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观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6904818
  • 上传时间:2022-06-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5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观”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摘 要: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代写论文会逐渐地形成带有鲜明网络特点的网络社会意识,它主要指网络世界观、网络人生观和网络价值观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Keys: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世界观;网络人生观;网络价值观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即借助网络手段或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我们却不能由此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版”   由于计算机网络改变了文化传播方式,特别是人的生存环境,并进而对人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会形成带有鲜明特点的网络社会意识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完成常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外,还要肩负起针对网络社会意识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具体地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网络世界观、网络人生观和网络价值作为核心内容      一、网络世界观教育      如今,网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网络生活也已成为了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观念角度讲,同现实生活一样,在网络世界及生活中,世界观的问题仍然是根本问题,它决定着人们的网络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并左右着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

        人们生活在网络世界中,必然会对网络世界产生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即形成一定的网络世界观人们正是基于网络世界观,形成了对待网络世界的态度,并以此来确定网络生活在此意义上,人们在网络世界及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一定的网络世界观的实践和表现   众所周知,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不仅迎合了青年一代自主选择、勇于探索的心理,而且,为青年一代设下了主动参与、积极实现自我的广阔平台绝大多数青年仅凭直觉、情感以及心理体验来理解和把握网络世界,使得他们的网络世界观呈现出直观性、朴素性和缺乏科学性等特征他们对网络世界的本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网络世界中人的本质表现等根本性问题,或是忽略了,没有去认识,或是形成模糊不清的认识,或是做了曲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由于网络世界是虚拟世界,现实社会中的人的身份,包括职业、年龄、性别等都统统隐匿在了计算机符号之中部分青年却由此认为,既然人以数字化方式生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那么,物质的、现实世界中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甚至是神圣的法律,在网络世界中则完全失去了意义   部分青年正是在这种不正确的网络世界观的指导下,才形成了虚拟人生态度、盲目的技术崇拜及有违伦理和法律的种种失常表现。

      也正是这种不正确的网络世界观,使得众多的青年陷入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之中,如同“两栖动物”穿梭于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他们这种双重的身份、人格、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等,使他们困惑不已为了寻求解脱,他们躲进网络的天地,但却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结果形成更可怕的生活危机   显而易见,若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来解决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就必须首先抓住网络世界观这一网络社会意识的核心,对他们进行教育   1.要指导青少年认清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要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世界固然是虚拟的世界,但不是虚无的世界人以数字化方式生存于网络之中,但人的本质并没有虚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尽管可以带上“面具”随意装扮自己,但对现实中的自我并没有改变一丝一毫任何形式的随心所欲,看似乐趣,实际上是自己在糟践自己   2.要使青少年懂得,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就必然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秩序   网络世界固然是虚拟的时空,但虚拟对象是活生生的现实,网络世界不可能是超脱尘世的仙界因此,尽管现实社会的规范不能完全照搬于网络世界中,但网络世界却应有依据自己的特点而形成的维护自己稳定生存及发展的道德和法律。

      如果离开网络道德和法律的调节、指导和约束,网络世界将会走向毁灭   3.我们必须努力帮助青年一代树立起网络道德观念和网络法律观念   学校应指导学生认识到,人在网络中,虽然是独自面对计算机,但却无形地走进了人的集体因此,在网络世界与在现实世界一样,言谈举止都不能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的权益,现实社会中做人的原则,在网络世界里同样具有“利他又利己”的意义,进而提高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生活的自控力,真正做到自觉运用网络道德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二、网络人生观教育      应该说绝大多数青少年能正确地对待数字化,他们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容地应对网络给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合理地设计自己的网络生活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因没有树立正确的网络人生观,而在网络社会中迷失了正确方向   尽管部分青少年也能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并不完全相信网络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但另一部分青少年则是对现实生活心灰意冷,似乎是看破了红尘,采取了类似出家的形式,进入虚拟的网络空间,心甘情愿地将自己交给网络,死心塌地地做个网虫,以网络生活取代现实生活,并由此形成一种虚拟人生观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其网络人生观教育。

        1.虚拟人生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和实现的   网络给人类创设了第二生存空间,当然,也改变了人生追求的形式,并部分地改变了人生追求的内容然而,现实世界是虚拟世界的基础,虚拟世界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那么,网络世界的人生追求只能是现实世界人生追求的折射虚拟人生改变了人生追求的形式和内容,但没有改变人生追求的实质当我们把人生的追求融入网络生活之中,并根据网络生活的特点进行了重新的设计时,从设计原则到设计理念,从设计手段到设计目标,都不能与现实世界的人生追求相脱离虚拟人生决不是在虚拟的世界中醉生梦死地痛苦呻吟,而是借助虚拟的世界获得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使得现实世界的人生更加精彩和更有意义2.要指导青少年走出虚拟人生的误区   用现实的生活经验教育他们认识到,把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以网络生活取代现实生活,把网络生活简单地当做另类生活,以求所谓的超凡脱俗,甚至成为现实生活的反叛者;或把网络生活肤浅地理解为游戏人生、梦幻人生来应对现实生活,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其结果是扼杀了人的现实生活,把人变成了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网络人”,它将使人生变得更为消极更可怕的是,在虚拟的人生追求中,人性将遭受摧残,人格将会被扭曲。

        3.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解决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矛盾和冲突   要引导青少年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必须教育他们懂得,网络世界固然可以与现实世界共生共存,并行发展,但它绝不能取代现实世界网络世界的非物质性结构,决定了其必须依附于物质的现实社会,网络世界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延续在这种意义上讲,在网络世界虽能满足人的某种欲望,但其价值大小、意义轻重却只能体现在现实世界里同时,这也表明了现实社会才是人最终栖息的空间,才是人谋求发展和实现自我的天地      三、网络价值观教育      所谓网络价值观教育,即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对社会及人生的价值,学会正确评价网络的利与弊,并真正懂得和理解怎样才算实现了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   青少年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社会阅历和个人经验有限,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形成考察当代青少年的网络价值观不难发现,目前,青少年在网上主要是交友聊天和玩网络游戏,真正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和自我教育的则为数不多更有甚者,一些青年沉溺于网络中不能自拔,出现了网络综合征、网上娱乐综合征及电脑依赖症、网络癖、互联网痴迷症等症状这些疾病正在吞噬着上网者的身心健康。

      有不少学生顾不得上课和做作业,整天泡在网吧,网“线”越拉越长,学业却挂起了“红灯”更有甚者,个别青少年因上网劳累过度,竟猝死于网吧 真正值得我们关注和忧虑的是,这种无所作为的网络观念及行为,导致了网络的社会价值功能在青少年面前弱化和萎缩我们的青少年掌握了网络,却仅仅成为了聊天和游戏的高手,显然与网络时代的人才标准相差了太远了   十分明显,要使青少年摆脱网络聊天和游戏的“纠缠”,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   1.网络最大的价值是拥有高超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让青少年懂得,网络不仅为人们开辟了有别于传统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创新手段因此,“走进网络”的意义首先在于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掌握网络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极大程度地提高自己适于网络时代生存的能力   2.警惕科学技术“拜物教”的产生   更让人忧虑的是,在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科学技术“拜物教”现象己隐约出现,从青年对“黑客”的认识可略见一斑据调查显示:76%的被调查人认为“黑客”是“网络侠客”,227%的被调查者认为“黑客”是“网络能人”,而多达39.7%的被调查者对其认识模糊,认为“说不清”不可否认,青少年群体对网络技术的追求,对“网络能人”的崇拜,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投身于科技创新的热情,有利于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但青少年过度崇拜技术,往往会成为技术的“奴隶”,也容易造成思想修养的偏废和道德价值的弱化如今一些青少年热衷于效仿“黑客”,盗用别人的网号,乱闯“禁区”,甚至是恶意制造和传播病毒等等他们把不文明的、甚至把违法犯罪行为当做是创新,当做是自己价值的体现据国内外已发现的网络犯罪案件统计,当今,网络罪犯年龄在18至40岁之间的占80%,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   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教育,不能仅仅偏重其技术上的“行”与“不行”,还要教育其懂得社会层面上的“该”与“不该”提高其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学会有效地、合理地、科学地利用网络;培养他们自主、自律的主体意识,锻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负责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要让青少年明白,只有运用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社会和他人谋福利,才是真正摆正了自己在网络社会上的位置,体现了在网络社会中的自我价值      Reference:   [1]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杨劲松.数字化浪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4]卢俊.重建巴比塔[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