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你的语言成为杀人凶器——关于语言暴力的调查.doc
24页电子系心理健康发展部别让你的语言成为杀人凶器——关于语言暴力的调查 总结论文团队简介:团队口号:魅力电子 筑梦青春 成就未来团队成员: 林嘉莉 14电子科学系 14电信2班 张献维 14电子科学系 14电信1班 钟小兰 14电子科学系 14电气2班 何振宽 14电子科学系 14电信1班 王勇明 14电子科学系 14电科2班 甘小斌 14电子科学系 14电科1 班 邓嘉棋 14电子科学系 14物理班 黄伟健 13电子科学系 13电信2班 孔锐敏 13电子科学系 13电气4班 苏文辉 13电子科学系 13电科1班 指导老师:肖瑞老师目录摘要 3Abstract 3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4(一)研究背景 41.语言暴力的定义42.研究背景4第二章 现状分析 61.对语言暴力认识的浅析62.社会大众对语言暴力认识模糊63.语言暴力的循环反复6第三章 原因剖析 7(一)社会历史原因7(二)产生原因7(三)存在原因71.传播途径72.法律不完善 7第四章 语言暴力的危害8第五章 问卷调查结果 8(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9(二)活动方式 9(三)活动时间 9(四)实践活动的前期工作9(五)问卷调查的内容 9(六)问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 25(七)解决办法26(八)实践活动的后期处理 26(九)此次活动不足之处 26(十)活动感想27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条形图、饼图、频率图等描述统计方法,主要探讨了语言暴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与危害,包括人们对语言暴力的了解程度,人们对语言暴力的危害的认知,人们对待语言暴力的态度和怎么样去解决这种无形的危害。
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普遍都对语言暴力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忽视其中的危害通过这次的调查,有利于我们以后对语言暴力的更加深入的认识和解决方法关键词:问卷调查;语言暴力;危害;解决方法;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bined with a bar chart, pie chart, frequency chart describ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language violence in existence and harm in our life, inclu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violenc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dangers of language violence,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language violence and how to solve this kind of invisible harm.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 that people generally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violence, bu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eople ignore the harm of them. Through this survey, help us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language violence and solution.Keywords:the questionnaire survey;Language violence;harm;The solution第一章: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 1.语言暴力的定义: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语言暴力又有显性和隐形之分 显性的语言暴力:即一个人所用的语言在意义上的暴力指向明确,多以语言的攻击性强为体现例如,前文所说的骂人即为例证骂是否定性语言的极端形式,否定性话语还要配以激烈的音调,而这音调反过来又促使语言的粗暴不断升级 隐性的语言暴力:它的内容未必涉及暴力因素,但它的使用者试图强行将自己的意志施加给他人,因而这种语言总是作为一种“公开的独白”而取消了倾诉和对话所以,隐性的语言暴力往往是在思维逻辑上玩花样,因而更为隐蔽,更难察觉 2.研究背景: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但过多的语言暴力正在使它日趋粗鄙化尤其在网络世界,随处可见谩骂的留言和跟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纯粹的情感宣泄和恶意攻击,似乎非脏话、黑话不足以表达观点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卷入网络论战的所谓社会名人、知识分子,甚至是名牌大学的老师,也同样肆无忌惮、满嘴脏话,其语言暴力倾向非常严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客观、冷静的沟通机制淹没在口水大战中 虽然说在众声喧哗之中,我们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但语言暴力体现的正是如何对待多元声音的态度,这是考验我们文明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到底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一定要用暴力的语言来表达立场与意见?谩骂侮辱能解决问题吗?不管别人的行为多么荒诞不经,也不必使用语言暴力一些带有浓重的地域歧视色彩和侮辱性质的词汇,除了迅速传播我们文化中阴暗粗暴的一面、掩盖真善美、直接导致社会空气污秽外,并不能治愈日益累积的矛盾 更为遗憾的是,每次文化界、思想界、知识界在网络内外的论战,从简单的语言暴力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清晰可见的极端主义倾向在大行其道,这使得长期以来艰难形成的文明面纱轻易地就被撕裂 事实上,网络语言暴力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更是一种文化失范的表征由于历史原因,儒家传统中的礼义廉耻在现代中国人的心中已被严重摧残,而新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又尚未得到充分的内化简单的语言暴力正是这种无所依从的社会心态的折射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无论在怎样的空间环境,摒弃偏激言论和非理性行为都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必需 暴力是强者欺凌弱者的一种行为,让人承受的是肉体的伤害,而语言暴力残害的却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理语言暴力已经刻不容缓!第二章:现状分析1. 对语言暴力认识的浅析: 语言暴力已经成为危害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问题,但长时期以来,对语言暴力问题的调查研究,仅涉及在少数期刊杂志、社会评论上,显然,社会大众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社会大众对语言暴力认识模糊: 语言暴力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概念,仅在少数学术研究和报刊评论中出现,一般人对之理解甚少,也很少有人主动去了解这个概念的含义语言暴力”,顾名思义,所谓语言暴力,不过就是“用语言对他人实施语言暴力”而已,大部分人还是能够或多或少的得出点结论但是他们的这种认识,还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的自我琢磨上,仅有模糊的认识他们认识的缺失,一方面反映了大众的社会敏感度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社会广大群众在关注语言暴力问题上的严重不足3.语言暴力的循环反复性: 语言暴力由于其自身的隐蔽性,造成了语言暴力现象的循环性、反复性和连续性这种循环性、反复性体现在语言暴力结果的恶性影响上,特别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如果把语言暴力带到家庭中来,潜移默化,小孩会不自觉的的深受其影响,在其以后的生活中,无意识的表现出来,从而使得语言暴力又具有延续性语言暴力就在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反复、延续的状态中,得以扩散发展第三章:原因剖析 语言暴力,追根溯源,其产生和存在并恶性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个体的内在因素,又有社会环境这一助推力的影响一).社会历史原因:我国近代历史,写满屈辱二字,中华民族处在奋起暴力反抗的艰难处境,战争后遗症影响了国人的人文素质,进而表现为语言暴力倾向。
当遇到不顺事情时,大则动手动脚,小则开口大骂,以语言攻击他人,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暴力” (二).产生原因: 首先,个人道德素质是造成语言暴力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造成语言暴力的原因中,个人道德素质占有率为49.46%不难发现,说话者个人道德素质不高是语言暴力现象的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与他的行为紧密联系,道德素质低的人很难以一种文明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在其与人交往中,往往会恶语相加、脏话连篇其次,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语言暴力的发生受害者虽然是被动地受到语言暴力,却也因为缺乏积极主动的遏制,客观上对语言暴力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这些“不作为”的反应,往往会给实施者一个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是受害者默许了他们的行为,类似语言暴力事件也就愈演愈烈再者,语言暴力的产生与说话者的话语权力联系密切语言暴力跟说话者的权利意识密切相关这种表现在家庭中尤为突出三).存在原因:如果说语言暴力的产生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在语言暴力的传播上,外因的扩散作用就不容忽视了这种传播扩散一是由于现代传播媒介的大发展,一是由于法规制度的欠缺和不完善1.传播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语言暴力的传播途径的日益丰富,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语言暴力的传播越来越显现出自由性、恶意性等特征。
由于现代传媒的发展,语言暴力依靠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媒介等多种传播途径,形成了广泛的覆盖面一些暗含暴力和淫秽色彩的影视,总会有意或无意的被观众所接收,产生潜意识里的暴力倾向同时,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一些人以之为载体,产生了网络上的语言暴力,如网友攻击“芙蓉姐姐”和“木子美”等事件2.法律不完善当前我国的法制法规在此方面还有不足,许多地方还存在法律空白现在,我们国家几乎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语言暴力的法律,仅在少数法律里面涉及这个问题,而没有出台具体的方案政策除了我国的人权和法制建设尚在逐步的完善之中,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不够,“火炉效应”发挥效应不佳法律的“火炉效应”能把人的行为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管是谁,一旦靠近火炉,就会感到一定的温度,从而自觉地收敛起违法犯规欲望,退避三舍,远离火炉而仅有的一些涉及语言暴力的法规却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第四章:语言暴力的危害 语言暴力作为一种软暴力存在,它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对人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造成一种伤害、一种惩罚、一种摧残,其实质是一种精神虐待语言暴力的影响不仅渗透到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更是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首先,严重影响了人们心理健康大多遭遇过语言暴力的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遭遇语言暴力的人,因为情感得不到有效宣泄,久而久之,可能造成孤僻、冷漠的性格长期生存在语言暴力的环境下的女性,轻则情绪低落,重则造成自卑或自杀等倾向,更有甚者还会引发犯罪行为 其次,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否定,丧失工作积极性这种价值的否定,更多出现于工作中的人在某些办公室中,由于“黄段子”的盛行,遭遇这种骚扰的女性,不敢通过有效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也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合适对象这种紧张、烦恼、郁闷的情绪只能积压在心里,以致情绪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