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x
10页2024年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问点 第一章 力 1.重力:G=mg 2.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当利用牛顿其次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留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分,但一般状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详细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其次章 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t=v0+at① 2.位移公式:s=v0t+at2② 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 4.平均速度公式:=④ =(v0+vt)⑤ =⑥ 5.位移差公式:△s=aT2⑦ 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 (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 (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其次定律:F合=ma 留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需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F合与a必需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 2.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洁,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需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探讨. 3.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改变,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改变.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物体平衡条件:F合=0 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当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式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⑥.向心加速度 2.(1)向心力公式:F=ma=m=m (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肯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向心力的作用就是变更运动的方向,不变更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变更物体动能的,但它能变更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特别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须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匀称球体;②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 3.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图中F示万有引力,G示重力,F向示向心力),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重量,同样有: a≈g>>a向 切记: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立刻写出下列方程的缘由: =m=m 4.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v=即:半径越大,速度越小. (2).=即: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T=2即: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4).a=即: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对于v、、T、a和r这五个量,只要其中随意一个被确定,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但必需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冲量:I=Ft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动量:p=mv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动量定律:F合=mvt–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功:(1)W=Fs cos(只能用于恒力,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状况下) (2)W=pt(此处的“p”必需是平均功率) (3)W总=△Ek(动能定律) 2.功率:(1)p=W/t(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p=Fv(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动能:Ek=mv2动能为标量. 4.重力势能:Ep=mgh重力势能也为标量,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动能定理:F合s=mv-mv 6.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mv+mgh2 提高高一物理成果方法是什么 第一个提高物理成果的方法就是去参与课外培训机构的物理班,当然最好找一对一的老师,这样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才比较有针对性。
其次个提高物理成果的方法就是自己上网下载物理教学视频,要求学生的自学实力和自控实力都要比较好,然后自学,把不懂的地方反复看 第三个提高物理成果的方法就是把有问题的难题和自己常常犯错的题目摘抄到另外一个笔记本上,平常还要常常复习 怎么才能学好高一物理 一、要擅长视察,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视察,擅长视察的因而,他们具有很强的新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绪言课中,我们演示了小铁球的碰撞现象,有的同学不仅单纯地视察到了一个球碰撞另一个球的现象,而且提出假如两个球碰撞两个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三个球碰撞两个球又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勤于视察,擅长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深厚的爱好,推动自己去看书,去探讨,去探究这样才能对物理真正产生爱好 当我们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就应在平常视察生活中接触物体接触面的状况(物质的材料、粗糙程度等),以及赛车与平常汽车的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有什么不同,使平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摩擦力的相关学问结合起来学习了惯性后,当看到汽车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人向后或向前倾倒,或者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人向弯外倾斜,看到这一现象就应当与惯性联系起来,这样视察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大脑中必定存储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学问。
二、要勤于思索,培育物理思维实力 中学物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联系实际多,敏捷性强,学好物理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肯定要勤于思索,增加理解,驾驭其规律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情景,分析它满意的条件,从而正确地选用物理规律,不能把物理题简洁当作数学题去解 在高一刚起先的阶段,我们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较多,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弄清晰:这个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公式,要力图搞清: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首先审题要清楚,探讨对象是谁?物理情景是什么?选取哪个物理过程进行探讨?该选用哪个公式去解题?将物理规律与数学学问紧密联系,勤于思索,擅长总结,就肯定会不断提高分析、推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实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三、要重视试验,提高动手实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试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试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中学物理课标中,有不少的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对于高一新生,注意把这两种试验做好,对于演示试验,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老师的引导仔细视察和分析试验现象,弄清每个试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运用对于学生试验肯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听众”;做试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明的确验步骤,仔细做试验,细致记录数据,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后学生可以依据教材上的小试验(如“悬挂法”找重心)或“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主动主动地去动手试验,提高自己的动手实力 四、培育学习的爱好 都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爱好了,想培育我们的物理爱好,其实物理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不管电学还是力学生活中都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多思索将看到的东西代入物理的思维里去,这样不仅能培育爱好,还能提高你的思维实力还有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究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等来培育爱好 五、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前要提前预习,听课的时候针对性的听,将问题带到课堂里,从老师的讲课中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这些学问内容就能让你印象深刻,还有就是要做好笔记,登记后课后要用笔记来复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你的学问。
六、驾驭解题技巧 学好高一物理既是扎实基础,也是学习实力一个培育过程,注意这阶段的学习能培育良好的逻辑思维,养成一套自己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在做同种题型的时候要总结出他的思路和解题的技巧和步骤,这样下面遇到同样的提示就不怕了,还能做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