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实验研究法1.ppt
29页第七章 实验研究法 识记 教育实验法的特点;教育实验的内在 效度 ;外部效度 理解 教育实验法的含义;教育实验的内在 效度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 仅施后侧控制 组设计的特点 ;前侧 后测控制组设计的 特点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含义 教育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 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 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 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 究方法对变量的操纵和对因果关系的揭示是 实验研究的基本含义 二、教育实验研究法的特点 (一)基本特点 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 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特点 1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在理论假设的指导 下,提出实验的条件,通过变化这些条 件,观察被试的反应,通过分析这些反 应,概括出条件与反应的因果关系 要确认A,B两变量中A是B的原因,必须 满足三个条件:(1)共变关系,(2)时间 顺序, (3)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2能够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教育实验研究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操纵自 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这样就 能推测、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独特特性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
它具有与自然科 学实验不同的独特性, 1在实验研究对象上教育实验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 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着力研究的是社会条件下教育 活动的发展规律 2在实验研究手段上 自然科学实验一般远离生产实践,主 要在实验室人为地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 ,强调仪器手段工具的先进性教育实 验则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 中进行,教育实验不能脱离教育教学的 实践活动 3在实验研究方法上 自然科学实验关注的是量的描述,是 随机对比求其精确度而教育实验由于 教育现象变量的不确定性、教育概念范 畴界限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以及涉及价 值判断,且周期长,因素复杂,要想达 到精确表达的量化分析是困难的,因此 强调的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4在实验条件控制上 由于教育实验具有社会性、整体性和 综合性等特点,导致教育实验的控制不 可能像自然科学实验的控制那样严密, 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具有准控性另外, 在教育实验结果上,不能完全客观测量 ,同时还涉及对被试的实验道德问题 三、教育实验研究法的类型 1实验室实验 2自然实验 1探索性实验 2验证性实脸 前实验 准实验 真实验 前实验 准实验 真实验 1.前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可以进行观察和 比较,但对无关干扰和混淆因素缺乏控制,误差程度 较高的一种实验。
2.准实验 准实验是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无法像真实验那 样完全控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条件控制 3真实验 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 ,能系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 相对于前实验和准实验,真实验的实验效度高,误 差程度低 一、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一)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 的程度,即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 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要提高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 外部因素实验设计过程中研究者要充 分发现可能威胁内在效度的因素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历史(偶然事件) 2成熟被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身心的变化 (3)测验教育实验中一次测验对随后另一次测验的影 响 (4)测量手段 (5)统计回归效应 (6)被试的选择差异 (7)被试的流失 (8)取样与成熟程度交互作用把成熟程度不同的被试安排 在实验班和控制班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解释 (二)教育实验的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具 体说来,就是指一项实验的发现能应用 于被研究对象以外的个人和环境的程度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有四个: (1)测验的交互作用。
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 并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体中如检验 某人际沟通训练项目对初中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 (2)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以特定被试为对 象进行实验,其结果不能推广 (3)实验安排的负效应(霍桑效应)由于实验情境的 安排,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参加实验 而改变他们的典型行为 (4)多重处理干扰被试受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处理,会 产生一种后遗效应,导致不能推广到单独处理中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 (一)陈述研究问题 课题的表述主要是为了清楚说明本课 题的范围和变量的限定,为研究活动提 供一个聚焦点,并且,它也为研究设计 提供了起点,因为只有在研究所涉及的 范围和变量明确之后,才可能作出具体 的设计 (二)提出研究假设 实验假设是引导我们收集资料的桥梁 明确假设检验的内容,才能有效地进 行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实验结果 、验证假设、实验目的假设是在研究 问题的陈述中形成的,研究问题的陈述 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假设与之相联系 (三)分析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的分析是全面分析教育实验 中涉及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 1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在教育实验 中,自变量常常是教材、教法、教学手 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
2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 对因变量的选择与测定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首先要确定所选择的反应变量是能够提供有 关研究问题信息的; 第二要决定怎样进行测定,如何选用适当的 测量方法、度量单位及必要的技术手段; 第三要考虑测量数值的可能准确度 3制定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 即判定该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因素, 选择控制方法,设计控制过程和预测控 制的程度 (四)选择实验被试 (五)确定实验模式 教育实验设计的模式 前测和后测 前测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对被试进行 测量或测验,后测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后 对被试进行的测量或测验不是所有的 设计均需前测,但后测是决定实验处理 的效果所必需的 R:表示随机抽取被试并随机分组 GS:表示组 X:表示实验处理 OS:表示对相关变量的测量(测验、任 务或观察) (一)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实验组控制组 后测设计)是一种真实验设计,该实验 设计只有一个自变量,并且自变量只有 两个水平实验设计包含两个组:接受 实验处理的组和控制组 RGl X O1 RGz O2 A,B,C三种写作训练课程对提高初中 一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不同影响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的优点: (1)采用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等组,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 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由于设置了控制组,因此可以控制历史、成熟 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不进行前测,可以避免因前测 经验而产生对后测的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从而控 制了测验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此外不进行前测还 可以简化实验程序,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总之,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可以对影响实验设计内部效度 的干扰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局限 只有一个自变量,所以不能分析多个 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 无前测不能进行实验处理前后差异的 比较 (二)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是在仅施后测控 制组设计的基础上的扩展,即对两个等 组施加了前测,其基本模式可表示为: RG1, Ol O1 RG2, O2 X O2 教学训练对培养学生根据报纸标题预测 报道内容的能力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优点: (1)由于采用随机选取并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等 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 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由于设置了控制组,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是以实 验组和控制组的比较为依据的,因此能有效控制历史 、成熟、测验和统计回归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使用了前测,这就使得研究者可以对实验组前后 测的差异(02-01)和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异(04-03) 进行比较。
同时,前测也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确认实 验组与控制组的相等性 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局限性 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不是很经济 实验设计不能检测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 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