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前景.doc
3页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总体进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由双轨制发展为有管制浮动的汇率制度,加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从开始的贸易结算供给,到资本流通工具,人民币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经常项目账户的完全放开以及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进程也有所加快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进程可以总结如下:第一,1978年以前,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我国也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外汇收支两条线,统收统支,以收定支;一切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国家,需用外汇则由国家集中分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外汇资金和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管理和经营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对人民币兑换的管制开始放松,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额度留成所谓额度留成,是指当企业通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获得外汇收入后,可按规定的比例获得外汇留成归其支配但是,留成外汇并不采用外币现金的办法,而是采用额度留成的办法;实行外汇额度留成之后,相应产生了调剂外汇余缺的需要,因而从1980年起,国家开办外汇调剂业务,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在这一市场上汇率根据供求状况变动,逐步形成了调剂汇率。
改变了一定几年的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1年4月9日起,国家改变过去阶段性大幅度调整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做法,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机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 1994年1月,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为了基本取消经常账户下兑换的全部限制,我国于1996年7月又进行了进一步改革199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货币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适时灵活的调整,从而避免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起大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边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先是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了国内市场,通过QFII制度保证了境外资本的流入合法化,而后于2004年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从此以后外资银行进入了我国银行业,我国银行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也先后在香港上市王广谦.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23-127.。
其次,2006年我国开始鼓励资本走出去,并实施QDII制度,允许中国的银行、机构等进行海外投资再次,本国公民对外投资股票等在2001年6月以后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制放松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在2002年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至此,人民币市场的开放化从有管制的经常项目开放发展为完全的经常项目开放和有管制的资本项目开放,且资本项目账户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第二,人民币已经开始承担区域性国际货币职能首先是在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人民币流通开放,而后是太晚与大陆的直接贸易金额开始大幅上涨,内地逐渐成为港澳台地区投资商的投资中心随后人民币的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可兑换程度上升,例如在蒙古的货币流通占到其国家货币流通总量的60%,乌兰巴托可直接用人民币进行购买陈元.国际货币市场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44;越南境内中国游客可直接用人民币进行消费,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的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而在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的人民币也受到欢迎截止到2005年4月,欧洲的中央银行将人民币加入了指导汇率体系,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200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该协议是央行和金管局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新增的一项货币管理合作机制货币互换安排的建立,将有助于必要时为两地商业银行设于另一方的分支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加强外界对香港金融稳定的信心,促进地区金融稳定,推动两地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的发展该协议实施有效期为 3 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所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 2000 亿元人民币/2270 亿港元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中央银行宣布,它已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了一份货币互换协议,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将继续支持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促进两个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和促进金融市场稳定通过短-短期流动性该协议互换100亿有效期为三年以上的,可扩展的相互协议随着货币互换全球金融风暴,中国人民银行也签署了货币互换与韩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和白俄罗斯分别为RMB 180元亿,RMB2000亿元,RMB800亿元和RMB 2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