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装配式混凝土预制叠合板结构、叠合梁结构性能、叠合板表面粗糙度试验、预制构件生产质量资料核查记录.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木**
  • 文档编号:184552246
  • 上传时间:2021-06-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4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录A(规范性附录)预制叠合板结构性能试验A.1  荷载检验值取值C.1.1预制叠合板在施工过程中所承受的荷载,应考虑后浇层的重量和施工荷载,施工荷载取1.5kN/m2C.1.2预制叠合板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时,应考虑预制叠合板单独工作阶段最不利工况,在支承间距最大的情况下,考虑后浇层未初凝,施工荷载满布的工况即荷载检验值包括现浇层自重与施工荷载之和C.1.3 该检验方法适用于单向板,对于双向板应取其跨度较大方向按照单向板进行检验A.2  检验要求C.2.1符合设计要求和GB 50204附录B中的要求A.3  检验方法C.3.1 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时的试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场地的温度应在0℃以上;2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3 构件在试验前应量测其实际尺寸,并检查构件表面,所有的缺陷和裂缝应在构件上标出;4 试验用的加荷设备及量测仪表应预先进行标定或校准C.3.2 试验预制叠合板的支承方式为一端采用铰支承,另一端滚动支承铰支承可采用角钢、半圆型钢或焊于钢板上的圆钢,滚动支承可采用圆钢支承间距取最大间距1600mm,预制叠合板长度L不满1600mm情况下,支承间距取(L-100)mm。

      C.3.3 加载方式采用荷重块加载方法(附图C.3.3),荷重块应按区格垛堆放,垛与垛之间间隙不宜小于50mm,以免形成拱作用图C.3.3 试验板堆载图C.3.4 加载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构件应分级加载当荷载小于标准荷载时,每级荷载不应大于标准荷载值的20%;当荷载大于标准荷载时,每级荷载不应大于标准荷载值的10%;当荷载接近抗裂检验荷载值时,每级荷载不应大于标准荷载值的5%;当荷载接近承载力检验荷载值时,每级荷载不应大于荷载设计值的5%;2 试验设备重量及预制构件自重应作为第一次加载的一部分;3 试验前宜对预制构件进行预压,以检查试验装置的工作是否正常,但应防止构件因预压而开裂;4 对仅做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的构件应分级卸载;5每级加载完成后,应持续10min~15min;在标准荷载作用下,应持续30min在持续时间内,应观察裂缝的出现和开展,以及钢筋有无滑移等;在持续时间结束时,应观察并记录各项读数C.3.5 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行探索性试验应加载至预制叠合板出现裂缝、挠度到达L/400或出现GB50204附录B.1.1所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检验标志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检验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上述检验标志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检验荷载实测值。

      2 进行验证性试验可加载至荷载检验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未出现上述检验标志之一时,可判断该预制叠合板合格C.3.6 挠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构件挠度可用百分表、位移传感器、水平仪等进行观测,其量测精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 试验时,应量测构件跨中位移和支座沉陷对宽度较大的构件,应在每一量测截面的两边布置测点,并取其量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处的位移;3 试验过程未出现裂缝时,可采用线性拟合获得外加荷载与跨中实测挠度的线性关系,推导预制叠合板自重及加荷设备产生的跨中挠度C.3.7 裂缝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裂缝宽度可采用放大镜等仪器进行观测,试验中未能及时观察到正截面裂缝的出现时,可取荷载-挠度曲线上第一弯转段两端点切线的交点的荷载值作为构件的开裂荷载实测值;2 在对构件进行抗裂检验时,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3 裂缝宽度宜采用精度为0.05mm的刻度放大镜等仪器进行观测,也可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裂缝检验卡进行观测;4 对正截面裂缝,应量测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对斜截面裂缝,应量测腹部斜裂缝的最大裂缝宽度。

      当确定受弯构件受拉主筋处的裂缝宽度时,应在构件侧面量测C.3.8 安全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的加荷设备、支架、支墩等,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安全储备;2检测大型构件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侧向支承;侧向支承应不妨碍构件在其平面内的位移;3 试验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保护试验人员和试验设备安全C.3.9 预制叠合板整体结构性能检验的合格性判断方法,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附录B的有关规定确定 附录B(规范性附录)叠合梁结构性能试验B.1  荷载检验值取值D.1.1 叠合梁构件应模拟两阶段成形后的整体叠合构件,在浇筑后浇层混凝土后进行整体结构性能检验当对预制构件部分质量存疑或设计有要求时,可对预制部分单独进行结构性能检验D.1.2 对浇筑后浇层混凝土的叠合梁进行整体结构性能检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进行检验时,应满足下式的要求:γu0≥γ0γu (D.1.2-1) 式中:γu0—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荷载实测值与荷载设计值(均包括自重)的比值;γ0—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设计要求的结构等级确定,当无专门要求时取1.0;γu—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确定。

      2 当按构件实配钢筋进行承载力检验时,应满足下式的要求:γu0≥γ0ηγu (D.1.2-2) 式中:η—构件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按实配钢筋的承载力计算确定D.1.3 对预制部分单独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时,荷载值按其支承预制叠合板所分配的后浇层重量和施工荷载计算B.2  检验要求D.2.1 叠合梁构件整体结构性能检验,应在底部预制构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以后,在其上部浇筑后浇层混凝土,并在后浇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结构性能检验后浇层要求、叠合试件结构性能检验允许值及试验方法等,应由设计文件规定或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按实配钢筋相应的检验要求确定D.2.2 叠合梁构件整体结构性能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检验;2 不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构件,应进行承载力、挠度和抗裂检验B.3  检验方法D.3.1 叠合梁试件宜采用与其实际受力状态一致的正位加载当需要采用卧位、反位或其他异位加载方式时,应防止试件在就位过程中产生裂缝、不可恢复的挠曲或其他附加变形,并应考虑试件自重作用方向与其实际受力状态不一致的影响。

      D.3.2 叠合梁简支受弯试件宜采用均布荷载进行加载,当试验加载条件受到限制时,也可采用集中力模拟均布荷载等效加载应满足下列要求:1 控制截面或部位上主要内力的数值相等;2 其余截面或部位上主要内力和非主要内力的数值相近、内力图形相似;3 内力等效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明确计算D.3.3当采用集中力模拟均布荷载对简支受弯试件进行等效加载时,可按表D.3.3所示的方式进行加载加载值P及挠度实测值的修正系数ψ应采用表中所列的数值表D.3.3 简支受弯试件等效加载模式及等效集中荷载P和挠度修正系数ψD.3.4 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装置与试验加载设备应满足试件的设计受力条件和支承方式的要求,应按实际工程应用的连接方式进行设计2 试验台座、门架、反力架等,其传力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试验台座应能承受竖向反力试验台座提供反力部位的刚度不应小于试件刚度的10倍3 加载用千斤顶宜有稳压装置,保证试件在每一级加载或水平往复试验过程中的荷载值不变4 加载设备精度应满足试验要求D.3.5 量测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试验目的选择测量仪表,仪表量程宜为试件极限破坏计算值的1.5倍,分辨率应满足最小荷载作用下的分辨能力;2 位移量测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所测总位移的0.5%,示值允许误差应为满量程的1.0%;3 应变式传感器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2με,示值允许误差应为满量程的1.0%,量程不宜小于3000με;静态电阻应变仪的最小分度值不宜大于1με;4 数据采集系统的A/D转换精度不得低于12位。

      D.3.6 试验前应进行预加载,检验支座是否平稳,仪表及加载设备是否正常,并对仪表设备进行调零预加载值应控制试件在弹性范围内受力,不宜大于开裂荷载计算值的30%D.3.7 静载试验加载制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探索性试验的加载程序应根据试验目的及受力特点确定;验证性试验宜分级进行加载,荷载分级应包括各级临界试验荷载值2 每级荷载加载完成后的持荷时间不应少于5min~10min,且每级加载时间宜相等;在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开裂荷载计算值作用下,持荷时间不宜少于15min3 分级加载试验时,试验荷载的实测值确定原则:在持荷时间完成后出现试验标志时,取该级荷载值作为试验荷载实测值;在加载过程中出现试验标志时,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试验荷载实测值;在持荷过程中出现试验标志时,取该级荷载和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试验荷载实测值4 试件的自重和作用在其上的加载设备的重量,应作为试验荷载的一部分,并经计算后从加载值中扣除试件自重和加载设备的重量应经实测或计算取得,并根据加载模式进行换算,对验证性试验其数值不宜大于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的20%5 对于需要研究试件恢复性能的试验,加载完成以后应按阶段分级卸载6 当要求获得试件的实际承载力和破坏形态时,在试件出现承载力标志后,宜进行后期加载。

      后期加载应加载到荷载减退、试件断裂、结构解体等破坏状态,探讨试件的承载力裕量、破坏形态及实际的抗倒塌性能后期加载的荷载等级及持荷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适当增大加载间隔,缩短持荷时间,也可进行连续慢速加载直至试件破坏D.3.8 检验结果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叠合梁构件底部的预制构件合格性判定方法应由设计计算确定2 叠合梁构件整体结构性能检验的合格性判断方法,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附录B的有关规定确定 附录C(规范性附录)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表面粗糙度试验C.1  检查仪器设备要求E.1.1 激光扫描设备:激光扫描设备测量精度0.1mmE.1.2 钢卷尺:5m,最小分度值1mmC.2  检测前准备E.2.1 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能够实时显示测量镜头与被测物表面选定点之间的距离E.2.2 预制叠合板构件水平放置,测试面应保持干燥状态,检测开始前将构件测试面清理干净,不得有砂子、松动的石子等杂物C.3  检测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E.3.1 测区的选择原则:叠合板表面面积在3m2及以下时,布置不少于10个测区,测区面积取100mm100mm,每个测区应采集所有数据记录,取平均值作为该测区内的平均凹凸深度。

      每增加1m2时应增加3个测区,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构件测区,测区应均匀分布,测区间距离不宜小于0.5m;设置桁架筋的构件,测区宜布置在桁架筋之间;测区应避开预埋件、预留洞等不利于部位,取所有测区的平均值作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表面的凹凸深度E.3.2 采用水平支架对探头进行固定,探头距离测区的垂直高度在50mm~100mm之间,确保探头采集测区全部范围通过激光扫描设备将预制混凝土叠合板表面凹凸程度转化为高程,在测区内任意选择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