊接金属的爱护气、灯泡内爱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留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爱护空气 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 NO2、O3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 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运用清洁能源; ③ 植树造林; ④ 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留意:空气污染指数包括:CO 、 SO2 、 NO2、O3、可吸入颗粒物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1、混合物:宏观上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微观上由两种及以上的分子构成 2、纯净物:宏观上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微观上由一种分子构成 3、留意: ①、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肯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O2和O3的混合,只含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 ③、纯净物都有化学式混合物都没有化学式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态氧为淡蓝色 (二) 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具有氧化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无可燃性 1、S+O2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留意: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汲取SO2防止污染空气此处的水不能用沙代替 2、3Fe+2O2 Fe3O4 现象:猛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留意:瓶中装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目的:防止溅落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3、4P+5O22P2O5 现象:生成白烟,留意:P2O5 会污染空气 4、C+O2 CO2 现象:空气,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 、化合反应:(多变一)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 、关系:化合反应不肯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肯定是化合反应 3、 氧化反应分类 (1)猛烈氧化:如燃烧、自燃、爆炸 (2)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留意: 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错)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对) 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肯定是氧气 ③、推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试验室制法 1 药品:(1)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黑)2氯酸钾(白)、二氧化锰3)高锰酸钾(暗紫色) H2O2 MnO2 KClO3 MnO2 KMnO4 2 原理:2H2O2 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 2KCl+3O2↑ 3 装置(以KMnO4制氧气为例) 发生装置: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4 制取步骤:连接装置→检查其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 点燃酒精灯→ 加热→ 收集氧气→ 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可以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5 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6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收集满 7 留意: a 铁架台的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 b 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不能太长 c 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d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e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f 排水法收集时,刚起先有气泡时不能马上收集,要等气泡匀称冒出后才能起先收集气体 g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不漏气 二、分解反应(一变多):AB = A + B 三、催化剂: 一变:变更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留意:催化剂只变更反应速率,不变更生成物的质量多少 ◆变更反应速率可以加快,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
四、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分别液态空气属于物理改变 五、试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优点: 1、操作简洁2、不加热,节约能源3、反应速率快4、易回收二氧化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其次章测试题 其次单元 我们四周的空气 一、选择题 :(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最早通过试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2.下列改变中属于化学改变的是 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 C.水遇强冷变成冰 D.分别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变更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 B.氧气难溶于水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纳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纳的可燃物是 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肯定是氧化反应 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 D.全部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双氧水 B.空气 C.氯酸钾 D.氧化汞 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遗忘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 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 C.产生氧气缓慢 D.没有影响 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峻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相宜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用气球泡收集 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 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 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快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变更.则上述改变过程中水充当 A.氧化剂 B.反应物 C.催化剂 D.生成物 15.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二、非选择题 (每空1分,计30分。
) 16.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猛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渐渐缩小,最终完全消逝 依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4) 17.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猛烈燃烧,产生光明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A是 ;B是 ;C是 ;D是 18.甲、乙、丙是三个试验的示意图,依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 ,② , ③ ,④ ……(只答四点即可),它们也有很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 ⑵甲进行试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 ⑶写出上述三个试验中有白烟产生的那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9.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溢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