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业编考试山东省情省况1.doc
11页地理: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面积15.7万平方公里境域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蓝烟铁路穿行于半岛中部;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77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33公里,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
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1000多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气候: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毫米~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小时~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
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聊城市 1区1市6县 东昌府区 临清市 阳谷县 莘 县 茌平县 东阿县 冠县 高唐县 人口: 山东各少数民族之间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回族,有46.12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1.16%;其次是满族,为 1.96万人,占3.87%;壮族0.5万人,占0.99%,居第三位由此可见,山东已经形成了由汉、回、满为主、多民族成份构成的大家庭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①棕壤,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8.1%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②褐土,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5% ③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也有零星分布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3.3%. ④砂姜黑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 ⑤盐碱土占土地总面积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 ⑥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和1.1%,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 (林业资源)2000年山东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7.8%山东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林木的区系组成是以华北林木区系为主体,同时又掺杂了一定数量的南方、北方及国外林木成分,因此树种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特性也较复杂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树种隶属80 科,203属,615种分布于鲁中南山区丘陵地带的有油松、赤松、黑松、侧柏;分布于胶东丘陵地带多为东北树种,如蒙古松、落叶松、桦树、椴树等;在山丘地区的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的小气候环境中,还分布一些亚热带植物,如乌柏、水杉、枫杨等;鲁西北平原常见有刺槐、泡桐、杨树、榆树、楸树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全省总计有各种植物3100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645种,包括药用植物300多种,油脂类植物156种,芳香类植物65种,鞣质类植物80多种,土农药原材料40多种,纤维植物134种,淀粉糖类植物近80种 野生动物均为华北习见种类,全省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00多种,其中兽类近50种,鸟类356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2种。
鸟类数目占全国总数的30%,其中有不少属于珍贵稀有种类,如丹顶鹤、百鹤、大天鹅、白尾海雕、苍鹰、红脚隼等 中药材有800多种,其中矿物与动物药材100余种,植物药材700多种(已收购利用的300多种),著名的北沙参、枯篓、金银花、香附子、桔梗、酸枣仁、丹参、白鹤、紫草、全蝎、蟾酥等 黄海、渤海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山东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山东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水产资源丰富,每年来山东沿海栖息和洄游的鱼类有200多种,近半数有经济价值主要经济鱼类有40种,虾蟹类约有上百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并有一定产量的近20多种浅海定生海藻有112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近50种,海珍品对虾、海参、扇贝、鲍鱼等产量居全国首位此外,内陆水域有可养殖面积400多万亩 淡水动物,包括淡水鱼虾类7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虾类20多种,如鲤、鲫、鲭、鲢、草、鲂、秀丽虾、日本昭虾等螺类有十几种,蚌类也有十几种,其中褶纹冠蚌是淡水育珠的经济蚌类中华绒螯蟹、中华鳖也有相当数量 淡水植物以苇、蒲、莲、菱、芡等为主,年产量都很大.(矿产资源)山东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128种之多,占全国已发现矿产品的70%以上。
已探明储量74种,其中有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第1 位的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石豪(占全国储量70%);居第2位的有石油、金刚石(储量占全国40%,产量占80%)、菱镁矿、钴、铪、花岗石;居第3位的有石墨、玻璃和陶瓷原料其余居前10位的有煤、天然气、铁、重晶石、滑石、膨润土、硅藻土、锆石英、铝土矿、轻稀土、耐火粘土、珍珠岩、沸石、油矾岩、石英沙、云母、长石、磷、硫铁矿、石棉、水泥配料、建筑饰料、镓等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预测煤炭储量约2680亿吨左右,鲁西南的储量占2/3以上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全省原油产量占全国近 1/3,煤炭产量占全国6%山东还是全国最大的黄金、海盐生产基地,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一、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经济加快发展,突破菏泽成效明显。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镇化率达到49%,实现村村通电、通、通汽车,通自来水率达到90% 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直接融资额五年累计达到2900亿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对“三农”累计投入4718亿元,年均增长36.1%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168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65对,进出口总额累计7036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累计463.9亿美元 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7004.5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结构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达到1∶1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6%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5.9万人,实现城镇家庭就业动态消零。
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8.7%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转变发展方式的外部压力加大、内在要求迫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指导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放大消费拉动作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