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朝的历代君王.docx
4页夏朝的历代君王夏朝共有17位王,其中因史料缺乏,作病死的13位王;国亡后被饿死的一位王;自刎而死的一位王;被夺去国政后凄凉而死的一位王;身为傀儡,忧愤而死的一位王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生卒年不详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夏朝的奠定者在位8年,因操劳过度而死,据说活到100岁葬于会稽山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太康,生卒年不详,启长子启病死后继位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因不理民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仲康,生卒年不详,太康弟,后羿废黜太康后立其为王在位13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相,生卒年不详,仲康子仲康病死后继位在位28年,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而自刎,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相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21年,病死,葬于阳夏杼,又名季杼生卒年不详少康病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槐,一作帝芬生卒年不详杼子,杼病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芒,生卒年不详,槐子槐死后继位。
在位1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泄,一作帝降,生卒年不详芒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不降,生卒年不详,泄子泄病死后继位在位48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扃,生卒年不详,不降弟,受兄内禅而继位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廑,又名胤甲,生卒年不详,扃子扃病死后继位在位21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孔甲,生卒年不详,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继王位后病死,由他继位在位31年,病死,葬于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崤山皋,生卒年不详,孔甲子孔甲死后继位在位11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境内发,皋子皋病死后继位在位1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桀,又名癸、履癸,生卒年不详,发子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3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葬于南巢卧牛山(今安徽省巢县卧牛山)夏朝历史根本概况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然而夏的统治并不稳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族有穷氏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然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稳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被放逐并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开展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jiong)胤(yin)甲孔甲皋发夏桀(jie),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