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作文指导教学设计.doc
5页第 三 单元作文指导教学设计主备人:孙晓红 合作伙伴:郭晓丽王福臻 刘丽英习作内容秋天的图画习作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看清画面内容(2)分清画面主次,审清画面中心(3)展开合理想象(4)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写下来习作重点、关键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了秋天的文章,生活中也有观察,会选材学生写这篇作文是有基础的如何写具体是难点习作前准备内容1.教师准备“多彩的秋天”的画及相关课件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画(可以选,也可以自己画注意提醒学生,不能提前让别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画)指导过程及反思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1.图片引入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1.小组交流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1.习作导入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2.开始习作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1.小组评析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3.小结延伸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 教师范文: 作者姓名: 秋天的早晨我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我爱鸟语蝉鸣的盛夏,我爱粉装玉砌的严冬,我更爱枫叶似火的金秋今天早晨,我到校特别早,便想看看校园的秋色我信步来到学校的花圃,只觉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树叶上湿漉漉的,好象刚下过一场蒙蒙细雨,把树木洗刷一新仔细一看,树叶上滚动着圆溜溜、亮晶晶露珠,怪可爱的花圃里盛开着许多菊花,他们显得五彩缤纷:白如雪、红似火、黄赛金他们的姿势也不一样:有的伸展着很多长长的花瓣,叫“千手观音”;有的花瓣,上面直,下面弯曲,叫“海底捞月”;有的菊花张牙舞爪,叫“蟹菊”;还有一种叫“羞答答”的菊花,他总是低着头,就象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真是千姿百态,另人目不暇接花园里多数树木的叶子已经枯黄了在一阵瑟瑟的秋风中,树叶飘落下来,就象一只只花蝴蝶在空中飞舞,象人们传递着秋天的信息。
只有雪松依然苍翠挺拔,象人们显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太阳升起来了,校园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同学们陆续到校,从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我也进了教室,但仍沉浸在这美好的秋色中……教学内容秋天的图画突出亮点(具体例子)1 出示好段:秋风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一夜功夫,就把碧波荡漾的林带染成金灿灿的了登上山头,向下眺望,眼前是一片金色,若是仔细观察,便看到金黄中夹带着一片片红、一片片绿的红的得像玛瑙,绿得像翡翠还有山下那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眼前的美景,非常的的好看2老师点评:作者把秋风比喻成神奇的画笔,把大地画得五彩缤纷其中还用上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把这幅画描绘的格外绚丽多彩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情况)1 错字病句2 不能大胆的展开想象3 个别学生语言平淡直白,不会运用修辞方法4文章的开头不要太长,但要把你想写的景色特点点出来评改重点1展开合理想象2 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写下来讲评过程及反思 1回顾习作要求2课件出示佳作,其他学生欣赏3交流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4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这两篇佳作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写景的方法课件出示:1细致的观察2合理的想象3表达富有个性。
孙晓红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好词句,大家共同交流,我还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许多关于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在具体指导学生写作时,我巧妙的出示了一篇“病文”,该病文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顺序凌乱,我让学生去找毛病、去排序,使学生明白了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有话可写,有序可依,这篇文章就成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