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形态探索.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8722710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3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形态探索    徐逸超“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学界最热门的词之一,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各地学校都在火热地进行整本书阅读理论和实践探讨新课标明确了整本书阅读应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设计整本书阅读应从‘课时观走向‘课程观,从‘机械接受走向‘自主建构”,须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设计出一系列激发学生兴趣和推进学生理解的阅读任务,即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来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红楼梦》是高中小说阅读中绕不过去的一部经典,也一直是语文教师和文化学者们推荐或指定学生阅读的书目它虽被普遍视为太难读、太难瞳、太难教,但大家对《红楼梦》的教学思考也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笔者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上立足课程观,采取全书通读、要点导读、单篇精读、多篇整读、集体赏读、以“玩”促读、读写结合的方式,并据此将课程分为初读课、研读课、研讨课、活动课四大类型,尝试变革课程形态,将更多的阅读和探究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一、初读课:在要点导读下通读全书鉴于《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可以放在假期完成,也可以贯穿在一个或半个学期之中,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

      初读《红楼梦》,学生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困难,教师在初读课上主要起激趣、引领、疏通和监督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按章回考查学生对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记忆与感知,如在网络平台上设置每天阅读后的任务任务以考查识记和读取能力为主,检测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等内容的关注,并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学生通读前和通读中穿插必要的导读课,清除知识背景、阅读心态和内容难点上的障碍要点导读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人生际遇和创作动机语言导读介绍小说口语与古典书面语结合的语言特点,描写不避琐细的写实主义特点内容结构导读可以导读通常被视为小说总纲的前四回,也可以概述性地介绍红楼故事的主要内容线索,作好阅读铺垫手法导读介绍小说呼应设伏、谐音象征、不写之写等重要的艺术构思与手法心态导读告诉学生回到《红楼梦》所处的封建贵族世家的传统中,去揣摩体认人物的心理、思想和言行,进而更合理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命运二、研读课:从单篇精读到多篇整读高中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比初中更进一层的地方在于,应基于审辩思维对人物、情节及主题进行理性分析阅读不能全靠混沌模糊的感性理解,每一个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都需要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

      《红楼梦》研读课就是通过教师提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细读研读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在对丰富多彩的红楼人物的感知中,提升形象思维,培养科学分析、解读小说的理性思维研读课的基本思路是从单篇精读到多篇整读《红楼梦》呈网状交织的结构,但很多章回段落单独拿出来也能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天地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晴雯撕扇、黛玉葬花、龄官画蔷、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可先立足重要单篇,了解典型情节中的主要典型形象,再以多个相关单篇构成一组人物阅读专题,形成多篇整合的阅读模式,在更广阔的故事发展情节线上动态立体地理解主要人物形象事实上,学生可以也应该寻找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进行赏读鉴于《红楼梦》篇幅太长,把握有难度,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分析的切口和抓手《红楼梦》作为一部体量巨大、意蕴丰赡的书,具有无穷尽的解读可能,可深可浅那么,中学生应该读到什么层次?朝哪个方向读呢?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研读设计首先必须基于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意义定位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划定他们可以达到和应该达到的欣赏解读边界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考虑小说的“母题”,“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思维不可能走向确定;不能宽泛无边,没有边界的思维难以走向清晰;也不能没有焦点,没有聚焦的思维难以走向精确”。

      蒋勋将《红楼梦》定位为“青春小说”,台湾大学欧丽娟则认为不能将《红楼梦》读成青春小说写实说”“反封建说”“青春成长说”“追忆忏悔说”,在众说纷纭的主题解读下,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笔者基于中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将研读《红楼梦》的意义定位为:了解社会世情、感悟真善美爱了解社会世情,即将《红楼梦》视为一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再现封建贵族世态人情、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的作品,以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眼光去读这部小说小说呈现的人间百态、众生群像,是我们走进、了解这部作品一个基础性、背景性的内容感悟真善美爱,即将《红楼梦》的价值重心放在小说传递的真、善、美、爱之上品评作者在宝黛爱情以及永恒的真善美的大观园中寄托的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审美理想根据这两点价值定位,笔者确定了三个专题研读方向及相关精读单篇:专题1.宝黛钗故事: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专题2.荣宁府大事: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賈府、王熙凤理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敬之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专题3.大观园琐事:小红遗帕、晴雯撕扇、龄官画蔷、海棠结社、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探春理家、紫鹃试玉、平儿行权、湘云醉卧、香菱学诗、绣春囊风波、晴雯之死学生至少选择一个专题,重新细读相关章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理解性、探究性阅读。

      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提供进阶式任务,在关键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阶梯1:单篇故事概述,增进对情节和细节的把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每一单篇的情节概要,进一步厘清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脉络,熟悉并加强对重要细节的记忆,为进一步探究问题做好准备阶梯2:模仿红学评点派,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批注式细读教师展示脂砚斋以及晚清名家评点《红楼梦》的案例,要求学生从言行、心理、文法、语言、个性化感悟等角度对某几回进行点评式阅读阶梯3:在篇章关键细节处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处设问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第三回)可设问:听说黛玉没有玉,宝玉为什么要摔玉?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第二十三回)可设问:为什么宝玉对黛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的时候黛玉会大怒呢?为什么又说宝玉“欺负”自己?该问题涉及对黛玉爱情中的心理和人格的理解。

      再如,在理解人物的关键点处设问为什么黛玉听到宝玉对湘云说的那番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曾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他生分了认定宝玉“果然是个知己”?又該如何理解“知己”的意思?该问题涉及宝黛爱情情感基础的问题以上的任务需要建立在教师对作品深入细致的阅读之上,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阶梯4:设置探究性和开放性话题,在多篇整读、统观阅读下分析人物和情节例如,在前后比较对照中分析人物读“黛玉半含酸”和“静日玉生香”两片段庚辰眉批:“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愈觉生动活泼可设问:比较这两个片段中宝黛钗的故事,说说宝玉与黛、钗不同的相处方式,以及黛钗在这两个片段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再如,整体把握人物的宏观探究题,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开放性问题:1.黛玉爱哭泣流泪,请梳理黛玉主要有过几次流泪?黛玉是因为什么而流泪?结合专题1相关情节片段分析2.以时间点为横坐标,以大概的情感温度值为纵坐标,给宝黛爱情发展画走势图3.王熙凤的笑与林黛玉的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试从专题2中王熙凤的几处“笑”来分析其人物形象4.专题3涉及贾府贵族生活中衣食住行、省亲、丧葬、迎客、庆生、宴饮等诸多活动,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片段为例,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贾府生活的。

      5.结合专题3相关章回,探究为什么贾宝玉那么喜欢和女孩儿“厮混”在一起6.贾宝玉有哪些绰号(外号别称),这些绰号分别反映了他怎样的特点?以上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形成结论,并在研讨课上分享三、研讨课:在研读中或结束后集体赏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研讨课主要根据学生研读中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就学生研读的情况作出反馈,搜集学生研读过程中有价值的问题,针对主要人物或与小说主题相关的一些有趣味的问题,开展公开讨论课,使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得以交流碰撞比如,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宝黛爱情的情感表达和宣泄方式,也不理解在那个特定时代下宝黛情感意味着什么,据此可以集中设置讨论话题:1.宝黛为什么总是吵架,宝黛何时开始不再吵架了?2.黛玉什么时候对宝钗不再抱有成见了?二人为什么会和解?主发言的学生课下准备,教师提前与学生交流,审核学生的稿子,确保研讨活动的质量然后,用1~2节课时间集中探讨研讨课还可以学生汇报宣讲的形式进行,各小组将自己研读课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四、活动课:以“玩”促读,综合读写活动是案头阅读的必要补充,恰当有益的活动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进学生对文本探究的意愿具有积极作用。

      为激发学生兴趣,以更生动有趣和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小说进行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始前、进行中或者结束前组织一些综合性活动如红楼剧表演、红楼知识大赛、红楼雅集、红楼趣味辩论、集体参观大观园等《红楼梦》中可供开发的活动元素很多,但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目的应是以活动的形式激励和培养学生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成文的书面表达对整本书进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完结也应以每个学生提交一份综合性读写成果为宜同样,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选题指引笔者提供了五大类写作方向供学生参考:1.章回鉴赏类赏析某一个经典章回,如《我看“黛玉葬花”》《我读“香菱学诗”》《细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2.人物赏析类全面地或选定某个具体角度来评价人物,如《我看黛玉的“小性儿”》《大观园中的少女诗人——我看黛玉之才》《我把宝钗比——花》《浅谈晴雯》《我看凤姐之“辣”》3.问题探究类把对小说中具体细节问题的探究整理成文,如《贾宝玉为什么赠送给林黛玉旧帕子?》《为什么黛玉视宝玉为“知己”?》4.想象创作类基于小说情节之上的想象类文学再创作,如《假如我和××生活一天》《我给××当丫鬟/小厮》(××为《红楼梦》中的人物)。

      5.跨文体媒介类根据自身的兴趣或才能,学生可以将《红楼梦》某一章节改成话剧,或者将某一情节拍摄成微电影等综合读写成果是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活动课中同样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读写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总结《红楼梦》的阅读经验,并公开展示优秀作品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