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节效应作业.doc
4页调节效应SPSS过程一、 情景:本实验探讨焦虑和压力知觉之间的关系,并把经验性回避作为调节项被试为首师大的研究生10名,分别做三份问卷:焦虑敏感性(ASI-3)、经验性回避(AAQ-II)、压力知觉(PSS ),得分如下(数据是根据调节作用的公式 y=b0 + b1 x + b2 z + b3 xz + e自编的数据,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压力知觉 焦虑敏感性 经验性回避 81 2 20112 3 19159 5 16200 7 15161 9 9167 11 8188 13 7167 17 5132 17 443 20 1四、SPSS过程 1.增加交互作用项:在菜单上执行 转换---计算变量。
起名,交互项=因变量*调节变量 1. 我们在菜单栏上执行:分析——回归——线性回归 2.放入因变量,在independent中放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按“下一张”3.输出结果模型汇总模型RR 方调整 R 方标准 估计的误差更改统计量R 方更改F 更改df1df2Sig. F 更改1.302a.091-.16853.311.091.35127.7152.996b.993.9895.110.902755.82916.000a. 预测变量: (常量), 经验性回避, 焦虑b. 预测变量: (常量), 经验性回避, 焦虑, 交互项R方为0.902,达到显著水平Anovac模型平方和df均方FSig.1回归1997.8662998.933.351.715a残差19894.13472842.019总计21892.00092回归21735.31837245.106277.445.000b残差156.682626.114总计21892.0009a. 预测变量: (常量), 经验性回避, 焦虑b. 预测变量: (常量), 经验性回避, 焦虑, 交互项c. 因变量: 压力知觉系数a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标准 误差试用版1(常量)363.121274.2381.324.227焦虑-11.27313.603-1.434-.829.435经验性回避-10.08512.862-1.357-.784.4592(常量)17.34929.141.595.573焦虑-.5591.361-.071-.411.696经验性回避-.6021.280-.081-.471.655交互项1.898.069.99327.492.000a. 因变量: 压力知觉交互项的系数p<0.001,调节作用得到了证明。
五、检验调节变量的调节方向画图1.在Excel中建立调解变量的表(表是提前做好的,原理并不清楚,直接拿来用),如下2.得到的调节效应的图由图可以看在低经验性回避水平下,焦虑增高,压力知觉增高;而在低经验性回避水平下,焦虑增高,压力知觉反而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