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7043044
  • 上传时间:2018-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时代背景及意义(一)时代背景1、一方面无产阶级需要准备和积聚力量欧洲各国刚刚成立不久的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还缺乏思想和理论准备,成员组织成分复杂,思想不统一,不少资产阶级以致机会主义分子混进党内,在政治上和思想理论上宣扬历史唯心主义谬论2、另一方面,面对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也展开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在有关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等问题上他们趁当时原始社会史资料不足,竭力攻击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摩尔根关于氏族制度的学说,宣扬私有制的永恒性、阶级和国家的起源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论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恩格斯撰写了《起源》这部重要的著作二)意义《起源》是一本研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专著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的阐述了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阐明了人类从蒙昧、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过程,科学的证明了人类走向更高级社会的历史必然性这部著作填补了马克思关于原始社会史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二、内容简介(只是关于《起源》第九章部分关于国家问题)(一)关于国家的起源1、氏族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经济基础。

      ①主要特征:有一套完整的氏族制度,它是自然长成的结构,内部冲突依靠传统和习惯来调节,外部冲突由战争解决,没有阶级,人人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在那里,权利和义务完全统一②经济基础:地广人稀,生产力不发达,分工是纯自然的,只存在两性的分工,家庭经济史共产制2、氏族制度的解体、私有制的形成这是从野蛮时代的中期开始的,它是通过历史上的三次历史大分工逐渐实现的重点是从两种生产出发、分析了三次大分工及其后果国家的产生式由一个新的社会分工与进步开始的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这次社会大分工的主要内容就是产生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 阶级——商人这次社会大分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最终确立,使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发生一次根本性的质变①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结果是偶然交换变成了经常性的交换,占有剩余产品和剥削他人成为可能,社会开始分裂为主人和奴隶两个阶级,性畜成为了个人和家庭的特殊财产,家庭发生了革命,原始母权制社会过渡到社会父权制②第二次发分工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由于铁器工具的使用,引起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奴隶使用成为了普遍现象,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奴隶制进一步发展,阶级分化加剧,耕地逐渐变成了私有财产,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氏族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开始出现了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

      ③第三次分工是商业和生产部门脱离推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时代的最后动力室第三次大分工结果是,商人阶级的出现,推动了商品交换,除了货币财富以外,还出现了地产的财富,财富迅速积聚到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手中,自由民按财富的多寡而划分各个阶级,奴隶制的强制性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氏族制度的前提不存在了,氏族制度被摧毁,而由国家来代替2、阐述国家产生的形式和途径,概括国家产生的三种类型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不同,国家的产生各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雅典式,这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它是从氏族制度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从阶级对立和没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二是罗马式的,这是平民和氏族贵族斗争的结果,它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部分的改造氏族制度,部分的设立新的机关发展起来的三是德意志人封建制 国家的建立这是在作为征服外国广大土地入侵罗马的过程中直接进入封建制社会的结果从世界范围内看各个国家产生的具体途径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从本质上来看,一切国家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社会内部和阶级斗争的结果3、深刻的批判了国家起源方面的一些主要的错误观点杜林认为国家是外部强加给社会的一种力量,是武装暴力征服的结果。

      这种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抹杀了国家起源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本质而黑格尔却把国家说成是“伦理理念的现实” ,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 ,是地上的神物他完全颠倒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现实的与观念的,本原的和派生的东西之间的关系4、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基本观点①“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劳动,由于没有剩余价值也就不可能有私有财产不会有阶级,因而不可能产生国家②国家又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的结果也就是说国家的产生既要有社会经济条件,即私有财产制度,又要有一定的政治前提,即阶级矛盾及其冲突的尖锐化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使得国家产生③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或职能就是要维护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和冲突,把阶级斗争保持在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秩序”范围内,以便在阶级斗争中不致使自己和社会同归于尽④国家还是一种“从社会中产生但是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 国家作为社会经济和阶级需要的产物,一经形成之后,在形式和表面上似乎凌驾于社会之上,代表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但实质上却同社会相脱离,只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二)关于国家的特征同氏族组织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的过去的氏族公社是由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一定地区的联系为前提的到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社会分工和交换关系变化等原因,氏族成员的杂居使过去按原来的血缘关系划分居民已不适用了当然,这种暗地区划分来替代血缘关系的划分是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并且是逐步地实现的2、国家是特殊的公共权力设置公共的权力体现了国家的本质特征,表现了国家机构 的基本性质构成这种公共权力的主要内容一是有武装的人二是有“物质的附属物” ,即监狱、法庭等各种强制机关3、为了维护这种特殊的公共权力,还需要捐税和发行公债同时,为了掌握国家公共权力和征税权,还需要有一批专门的官吏,并通过运用法律使自己去的特权凌驾于社会之上三)关于国家的本质1、国家是作为社会机关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东西国家不同于氏族制度的机关,氏族时的机关是自由的,为氏族成员办事的,处于社会之中而国家机关却作为日益同社会脱离的权力的代表,通过法律和警察等强制性机器,去去取得享有特殊神圣和不可侵犯的地位和权威,这是国家不同于过去氏族制度的一个重要之点2、国家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这种新手段,而用来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这是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属性和最本质的特征因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要适合经济的需要,为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服务,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也只有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才能成为统治阶级,并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3、关于国家的“例外”现象与某种“独立性” 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如上述,但是由于社会现象和历史运动的复杂性,有时会出现特殊的“例外”现象恩格斯在这里举了三个 例子①一是 17、18 世纪的封建贵族专制君主制这时一些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制内部发生和成熟,封建贵族的势力大大削弱,但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有达到夺取政权的地步,出现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暂时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这是封建统治者用暂时的平衡来维持其统治②法兰西的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的波拿巴主义波拿巴取消代议制,实行关税保护,开设银行信贷,使资产阶级从中得利,这些都是阶级力量势均力敌时采用平衡的手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③俾斯麦的新德意志帝国当时俾斯麦面度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地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力和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的局面,一方面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新的经济措施,另一方面又借助无产阶级的力量吓唬资产阶级使它与贵族妥协以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这些实例说明,国家的这些特殊现象和表面上的“独立性”确是存在,但是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决定的二是这种现象恰恰说明国家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这一手段而用来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四)关于国家的形式及其实质1、国家的形式即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国家的本质是“国体”问题,而国家的形式是“政体”问题,任何国家都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二者的关系式:国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决定政体,而政体具有变动性,要与国体相适应,随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变化,为国体和统治阶级服务2、国家形式无论它怎样变化,但其国家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它仍然是财富统治的工具五)关于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普选制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形式评论时,从两个方面即共和国形式和普选制方面进行了深刻的论述1、关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①在现代条件下,民主共和国作为一种最高的国家形式,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现象,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用以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种国家形式②这种共和国与古代不同的是它不再正式讲什么财产差别,其形式一方面是接受买官吏,另一方面是政府和交易所结成联盟这说明统治的手段和方式都可以改变,但它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仍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2、关于资产阶级普选制的问题①普选制是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用来进行统治的一种有效工具列宁曾指出,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对富人是天堂,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资产阶级政府对公民的选举权资格有种种限制,至于被选举权更是一般劳动人民无法得到的②指出了“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的 标尺” 工人阶级对普选制的态度是衡量他们政治上成熟程度的标志,因为当他们还不成熟,还未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时,就会在选举中投资产阶级代表的票,在政治上成为资产阶级的尾巴,当他们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认识到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相信自己能够解放自己时就会成立自己的组织和政党,选举自己的代表,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六)关于国家的消亡他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国家问题,认为国家是个历史范畴,它的消亡同阶级消亡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认为,国家的消亡与阶级的消亡是同一个过程必须要有一系列的社会条件,包括国内外阶级的消灭,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的物质与经济条件、政治思想条件、精神和文化等等条件国家的消亡是指无产阶级国家的自行消亡,是它本身创造 条件,通过一个长期渐进和自然的发展过程而逐步达到的。

      思考题:1、 恩格斯是如何从两种生产出发揭示氏族制度的解体、私有制产生的过程的?2、 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决定性条件是什么?3、  在《起源》第九章中,恩格斯论述了关于国家的哪些基本原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