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古典园林系列拙政园与谁同坐轩.pdf
2页2 0 0 7 . 31 2仲春版 园林赏析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精品点击 文·图 / 陈 骅 卜复鸣 位于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 轩”以其独特的扇形造型,因地制 宜地布置于曲水的转角之处,而成 为苏州古典园林中不可多得的典范 之作 清末光绪年间,这里是盐商张 履谦的补园张氏在《补园记》中 说: “宅北有地一隅,池沼澄泓,林 木蓊翳,间存亭台一二处,皆欹侧 欲颓,因少葺之,芟夷芜秽,略见 端倪,名曰补园 ”其水体曲折窈 窕,主要建筑亦大多临水而筑,只 是与中部拙政园平远疏朗的风格相 比,略嫌逼迫拥塞,但其水廊却能 高低曲折, 人行其上, 宛若凌波;其 与谁同坐轩亦能临流随宜而设 1 9 5 1 年张氏后裔将园捐给了政府 1 9 5 2年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为 恢复名园,把原属明代拙政园址的 补园与中部拙政园合而为一,将两 园间的二堵风火墙木门改建成砖细 圆洞门“别有洞天” ,所以其洞门墙 体比一般的月洞门墙体要厚得多, 后又将中、西两园之间的风火墙改 建为云墙,这样便形成了现今所见 的拙政园格局 “与谁同坐轩”为补园十景之 一,可谓是西部园林的视觉中心, 造园者按照原有的池岸地理形势, 将临水建筑巧妙地设计成平面似折 扇形的小轩。
前人对此曾有“结构 紧凑,布景调和,不放松一步,也 不随便落空”的评介其背倚土石 假山,依山势而上,分别筑以笠亭 和与之有深涧相隔的浮翠阁,从别 有洞天的一侧波形水廊观之,显得 错落有致,极富层次而若身处小 轩, 透过扇形空窗, 形似 “箬帽” 的 笠亭却又立现眼前临水一侧,设 置“吴王靠” (苏州香山帮建筑称 谓,因其弯曲似鹅项而得名,为建 筑术语“鹅项”靠背栏杆之讹,俗 称“美人靠” ,又称“鹅颈椅” ) ,正 所谓“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 怕遮山” ,倚栏闲眺,对岸凌跨于水 际的波形长廊宛如长虹卧波,景色 绝佳而东南一侧,碧波之中,莲 花石幢, “宜两亭”又历历在目透 过别有洞天月门,又能窥探到中部 园林的景色轩左右进出的门宕, 用嵌线方砖装饰,其图案花色,又 各不相同透过西南门宕可见“留 听阁”船厅(只是后来管理者不解 其意,由于栽植的丛竹过密,遮挡 了观赏视线) ,东北门宕则又与“倒 影楼” (即“拜文揖沈之斋” )对景 闲坐于此,拙政园西部园林的众多 美景,可以一一呈现在眼前 在植物配置上,由于与谁同坐 轩处于假山与水体的交会之处,一 是要有山林作背景或陪衬,同时也 要考虑到山体与水体的呼应过渡, 使山体、水体与建筑浑然一体,以 达到构图与景色上的调和一致。
所 以其土山之上,以樟树、榆朴之属, 营造山林主景,间杂瓜子黄杨等常 绿树种,进行错综配植,以构成层 次丰富、负势竞茂的山林景象由 于与谁同坐轩后侧的笠亭土山面积 局促,山高坡陡,江南又多雨,泥 土易遭雨水冲刷,所以再在树木之 下配植低矮箬竹,以作护坡之用 与谁同坐轩别有洞天月洞门 苏州古典园林系列 仲春版2 0 0 7 . 3 1 3 园林赏析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对于大型土 山上的树木配植,大致有两种情 况,一类是在山巅山麓只配植乔 木,而虚其根部,远观之,大树见 梢不见根,假山露脚(池岸叠石) 不露顶;而当身处山林蹬道近观 之,则树根与山石相依,树以石 坚,石以树华,树木见根不见梢, 美自天成,这以留园中部的“可 亭”假山为典型据分析,这是师 法了元代画家倪云林(倪瓒)的清 逸之风的配植形式而另一类,就 象这里(包括拙政园中部的两个 山岛及沧浪亭假山)的多层次树 木配植,即土山之上,以乔木出于 丛竹或灌木之上,山石之表,薜 荔、络石藤萝攀附,远远望去,整 个山林莽莽苍苍,青翠欲滴,这是 效法了明代沈石田(沈周)的沉郁 画风小轩左侧的大叶黄杨,原为 1 9 5 0年代种植的灌木球类,经过 半个世纪的生长,已成了该处不 可或缺的景观树了。
其干斜展,枝 叶盘旋于清澈的池水之上, 甚为入 画在管理上一是通过修剪控制 其高生长,使它和小轩相协调,并 与小轩正立面后侧的樟树形成错 落的层次;二是使其枝叶低垂于 水面之上,而与水面又有一定的 距离,以增强叠石池岸(驳岸)与 水体的联系 小轩因其形如扇,故又称“扇 亭” ,其陈设着的石桌、石凳、匾额 以及空窗等亦均作扇形张氏先祖 “有容堂”主人原以制扇起家,所 以其后代对扇子可谓情有独钟 张履谦将小轩置于原补园的视觉 中心,从四周均能看到小轩,可谓 用意至深如果你在对岸的波形 水廊直线眺望与谁同坐轩和笠亭, 那笠亭的宝顶恰似扇柄,笠亭的 锥形屋顶则形似扇骨,而与谁同 坐轩的屋面宛如扇面,两边的脊 瓦却如同侧骨一般,你看到的恰 似一幅倒悬着的大型折扇,这也 算是张履谦不忘祖宗、别出心裁 的扇子情结的表露了此轩置于 岸边,宜于闲眺,故取苏东坡《点 绛唇》 : “闲倚胡床, 庾公楼外峰千 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词句 名之,周瘦鹃曾赞之为“别创一 格” , 并有 《望江南》 一词咏之: “苏 州好,拙政好园林轩宇玲珑如展 扇,与谁同坐有知音于此可横 琴 ”? 水廊与倒影楼 形似折扇造型的屋顶组合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 门宕中的倒影楼 与谁同坐轩室内布置 假山上的护坡箬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