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抗震纪念碑导游词 》.docx
10页唐山抗震纪念碑导游词 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送你们来到唐山抗震纪念碑,我是你们的导游**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立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广场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70米,占地5.44公顷广场东部是抗震纪念碑;西部是抗震纪念馆两个主要建筑坐落在东西向同一个轴线上,纪念碑和纪念馆之间设有一座大型水池,并通过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使两座建筑相连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碑座高3米,碑身高30米,由4根互相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在碑身高8.5米处镶有一块长3.86米、宽1.6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原中共中央xx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副碑位于主碑北侧33.5米处,碑宽9.5米,高2.96米,用花岗岩石块以废墟形式砌成,表现唐山地震的历史事件碑身长4.3米,高1.6米,正面为磨光青花岗石镶嵌,上面镌刻碑文,记载地震时间、灾害以及抢险救灾,建立新唐山等内容,由中国书协常务理事夏湘平书写。
反面为磨光青花岗岩镶嵌,上镌刻英文碑文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的时刻 好,游客朋友们,唐山抗震纪念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导游词范文二: 抗震纪念碑导游词;各位朋友,我们如今来到的广场就是纪念碑广场,它是;我们来看主碑,主碑高30米是由四根梯形柱组成,他;下面请看第一组浮雕:地震灾害;在1976年七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请看第二组浮雕:抗震救灾;这块浮雕讲述了唐山人战天斗地,建立家园的心路历程;虽然地震使得很多人失去了亲人,但是他们擦干眼泪投;浮雕描绘了唐山人民恢复消费的过程,可 抗震纪念碑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如今来到的广场就是纪念碑广场,它是我们唐山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也是我们唐山的城市会客厅,它东西宽320米,南北宽170米,占地5.4公顷,集政治、经济、文化和娱乐为一体,是外地人来我们唐山的必到之处,那么如今呈如今我们面前的这座高大的建筑物就是唐山抗震纪念碑,是1986年为纪念唐山抗震十周年而修建的,他不仅是一座城市战天斗地的精神图腾,还是一方人民不可折服的性格象征。
它由主碑和副碑组成,都建在高大的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四段每段均为七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我们先来看副碑,它的形状很像一块废墟,这就提示着我们,新唐山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它的正面是由唐山市政府撰写的的碑文,详实的介绍了1976年七月28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和震后唐山人民在祖国八方亲人的支援下重建家园的历程,它的反面是碑文的英文翻译大家不要小看这篇文章,他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市广阔干部群众的集体创作,是全市600万人民的共同心声,1983年唐山地市合并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抗震十周年的时候举办大型纪念后动并建立抗震纪念碑,并将撰写碑文的任务交给市委办公厅,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办公厅在全市进展了广泛的发动和文稿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很快收到了一大批稿件,这些稿件有的来自离退休老干部,有的来自大专院校的教授,讲师,有的来自工矿企业,有的来自农村街道,办公厅组织专人在对这些来稿进展综合吸纳的根底上形成一个初稿,并将初稿印发全市各基层单位反复征求修改意见同时召开由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最后还将初稿分别送给省委政府的指导,特别是曾在抗震前线指挥过战斗的老同志,以及在全国知名的作家教授,如魏巍、姚雪垠、孙犁、关祖湘、王力等,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帮助斟酌指正。
像以上这种征稿和修改工作在全市进展了很屡次,时间持续了一年以上,仅市委常委讨论就不下五六次 我们来看主碑,主碑高30米是由四根梯形柱组成,他们就像四只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地震造成的四分五裂,也象征着面对灾难人定胜天的决心,贮备中间的那块匾额上“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是前任xx耀邦同志题写的,下部碑身世由八块浮雕组成的方形,象征着祖国四面八方对唐山人民的支持,这四块浮雕主题分别是地震灾害、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城市建立〔凤凰涅槃〕讲述了在1976年七月28日3时42分53秒一道蓝光闪过之后,24万条生命在睡梦中沦为亡魂,16万人重伤,70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000多人成为孤儿,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西方媒体曾经预言唐山从地球上被“抹掉〞了年轻的我们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悲伤,但是在XX年五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地震那悲惨的画面仍然定格在每个人的脑海,那么让我们把同样的场景拉回到34年前的唐山, 下面请看第一组浮雕:地震灾害 在1976年七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的地震发生了,地光闪烁,万炮齐鸣的响声,打破了唐山的寂静,狂风吼叫着犹如疯狂的猛兽,大地剧烈的摇摆着,这场地震所爆发出的能量犹如400颗原子弹埋在地下16公里处爆炸所爆发出的能量,相当于4-5个1975年二月发生在辽宁海域的7.3级地震,又相当于30个1966年三月发生在河北邢台的7.2级地震,唐山地震,一场空前的人类浩劫,人被地震波震的很高, 2颗原子弹可以使日本投降,四百颗原子弹的能量的威力无法想象。
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唐山,在短短23秒间被夷为平地,当天下午6:45在滦县又发生了7.1级强余震,形式更加严峻,满目疮痍,正如浮雕上所示,丈夫失去了妻子,父母失去了孩子,压在废墟下的不计其数,看这位赤身裸体的人他在向天呐喊,控诉上天的不公,再浓浓的雾气中,听不见呼喊,只有机械的脚步声,沉重的喘息声,和来不及考虑的对话,和路边越堆越高,越堆越高的尸体山,头颅被挤碎的,手脚被砸断的身体被压扁的,到处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和浓重的血腥味道地震过后约95﹪的房屋被毁,唐山市境内有3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大坝坍塌开裂, 240座小型水库震坏,致使50多万亩耕地被黄沙淤压,六万眼机井淤沙、景观错段,一切设施设备损毁,唐山陷入了瘫痪与汶川地震相比,唐山地震虽然是7.8级,但由于地震发生时人正酣睡,地震来的突然,逃生几乎不可能,而且地震发生在市中心人口和工业都很密集的地方,所以说唐山的大地震比汶川地震有过之而无不及,“唐山大地震〞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大家都看过?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它虽然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但绝对缺乏以表现当时地震的惨烈但英雄的唐山人大灾面前不低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掀起了抗震救灾的高潮。
请看第二组浮雕:抗震救灾 这块浮雕讲述了唐山人战天斗地,建立家园的心路历程,看战士们和医护人员积极的救援,当余震不断,全国人民就向唐山伸出援手,10多万子弟兵急如星火奔赴唐山,一场大规模的救灾斗争拉开序幕那么在通讯设备被毁,陷入瘫痪的唐山是怎样与外界获得联络获得救援的呢?是谁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党中央的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位关键的人,他就是时任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的李玉林,是他将唐山地震的情况报告给党中央的地震过后,李玉林被妻子推醒万幸家里的大衣柜支住了房顶,他快速将3个孩子转移到院里,儿子被吓得不断哭喊,李玉林此时已经顾不得太多,身为指导他惦记着矿上的情况,没顾上去母亲家看看就直奔矿上,理解到有2万矿工兄弟被埋井下,情况紧急,但它保持清醒头脑,必修要让党中央尽快知道,以便制定救灾大计于是和3位矿工兄弟开着一辆矿山救护车火速奔赴中南海,路上不断有人拦截它的车恳求救援,但当他们说明原因后灾民们都很配合的让开了道路,因为他们意识到,那是一辆生命之车,一刻都耽误不得,当他们赶到时是当天上午的10:00,震后三个小时他们就赶到由于他们走的匆忙,衣衫褴褛,看到卫兵就像看到了希望,由于不理解情况卫兵把枪顶在了他的胸前,他大声喊着:“唐山地震了,我是向首长报告的〞,于是在卫兵的护卫下,一路绿灯来到了紫光阁。
当时已经有六位总理在那里等候了,当他们看到狼狈的李玉林时,他的一句:“唐山平了,一百万人都在下面压着呢“听到他讲了唐山的灾情后,无不落泪的总理说:“你掌握了唐山的第一手资料,你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李玉林:“第一,要军队,不嫌多,越多越好;第二,全国的矿山救护队派往唐山;第三,医疗队一定要多〞总理当时下令:“军区,军区,军区,十万大军不集中不宣讲,目的一致奔赴唐山〞有句话是这样形容李玉林的:“他不是指导却指导了六位副总理,他不是将军却指挥了千军万马〞但是让他最懊悔的就是没有要重型机械在子弟兵赶往唐山的途中,军区的一只小分队,在当天下午六点第一个到达唐山,,由于强烈的地震,滦河大桥全线垮塌,正值汛期,河水湍急,深度和宽度都是原来的两倍,他们将绳子系在腰间一个个摸着过河在救灾过程中,他们只用简单的工具,工具坏了就用手拔,用手刨,很多解放军的手都被磨破了,指甲都掉光了,他们还在坚持,“让我再多救一个吧〞 也有解放军战士牺牲在了救灾的现场,所以直到如今唐山人对解放军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持续半个多月的救援中,解放军战士就出了一万多人,但由于没有重型机械,也有人力不能及的事情有一位叫丰承渤的年轻姑娘,她生前是一位年轻漂亮的护士,地震发生后,她的下半身完全压在废墟下面,获救的唯一方法就是截肢,但那样生还的时机几乎为零,最后她也放弃了获救的时机,她说:“能不能给我换一身衣服,洗洗脸,梳梳头,让我干干净净的走,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救别人吧。
〞人们只能看着这个年轻的生命走到尽头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但人得生命力也是很顽强的,震后的七天是黄金救援时间,七天以后生还的时机就相当渺小了,但也有奇迹发生震后的第八天,我们救出了被埋地下181个小时的卢桂兰,第十三天救出了被埋地下303个小时的王树斌同志,这不禁让人们感慨,人类的顽强生命力,和坚决的求生意识,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困难,面对考验要有坚决的信念和毅力,奇迹是可以发生的 虽然地震使得很多人失去了亲人,但是他们擦干眼泪投入到了家园的建立中,中国人用自己 的双手谱写了一曲人类历史上的史诗,创造了一段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历史奇迹,我们来看第三组浮雕:灾后重建 浮雕描绘了唐山人民恢复消费的过程,可以看到,陶瓷业,钢铁业,煤炭业,和各种纺织工业都开场恢复消费解放军在最短的时间里搭起了帐篷,架起了铁锅,让人们有房住,有饭吃,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根本的保障英雄的唐山人民在祖国八方亲人的支持下,震后七天组装出第一批自行车,第十天消费出第一车煤,十四天发电厂开场发电,二十天,造出第一台机车,二十八天,炼出第一炉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唐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我们如今所在的地方是以前的市中心,这里曾经有很多的重工业。
地震后,有人建议放弃这里再建新城,但这个建议并未被采用经过科学的城市规划,主要的重工业转移到了如今的丰润区,这里经过改造成为如今的商业区和住宅区,我们在建立路南区的同时还开拓了路北区,那里有很多当年的印记,如,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当时的小区的名字是按号排的,如:河北小区1号2号3号一直到70号,还有就是很多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和失去妻子的丈夫快速组成新的家庭,开场新的生活,可谓是真正的患难夫妻有许多后期的节目采访,他们如今生活的很幸福 34年过去了,唐山不仅没有在地球上消失,而且一跃成为了全国较大的城市,成为了环渤海重要的对外开放区,下面我们来看第四组浮雕:城市建立 看老人慈祥的笑脸,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工人农民各司所属,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今天唐山人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政府的亲切关心下,在全国军民的大力帮助下,唐山人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