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超然台记》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40546206
  • 上传时间:2022-0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超然台记》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超然台记》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超然台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字词,能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理解文章“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的主旨,感受作者旷达超然的思想感情 3、鉴赏和学习文章“一字立骨”、一线贯串、叙议结合、正反对照的写作方法 4、品味文章平易秀丽、洋洋洒洒、收纵自如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中的字词,能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理解文章“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的主旨,感受作者旷达超然的思想感情 3、鉴赏和学习文章“一字立骨”、一线贯串、叙议结合、正反对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平易秀丽、洋洋洒洒、收纵自如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文章背景介绍: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推官,继任杭州通判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求为东州守”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被批准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本文说明超然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我抚慰管它什么祸福,什么美丑,什么善恶,什么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谪,每况愈下,也就缺乏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 二、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串始终,被称为“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实两个方面说明了主旨: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1、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物外的快乐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设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物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皆有可乐”苏轼是以“游于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落笔便暗写“超然”,直接提出“乐”字为主线然后是举例加以证明铺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是说物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乐推而广之,人便可以随遇而安,无处不快乐了四个“皆”字使文意严密相连,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2、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超然物外必会悲哀的道理 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快乐,祸会令人悲伤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物外,任随欲望开展,必然陷入“游于物内”的泥潭。

      物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着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难辨,取舍难定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超然物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灭顶的悲哀 3、讨论前两节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上文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局限物内,那么必悲哀的道理从理论上为记超然台的事实奠定了根底 3、第三段表达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 讨论:在这一节中作者用哪几个方面的事实来说明超然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 ( 1)、移守胶西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分,使杭、密两地形成鲜明比照,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这既是纪实,也是以忧托喜的'伏笔 (2)、生活初安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满,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是写初到胶西后年成不好,政局动乱,生活艰辛用了五个四言句和一个连词,句子精悍,节奏急促,与处境维艰相吻合再次写忧,以见喜之可贵,乐之无穷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变化带来无限喜悦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自己爱上了胶西,百姓也爱戴太守。

      官民相爱,必然官民同乐由苦变乐,真是无往而不乐 (3)、修台游乐先交代台的位置、旧观和修缮情况,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再写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思念超然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思念,有仰慕,有不平 最后描写了台的优点:“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流露出无比喜爱的感情因此,作者与客不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确实是很快乐的最后又落脚在“乐”字上 4、第四段,交代台名的由来,再次点明文章的主旨. 讨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游于物之外就无往而不乐与文章开头紧相照应 本文用“乐”字贯串全文,先写超然物外,就无往而不乐,不超然物外,那么必悲哀,正面写乐,反面写悲,悲是乐的反面,即是写乐的反面,终不离乐字再写初到胶西之忧,再写初安之乐,治园修台,登览游乐以游去衬托乐,愈显出更加可喜可乐以乐开头,以乐结尾,全文处处现乐,真是“一字立骨”的佳作 5、总结全文的写作特色: 1、一般记体文章,多以记叙为主,或先叙或在记叙中适当插入一些议论,比方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像本文这样一开始就大加议论,然后才人题记叙,先议后叙,由理人事,由事及景,最后以理收笔,而且前后都能紧紧扣住一个“乐”字,共同说明一个主旨,议论与记叙严密结合,是不多见的议理和叙事交相生辉,寓情于叙事之中,是本文的又一特点 2、本文的语言,也极为平易秀丽,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收纵自如 三、检测与归纳. 1、全文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是怎样围绕这一个字展开的? 本文用“乐”字贯串全文,先写超然物外,就无往而不乐,不超然物外,那么必悲哀,正面写乐,反面写悲,悲是乐的反面,终不离乐字再写初到胶西之忧,再写初安之乐,治园修台,登览游乐以游去衬托乐,愈显出更加可喜可乐以乐开头,以乐结尾,全文处处现乐 2、翻译以下几个句子, (1)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2)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3)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4)且名其台日“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