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摭谈一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docx
5页摭谈一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少,在数学解题中读题困难的现状,我认为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培养读题能力必须经历跟读、听读、自读、默审这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促进读题能力养成的三个途径及指导读题的四个建议,旨在为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读题能力探索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读题能力解题一、问题首先是孩子们的识字能力水平不一:能力强一点的会不理会老师的读题,自己做自己的,往往导致一知半解的状况出现,容易做错题目;能力一般的,有的听了题,但是找不到是讲哪一题,常出现第二题写在第三题了;还有些是精力很分散的学生,听没听仔细,自己又完全不理解题目,就更加无从下手了;更有些后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据身边的同事反应,由于一年级过多的读题,孩子们产生了拿到题目,老师会读的依赖情结,同时孩子的审题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低能”这种情况在二年级初期或放手让孩子自己读题时就会显露出来二、方法与策略1、培养读题能力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跟读学生刚入学,大部分没有接触系统的练习训练,有的会认几个字,常出现东做一点、西做一点,没有一定的顺序。
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一题题地从上往下看,养成一定的顺序感同时,在读题时,由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时对一些关键性要求要让其突显出来如“给能滚动的物体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教师有意识地将“能滚动”以一定的语音强调出学生跟读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明白了什么,说清题意虽然这一举措很细小,但利用了这样的一两分钟,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让孩子从一开始就重视审题,在教师的跟读中感受题意的具体指向,能够为以后的独立审题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听读我们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已有一点识字基础,在经过了第一阶段之后,可以选择听读我国的伟人邓小平提出要让一部分先富的人带动后富的人,在读题上,也要让那些会识字的学生读给不会的孩子听目的有二:一、让那些会读题的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同时能够得到被肯定的幸福感,另外,也让他们有了机会独立阅读,早一步步入“先富”;二、对那些不太会识字的孩子,可让“先富”的榜样去激励他们从师读转变为生读,要用形式的多样化去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三阶段:自读经过一段时期,孩子们跟读与听读不同题型以后,相对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解题意的能力,对于连一连、数一数等诸如此类的出现频率较多的题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题,个别字不会的建议学生可以猜题。
比如“从左数起,摆在第()个”,学生可能不认识“摆”,但此题不会因为这个字而受到干扰第四阶段:默审这是读题发展的终极目标所谓默审,就是要求学生不依赖外界力量,独立地默读题意,并且会从审视的角度将题意正确地转化到行为中默审可以从一年级开始,但要提高默审的有效性,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2、促进读题能力养成的三个途径读题能力的培养,除了以上的四个阶段之外,我们还要通过一些其他的途径促进学生,养成对读题能力的重视1)认识读题的重要性记得开学第一次做练习,尽管题目很简单,尽管我在读题时已非常地仔细了,但孩子们仍有不少的错,有的上题做下题了,有的只看着我写,自己不知道要写哪,出现了不少的空题或落题在批改作业时,我也就根据孩子的情况作出了不同级别的评价作业反馈时,先展示全对的学生作品,指着所给的等级向孩子们介绍不同级别的批改标准,让学生把掌声送给全优的孩子紧接着,出示错题,让孩子们观察、交流:作业做得怎么样?问题出在哪?着重让孩子们说一说这些错是否可以避免,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听题,仔细思考,就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在开学第一课,就让学生认识到了读题的重要性2)要留给孩子读题的时间当学生能够自主看题了,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要留给学生相应的读题时间,让学生去找关键字、理解关键字,从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3)评价促进读题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评价是关键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引发学生反思,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或师生评价,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常此以往,习惯会自然养成其实不管是老师读题还是学生自主答题,也常常出现头不对尾的事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