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docx
8页细胞的有丝分裂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增值体细胞的主要方式二、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毕到下一次分裂完毕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细胞的分裂过程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胞质分裂〕三、 有丝分裂 1.过程〔以动植物细胞为例〕(1) 细胞核的分裂分裂间期:〔复制合成非等闲〕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S期:DNA的复制 G2期:有丝分裂所必须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 A.染色质经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核膜解题,形成分散的小泡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拟稳定,数目比拟清晰,便于观察A.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B.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
A.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B. 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C. 两套一样的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末期:〔两体消失膜仁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A.染色体伸展重新形成染色质状态B.核膜重新形成C.核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一样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别离 (2) 细胞质的分裂 时间: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 过程:A:植物细胞的两个新细胞间出现许多囊泡→聚集成一个细胞板→新的细胞壁 B:动物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两个细胞分开 2.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一样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前期一样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期一样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一样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一样点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4.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假设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复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5.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1〕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准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6. 无丝分裂 特点:无纺锤体出现和染色体的变化 实例:蛙的红细胞7. 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一、实验原理:1、植物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能进展有丝分裂;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规律性动态变化;3、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着色,便于观察;4、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特点可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 观察根尖的纵切面二. 材料用具 1.洋葱〔葱,蒜〕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剪刀,镊子,滴管,玻璃皿 3.15%盐酸+95%酒精混和〔1:1〕作为解离液,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染液 4.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三.方法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课前的3—4d,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或烧杯上,瓶装满清水,放置在光照处注意每天换水1—2次,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待根长到5cm时,取生长强健的根尖制片临时装片观察 (二).装片的制作解离: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顶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何为解离?目的?〕是使得细胞相互别离开来另外解离时间不宜过短,否那么根尖未充分解离,压片时细胞分不开,细胞重叠;但又不能太长,否那么使根尖过分酥软,无法进展漂洗和染色,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可手拿镊子,轻轻按正在解离的根尖,感觉酥软即可漂洗:用镊子去除根尖后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10分钟 〔 思考:目的?〕需要注意:动作轻,不要把根尖弄碎漂洗的目的是去除根中多余的解离液,特别是盐酸,因为染色时用的是碱性染料龙胆紫,酸与碱发生反响会影响染色效果 染色: 再次轻轻取出漂洗干净的根尖放入滴有一滴龙胆紫的在载玻片上,染色3-5min,染完之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除去,再加一滴请水。
过长过短都不好,为什么???〔深,浅〕染色时间过长过短都不好,为什么?染色时间亦不能过长,否那么会使染色体与周围的其他结构均被着色,这样就无法形成颜色上的反差,不便于观察染色时间亦不能过短,否那么会使染色体不能很好着色注意: 盖盖玻片时要从一侧接触,慢慢放下,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压片时不要太用力,只要细胞散开既可观察显微镜的使用:低倍镜观察:慢慢移动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 特征:较小,呈正方形,排列严密,有的正在分裂换高倍镜观察: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调节视野清晰,找到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的细胞,并用铅笔绘图有丝分裂【复习回忆】一.细胞周期:___________的细胞,从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场,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期,分别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变化新课导学】探究点一:有丝分裂过程时期植物细胞示意图主要特点核DNA数染色体〔质〕数染色单体数原始440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变大。
分裂期前期①出现、________;②解体,消失;中期染色体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计数、观察的好时机〕后期每个一分为二,每个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并分别向两极移动末期①、消失,、重新出现;探究点二:根据表格画出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曲线〕【例】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下图的关系,此时细胞可能发生着 〔 〕 A. 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展复制探究点三: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比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一样点染色体变化规律一样,实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不同点间期无中心体中心体复制为2个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 两组 发出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分裂为子细胞的方式不同在细胞中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膜,把细胞成两个子细胞【例】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的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可推测他观察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 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 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探究点四:有丝分裂意义:总结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