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doc
6页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 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 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 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 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 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 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 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 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 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 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 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 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 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 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 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 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 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 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薪:柴草B. —箧之宝,可资数世资:积蓄C.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寇:进攻D.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革:改变1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 一组是A. 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②乃至泉所,酌而饮之B. 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②饮者怀无厌之欲C. 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①辍餐投箸,为之悲泣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1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 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B.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C.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 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D.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 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译文: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译文: 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译文: 参考答案:10B资:资助,供给11 . A.12. A.13 .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 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 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 享他的俸禄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 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翻译: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 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 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 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 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 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 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 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 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
后 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 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 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 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 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 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 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 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 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 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 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 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 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 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 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 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 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 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 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 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
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 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 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 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 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 俸禄晋安帝义熙八年,吴隐之以年老请求退休,九年,吴隐 之去世吴隐之操守清廉,始终不渝,屡次受到朝廷褒奖, 在他退休及去世时,常受到优厚的尝赐,并赠予显要的官职, 廉洁的士大夫们皆以此为荣他的儿子吴延之又坚持清廉的 操守,延之的弟弟以及担任郡、县长官的儿子,常以廉洁谨慎作为家门传统,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