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艺术审美鉴赏方法.doc
8页书法艺术审美鉴赏方法 书法是一种凭借线条和形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某种气质、品格、情操的艺术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书法艺术审美鉴赏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书法艺术的内涵 书法是一种凭借线条和形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某种气质、品格、情操的艺术所以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已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已大大增加例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日常工具等种类繁多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黏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过去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含义也大有扩展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派即所谓现代书法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变”字融诗书画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使作品成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1.点画线条是书法的主要语言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2.空间结构与整体布局是书法特有的艺术美 (1)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字的分间布白、经营位置如大小、奇正、宽窄、比例等字的造型有点类似建筑西安大雁塔——庄重雄伟;小雁塔——基础窄、比较高轮廓带有裙线感觉玲珑秀美书法也一样不同书法家写同样的字由于结构处理不同感受就不同颜真卿、王羲之同写兰花的兰结构不同表现特点就不同甚至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情感下写同一个字结构也不同结构是说书法的空间特征 (2)整体布局整体布局也称作“布白”在多样统一中显示作品整体的和谐看一幅字一眼看上去黑白大效果有气势的字马上会感到一种气势整体布局开头至结尾中间书写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也就是“积划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篇”在欣赏时要把握整体讲究一气呵成气脉连贯李志敏先生书写的孟浩然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描写洞庭湖的气势作者的表现从整体上看字与字间安排紧密有大气磅礴之势对比强烈用笔粗犷且字的大小对比、宽窄都很鲜明表达了书法者对洞庭湖浩瀚气势的感受李先生的另一件作品“山没清波里帆在浮云中”看上去大的效果是轻松愉快;布局方面字与字之间感觉舒展中间空白很多;从字的结构看横向扁平横向的趋向于安静;用笔也比较细柔和柔中有刚通过这些处理表现一种优美的意境山的影子在波光里帆似乎在云中游动可见书法作品能通过整体布局字的结构用笔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些都是书法特有的艺术美 (3)以墨色表现意境墨法即书法用墨的技巧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字本与笔而成于墨”“肉生于墨血生于水”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二枵艺一大关键也”唐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也点出了用墨的关键处“燥”“润”“浓”“枯”又是矛盾的法则用墨不可太枯枯笔多了则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湿度太大会肥浊不清杜甫诗云:“墨气淋漓幛犹湿”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过许多年也好像刚写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采不可磨灭“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问已淹淹无生气矣”墨大致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但也不能过分悬殊应在看似变化不大的墨色中写出使人感到变化极为丰富而又保持“润”的特点才是理想的用墨 三、书法艺术作品鉴赏的方法 1.宏伟把握与技艺分析相结合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进行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学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国书法艺术在形式美中蕴藏着意蕴美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出书法家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2.揣摩作者融入书法中的禀性气质 一幅作品体现着作者的爱好甚至体现了作者的性格和书写时的情绪比如毛主席的作品我们看毛主席的诗词时总是说其具有豪迈奔放、气吞山河的气势但是在我们欣赏毛主席的草书作品时又会体会到其“一座城中百万兵”的胸怀并不是那种“势在外而内已空”的体现说明毛主席的处世风格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进而体现出的豪迈风格 3.欣赏者应提高自身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同一件书法作品也会由于欣赏者的素养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书法本身可以说“既单纯又复杂”它单纯到仅以黑白两色的变化和调度去征服欣赏者;但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维结构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赖于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应该从广泛的社会知识、人生的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去理解作品书法也如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它与各种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有密切联系其间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书法还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文字学、鉴定学、心理学、生理学、民俗学、历史、美学及音乐绘画等它还与其他艺术门类互相交融、借鉴所以对书法的鉴赏你越是知识丰富、阅历广博、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评价和结论也就越中肯准确 4.了解书法历史多看多思 书法也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了解它的基本规律以及发展也就无从给以准确的评价和欣赏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经三干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我国就产生了书法艺术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笔书写然后契刻的有的刻后还用毛笔填朱或填墨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演变经过了甲骨、篆、行、草、楷各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书家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流传下数以万计的不朽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对于这些我们虽然无法一一实践但是对于书法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法家还是应有一定了解对目前书法发展的状况和流派也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一两种书体通过学习、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书法的基本规律提高对书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汇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对欣赏和评价就越有发言权否则书法欣赏就无从谈起一个不辨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 四、王羲之书法艺术作品鉴赏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324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王羲之的字出神入化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重字的别构上如出现的20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无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题《兰亭》诗中便说:“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拟”重字尚有“事”“为”“以”“所”“欣”“仰”“其”“畅”“不”“今…‘揽”“怀”“兴”“后”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亲为王羲之作传云:“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而且唐太宗也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摹制多本《兰亭序》赐给群臣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13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人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20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l600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王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书法就为人称道萧衍(梁)《古今书人评优劣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由此可见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与唐太宗的推崇备至不无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