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模拟试卷.doc
30页模拟试卷一一、 选择填空题(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1、我国古代由孔子的学生收录孔子的言论整理而成的( B ),可以看作是一部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专著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大学》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B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4.“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C)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A.以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6、教育要适应青少年儿童发展的( C)规律,做到因材施教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相对稳定性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 示范性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学习之母” 都说明教学必须贯彻(B)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C)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0.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B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1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 A)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A.口头语言 B灌输的方式 C提问 D语言12、教育与( B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A社会 B生产劳动 C 经济 D政治13、马克思主义关于( C)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A社会发展的理论 B剩余价值的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素质教育的理论14、 教育产生于( B)A人类抚养儿童 B 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C动物养抚幼仔 D儿童无意识的模仿15、在品德发展过程中,初中生身上常表现出“幼稚与懂事,依赖与独立,自觉与不自觉”等错综复杂的矛盾,这说明了初中生学生思想的( D)A时代特点 B阶级特点 C 学习特点 D 年龄特点二、 解释下列概念:(4分×5=20分)1、 义务教育2、 教学3、 教育目的4、 启发性教学原则5、 课程三、 简答题(注意:本大题共5个小题,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2、 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的相互关系3、 你认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素质?4、 什么是学制?现代学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怎样?5、 教师如何备好课?四、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分析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其中判断正误2分,分析说明理由3分。
共20分 )1、“棒子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也可以教育好学生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4、 民主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可呆!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点分析2、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六、论述题:(任选一题,15分)1、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什么是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它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3、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1、B 2、B 3、D 4、C 5、A6、C 7、D 8、D 9、B 10、C11、A 12、B 13、C 14、B 15、D二、解释下列概念:(4分×5=20分)1、义务教育: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陶冶品德和审美情趣,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活动3、教育目的:是社会通过教育活动要使受教育者达到它所期望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与规定4、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
5、 课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各,它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只回答一样也算对)三、简答题(注意:本大题共5个小题,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答案要点)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生产力制约着课程和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形式 方法与手段变革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教育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要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平等互动,教学相长3、(要点)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和使用教材的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4、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分) 现代学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①重视幼儿教育 ②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 ④高等教育多样化大众化 ⑤重视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3分)5、一是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二是要编制出三个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四、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分析说明理由)1、错误教育学生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明辨是非,做到以理服人,而不能体罚学生以力服人达到教育目的2、错误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3、正确这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教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学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法,重要的是选择最恰当的方法4、错误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尊师爱生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但同进也要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是一致的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2、这个老师做得很好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上就是教师热爱学生,尊重、理解与信任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峄学生的进行教育的情感基础,也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和前提六、论述题:(任选一题,15分)第1 题(要点)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2分)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2分)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2分)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2分)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分)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5分)第2题(要点)(1)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5分)(2)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5分)(3)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5分)第3题(略)模拟试卷二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及其教育规律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 D.《教育论》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 )A.骑马 B.投枪C.音乐 D.吟诗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A.教育 B.环境C.遗传 D.主观努力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 )A、1951年 B、1949年C、1950年 D、1952年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9.“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