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胶片旁轴相机赏析.doc
23页经典胶片旁轴相机赏析 来源: 葛原的日志 旁轴经典之一:康泰时 G2康泰时(contax)G2 是旁轴联动测距相机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是由蔡司和京瓷合作在日本复活康泰时品牌之后在 1994 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自动对焦可更换镜头旁轴相机 G1 的后继产品以 G1 为初代的 G 系统包括先后两代机身和 6 只变焦 1 只定焦一共七只镜头,包括 1994 年伴随 G1 推出的 T* hologon 16mm/f8,T* biogon 28mm/f 2.8,T* planar 45mm/f2,T* sonnar 90mm/f2.8,1996 年伴随 G2 推出的 T* planar 35mm/f2,T* 21mm/f2.8,最后还在 1999 年推出了一支在旁轴上很少见的变焦镜头Vario sonnar T* 35-70mm/f3.5-5.6,这些镜头的素质经过长久以来用户和爱好者们的验证,是极为出色的,更可贵的是,价格都非常平易近人 康泰时 G2作为一部自动对焦的旁轴相机,Contax G2 在易用性和方便性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它坚固的钛机身之内包含了自动对焦,4Fps 的自动卷片,1/6000 秒的快门,多重曝光,包围曝光,曝光补偿,TTL 闪光/ 测光等等功能,凡是摄影师最需要的,都能在它身上找到,同时,G2 的过片和快门声音都很轻微,除非在极为安静的环境中仔细侧耳倾听,否则,你一定会忽略到它在工作时候的声音的,这对于在某些极限状况下接近被摄者拍摄极为有用。
康泰时 G2G2 的机身采用了钛外壳和铝合金骨架,保时捷和蔡司的合作保证了 G2 拥有着非常优秀的人机工效界面,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使用单手完成几乎所有功能及调节的相机(莱卡 M 系列就不能单手操作,要手动对焦的),操控性堪称完美 康泰时 G2G2 的自动对焦系统设计的很有意思,采用了主动对焦和被动对焦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光线暗淡的地方,G2 会发出一束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来辅助对焦,在旁轴相机经常面临的恶劣拍摄环境中,这种对焦方式无疑具备很高的实用价值G2 的取景器采用了和传统的联动测距系统略有差别的开普勒实相变焦取景系统,相机可以在使用 28-90mm 镜头时自动切换补偿视差,免去了使用者的一个大麻烦G2 的测光系统主要是中央重点测光,不同于单反的是,它是对涂在快门幕帘上的一块 18%灰来测量反射光的,所以 G2 的测光非常准,比一般的单反相机要准很多G 系统一共有 7 支可交换镜头,全部出自蔡司之手,个个都是同级别中的精品,其中最好的,无疑是 T* hologon 16mm/f8 和 T* biogon 21mm/f2.8 这两支超广角定焦镜头,而且,由于旁轴相机没有反光镜的阻挡,镜头后组可以无限制的接近焦平面,因此在广角镜头设计上很占优势,所获得的像质也是单反相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下图说明了单反相机和旁轴相机在广角镜头上设计的巨大差异,下图上为 C/Y 卡口的Distagon 21mm/2.8,下图下为 G 系统的 biogon 21mm/f2.8,可见单反相机上的广角镜头使用了比旁轴系统中的广角镜头多出数倍的镜片用以控制畸变,非常复杂超广角的 G hologon 16mm/f8 T*则被称为有史以来人类最好的超广角民用镜头,如果在 Hologon 拍摄的照片上发现直线弯曲了,那么一定是被摄体原来就是弯的,106 度的超超广角,没有任何的畸变,这个世界上除了 Hologon,再也没有任何一支镜头能有这样超凡脱俗的表现 60 年代早期 , Dr.Glatzel 发明了 Holgon 镜头,这个超级广角镜可以在 106 度的角度内制造出没有变形的影像Holgon 这个字是由希腊 holos 所衍生的——意思是全部,意味着可以将看见的每一样东西拍进一张相片里,镜片弧面几乎是半球面及完全平面所组成,制造这种镜片需要特殊的的技术,而且镜片的定位必须非常地精确,所以称得上是光学史上的艺术品,也是现在买得到的镜头中最神奇的镜头70 年代 Leica 向 Zeiss 订购 15mm 镜头,由于总产量不超过 350 支,所以非常稀有,市值一度超过 1 万美金。
所以在 G16 推出市场以后,不少用户将 G 口改为 M 口,并且一直到现在,美国的 DAG 公司依旧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费用昂贵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 这只镜头并不是因为光学表现优异而成名 (变形矫正及颜色反差非常棒,但画面不均匀,必须使用原厂的中灰渐变镜才能使画面亮度均匀),而是由于它的光学构造只由 3 片镜片组成而成名大家都知道广角镜头是最难设计的,因为会有严重的变形所以要用镜片矫正,通常 20mm 以下的超广角镜头用个十几片镜片矫正是很正常的事,而镜片越多则获得的像质通常会越差,所以在当时这个三片镜片组成的15mm Hologon 广角代表了光学设计的一个颠峰,即使是现在光学材料发展了这么多,也依然无法逾越康泰时 G2最早的 Hologon 由 3 枚镜片构成,并且和机身一体化,价格非常的昂贵!80 年代这支神镜从蔡司的产品线上消失96 年随着 G1 的推出,菜司同时复活了这支 Hologon.镜头,构成也由原来的 3 枚改成现在的 5 枚,并且有两处胶合改进的结果就是在不损失画质的情况下,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以“较低廉” 的价格购买到这个镜头。
90 年代由 Contax 推出的 G hologon 16mm/f8 T*,光学结构 5 枚 3 组,与空气的接触面只有 6 面,从而决定了它超强的抗逆光性用它拍出来的照片,色彩通透且浓郁固定光圈 F8,看上去好像不利于暗光下手持拍摄但是结果却非常令人吃惊即便是在 1/4, 1/8 这样 的速度下, Hologon 仍然能保持非常高的锐度这个镜头也是G 头中唯一一个由德国 Zeiss 原厂生产的镜头经典之二:康泰时 T3蔡司和京瓷合作复活康泰时(contax)品牌之后很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而且有个性的相机,T 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 T3,被誉为完美的便携相机 T3 是京瓷(Kyocera)于 2001 年 2 月 5 日推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豪华型袖珍照相机,用以取代原来已经停产的 Contax T2Contax T3 由保时捷设计,在用料和工艺上极尽奢华之能事,配备了钛机身,蓝宝石快门按钮等,配备了新开发的 Carl Zeiss Sonnar T* 35/2.8 镜头,在光学表现上,该镜头优于 Contax T2 配备的 Sonnar T* 38/2.8Sonnar T* 35/2.8 在反差和环境光的再现都很优秀,边缘实际没有畸变,也秉承了 Carl Zeiss 镜头的明亮、色彩还原、细部表现和柔和的特点。
康泰时 T3Contax T3 不仅是一个摄影工具,它是基于强调握持手感和耐用的产品理念来设计的,外壳采用轻型、结实和防腐蚀的钛金属制造,取景器采用高硬度玻璃制造,以防止刮花和保证年代久远依然明亮快门释放按钮采用多晶体蓝宝石是使 T3 更为赏心悦目Contax T3 配备了 5 点 AF 系统,对焦距离从 0.35m~无限远;在 AF 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场合,可以切换到预设焦点的 MF 系统,MF 系统也适合于拍摄接片 康泰时 T3Contax T3 配备了 “镜间双重快门”,以获得从 1/1200s~180s 广阔的快门速度区间该快门由两各独立的组件协同工作,既可以保证设定光圈和保证了高速快门由于慢门可长达 180s,也就扩展了拍摄的机会Contax T3 还具有+2~-2EV 的曝光补偿,可按1/3EV 来设定,也可以通过用户自选功能将曝光补偿设定分级从 1/3EV 改成1/2EVContax T3 的快门释放按钮后面有一个独立的 AF 锁定按钮,使用者可以按常规的半按快门释放按钮来锁定焦点,也可以按下独立的 AF 锁定按钮。
康泰时 T3经典之三:Zeiss IkonZeiss Ikon和 Contax 一样,Zeiss Ikon 也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然后因为经营不善停产,再然后和日本人合作复活的光学品牌成立于 1926 年的 Zeiss Ikon AG 是当时德国光学工业中最大也极富盛名的企业,由当时的四个光学产品制造商合并组建的:Contessa-Nettel AG of Stuttgart、Ernemann AG of Dresden、Optische Anstalt C. P. Goertz of Berlin、Ica AG of DresdenZeiss Ikon“Ikon”由“Ica”和“Contessa-Nettel”两个单词组合而来,同时也等同于希腊“影象”单词“eikon”促成这四个制造商合并的主要成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镜片制造商 Carl Zeiss,所以前面冠以 “Zeiss”在 Carl Zeiss 的努力下,Zeiss Ikon 成为了当时非常成功的光学产品由于 Zeiss Ikon 新颖的设计、优异的制造品质和优秀的光学性能,在成立后的 15 年内,Zeiss Ikon AG 的产品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其 35mm 旁轴取景照相机是当时最为精致的。
由于经济原因,Zeiss Ikon AG 公司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关闭,2004 年的时候蔡司决定复活 Zeiss Ikon 品牌,选择的合作对象是 Cosina(确善能)这个选择可以说是相当正确的,确善能拥有十分丰富的生产旁轴相机和镜头的经验,比如福伦达 Bessa系列的旁轴就是由确善能生产的,而数码化的爱普生 RD-1 也是确善能代工的,至于前些日子蔡司推出的适用于各种卡口的 CZ 手动镜头,生产商也是确善能 Zeiss Ikon复活的 Zeiss Ikon 由 HENSSLER UND SCHULTHEISS 设计局负责设计外观和人机界面,蔡司负责设计内部结构,确善能负责制造,最后的量产型号质量监督则由蔡司完成,ZM 镜头除去两支由德国制造之外,其他四支都在日本制造,以便于控制成本这是一款使用 Leica M 卡口镜头的旁轴相机,它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最长的对焦基线,从而有更高的对焦精度;配备三角形取景器,以保证超广角镜头的对焦精度;配备TTL 测光和基于中央重点加权平均测光(CW) 的自动曝光模式;采用 Leica M 卡口,原来的 M 卡口用户多一个选择。
Zeiss Ikon经典之四:徕卡 CM徕卡 CM 是世界上最后一台使用胶片的顶级袖珍相机,推出于 2003 年,CM 是Compact M 的缩写,这表达了徕卡对于 CM 的信心和自豪,CM 也以优异的品质和素质成为高端袖珍相机新标杆CM 的售价相当的昂贵,到停产之后依然要卖到 7900 元左右 徕卡 CM和一般的观点不同,徕卡宣称 CM 并非是此前广受好评的袖珍相机 Minilux 的后继型号,而是更高一级的型号,面对的市场也不尽相同虽然沿用了广受好评的Summarit 40/2.4 镜头,CM 相对于 Minilux 做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