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doc
5页物质的量浓度误差分析1. 误差:a.系统误差:由试验仪器引起的误差,这种误差是无法避免的b•操作误差:由于造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这种误差可以避免2. 实验结果误差:由cb = nB/V知浓度与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有关; 实际浓度大于 预定浓度,误差为偏大;实际浓度小于预定浓度,误差为偏小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仪器和实验者容量瓶用于配制溶液对减少系统误差的意义:容量瓶的设计思路误差分析线索一一根据“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误差分析:一、 计算① 表达式的正确应用举例:如配置230ml溶液,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以250ml进行相关计算二、 称量1. 固体的称量① 砝码沾油污或锈蚀② 砝码残缺③ 左码右物(1)游码不动;(2)游码移动2. 液体的量取局部放大法分析仰视和俯视产生的误差刻度线-刻度线-① 仰视读数② 俯视读数③ 洗涤量筒④ 量筒内有少量水三、 溶解① 溶质未完全溶解② 搅拌过程中溶液溅出③ 溶解后溶液未冷却到室温四、 转移① 未用玻璃棒引流② 转移过程中液体溅到容量瓶外五、 洗涤①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六、 定容① 仰视刻度线② 俯视刻度线七、 摇匀①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加几滴水课堂练习:1 •分析下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的操作误差,完成表格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因变量c mol/LmV托1•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盘2•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砝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天3•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平4•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 NaOH )时间过长5•用滤纸称易潮解的物质(如 NaOH)6•溶质含有其它杂质量筒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8•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烧杯9•溶解前烧杯内有水及玻10.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璃棒11.未洗烧杯和玻璃棒容12.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13•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量14・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15.整个过程不摇动瓶16.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17.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18.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19.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20.配好的溶液转入干净的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A .所用NaOH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D .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3. 实验室中需要配制 2mol/LB. 500mL, 117gD.任意规格,111.2gKOH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A . 950mL , 111.2gC. 1000mL, 117g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B .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C.容量瓶盛过 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涤D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和液面5•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 .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 .样品中含有少量 Na2O杂质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6•利用碳酸钠晶体(W2CO3 IOH2O)来配制0.5mol/L的Na2CO3溶液1000mL,假如其 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A .称取碳酸钠晶体 100gB .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D .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 度线7•配制0.25mol I/1的NaOH溶液100mL ,某学生操作如下:① 用托盘天平称出1.00g氢氧化钠:将天平调好零点,再在两盘上各放一张同样质量的纸,把游码调到1.00g的位置上,于左盘放粒状氢氧化钠至天平平衡, 取下称好的氢氧化钠,并撤掉两盘上的纸。
② 把称好的氢氧化钠放入一只 100mL的烧杯中,加入约 10mL水,搅拌使之溶解,溶解后立即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移至一只 100mL的容量瓶内,加水至离刻度线约 2cm处,用滴管加水至刻度线③ 写出一个标有配制日期的 “0.25mol •iNaOH溶液”的标签,贴在容量瓶上密闭保存指出上述操作中的 7处错误:(1) ; (2) ;(3) ; (4) ;(5) ; (6) ;(7) 8. (1)用18mol/L的硫酸配制100mL 1.0mol/L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 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⑵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 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D.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9•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 25 C时,每100 g水仅溶解0.836 g。
1) 25C时,在烧杯中放入 6.24 g硫酸银固体,加 200 g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 溶液的体积为200 mL计算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2) 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 50 mL 0.0268 mol / L BaCl 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 Ag+的物 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答案:2. B ; 3.C; 4.BD ; 5.BD ; 6.B; 7. (1) NaOH放在纸片上称量;(2)用过的游码 未拨回原处;(3)托盘天平称出1.00g的氢氧化钠;(4)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洗涤液亦未 转入容量瓶;(5)溶解NaOH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6)容量瓶中的溶液未摇匀;(7)配好的溶液放在容量瓶中保存8. ( 1) GECHF 或 EGCHF ; (2) BCD1000 P^^^^369. (1) c(Ag+戶10忌普心 0.0536 mol / L (因溶液浓度特别小,可认为其密度与水相同)(2)因为Ag 2SO4固体过量,该溶液仍为 Ag 2SO4饱和溶液,所以c Ag+ = 0.0536 mol / L [说明]只要答出c Ag+ = 0.0536 mol / L ,未说明原因,同样给分。
[解题思路]Ag 2SO4饱和溶液的浓度与 BaCl?溶液的浓度相等,但体积比为 4 : 1,因而 参加反应的Ag 2SO4的质量仅为原溶液中 Ag 2SO4质量的根据原加入的水和 Ag 2SO4固体 的质量以及Ag 2SO4的溶解度可判断,即使BaCl2反应后,尚有多余的Ag 2SO4固体因而最 后溶液仍为Ag 2SO4饱和溶液,c Ag+不变以上内容不要求考生在卷面上回答 )课后作业:1•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下列使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偏低的是:(1) 天平的砝码占有其他物质或有锈蚀(2) 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3) 直接称热的物质(4) 砝码有残缺(5) 在敞口的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是动作过慢(6) 所用溶质含有其他杂质⑺调整天平零点时,游码放在了刻度线的右端(8)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读液体的体积偏大(9) 称量含结晶水的溶质时,溶质已风化(10) 定溶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小(11) 溶解、转移、洗涤时有液体流出至容器外,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12) 定容摇匀后,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13) 定容时加水过量越过刻度线,又取出部分溶液,使液面降至刻度线(14) 溶解固体溶质或稀释溶液时,未冷却至室温即转入容量瓶进行定容(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C,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的液体体积。
)(15)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静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16) 定容结束时,溶液液面的最高点与刻度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17) 称量固体溶质时出现 左码右物”(已移动游码)(18) 固体溶质已潮解(19 )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20)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21) 转移溶液时不洗涤烧杯、玻璃棒,或洗涤液未转移到容量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