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doc
9页1全国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 发文单位:卫生部 劳动人事部 发布日期:1986-4-5 土执行日期:1986-4-5为了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的指示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合理配备人员,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本编制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中医科研单位附属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和独立门诊部及综合医院中医科的编制,可参照本编制执行一、机构设置中医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行政体制按照减少层次、精干有力,发挥效能的原则,实行院、科两级制业务科室应按照中医特点、医院规模、实际需要和业务发展情况设置表 1:100 张床中医医院机构设置表|-内 科|-外 科(皮肤、骨伤、痔瘘)|-妇 科-计划生育指导室院长---|-儿 科| |-针灸科| |-药剂科| |-检验、放射科| |-预防保健科|2||-院办公室|-医务科|-总务科表 2:300 张床中医医院机构设置表|-内 科|-外 科|-妇 科|-儿 科|-针灸科|-痔瘘科|-皮肤科院 |-骨伤科------|-眼 科长 | ||-耳鼻喉科 |-门诊临床医技各科院 ||-按摩科 |-门诊部-|-急诊室办 ||-药剂科 | |-处置室(注射、治疗)公 ||-功能检查科| |-挂号室||-检验科 |-护理部-供应室||-放射科 |-医务科-|-病案、统计室||-预防保健科| |-图书室、出入院处| | -----| |--------| | 接诊室3|-财务科--收费室|-人保科|-总务科|-器材科注:(1)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全院业务和行政工作。
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相应的工作各科实行科长或主任负责制2)表 1、表 2 所列仅指行政、业务机构设置,党、团、工会等机构未包括在内3)表 1、表 2 列举了 100 张与 300 张床位医院的科室设置,各医院可根据本院所承担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和医院的规模、特长、技术力量及专业特点进行增设或合并,如增设口腔科、肿瘤科等,有条件、有特点的医院可增设专病诊室4)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或科研机构附属医院根据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可成立科教科100 张床位的医院,人事、保卫工作由院办公室负责,护理、门诊工作由医务科负责二、病床的分配比例中医医院病床的分配,应根据床位总数、当地医疗需要、各科技术力量、专科重点建设等情况,确定各科床位所占的比例一般中医医院病床分配可参照表 34表 3中医医院病床分配比例(%)-----------------------------------------适 应 范 围|计算基数|内 |儿 |妇 |外 |皮|骨 |痔|针|眼|耳|分| | | | | | | | | | |鼻|| | | | | |肤|伤 |瘘|灸| |喉|(床) | (床)|科 |科 |科 |科 |科|科 |科|科|科|科|数-------|----|--|--|--|---------------|---70-150 |100 |35|10|10| 45 |4-------|----|--|--|--|---------------|---150-250|200 | | | | | | | | | | |-------|----|38|10|8 |10|3|10|9|6|3|3|10300以上 |300 | | | | | | | | | | |-----------------------------------------注:(1)病床少的医院,可将业务相近的科室合并,并根据专业特点取舍。
2)产科床位是否设置,视医院和当地情况定3)专科医院的病床分配可另行比例三、人员编制中医医院人员编制按病床与工作人员 1:1.3~1:1.7 计算病床数与门诊量之比按 1:3 计算,不符合 1:3 时,按每增减一百门诊人次增减六到八人,增编人员要确保用于医疗、护理和药剂等工作的需要5各类人员的比例:行政管理、其他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总编的 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总编的6%-8 %,其他技术人员占总编的 2%;卫生技术人员占总编的 70%~72%在医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要逐步达到 70%以上各类人员编制见表 4.表 4:中医医院编制表床位数 工作人员 其他技术人员、工勤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80 张 104 29 75占总编比例 1:1.3 28% 72%行政管理 其他技术人员 医师、中医师 护理人员 药剂 检验 放射 其他6 2 26 32 6 3 3 6比例 6% 2% 25% 1:0.4 8% 4.6% 4.4% 8%注:(1)卫生技术人员中各类人员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在 2%范围内调整6(2)表中医师、医士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和西医师、士;药剂人员包括中、西药剂师、士;放射人员包括放射医师、技师、士;检查人员包括检验师、检验士;理疗医师、病理医师、营养医师、麻醉师等均包括在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中;财务、统计、图书、档案、工程等技术人员包括在其他技术人员中。
3)病、产、休预备额已计入总编制内4)病床较少的医院,由于相近科室可以合并,卫生技术人员可兼任5)中医医院承担的科研、教学任务所需要的人员,已在总编制内增 5%-7 %,包括在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另增 12%~15%,主要用于临床见习和实习讲授临床理论课所需教师数,按教学计划规定的临床理论课授课时间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计算,由院(校)本部编制中划拨中医研究单位附属医院另增 6%~8 %,主要用于临床科研的需要6)新仪器、新设备,如心电、脑电、超声、各种窥镜、同位素、激光等工作人员按 3%~5%配备,已计入总编制数内,包括在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中7)给名老中医配备助手,承担院外任务(如下基层、出国医疗等)以及其它临时医疗任务抽调的脱产人员,已计入总编制内四、工作量及人员配备(一)医师和护理人员工作量1.每名门诊医生每小时门诊工作量:--------------------------科 |外皮耳内妇儿痔眼|针 骨| 按 | 各| 鼻 | | | 科| 肤喉 瘘 |灸 伤| 摩 | 平别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科 科| 科 | 均----|--------|---|---|----7门诊人次| 5 | 4 |2.5|4.5--------------------------注:(1)每名门诊医师(士)每小时工作量包括必要的现代医学检查,外、骨伤、痔瘘、眼、耳鼻喉等科包括门诊小手术在内。
2)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有带教任务的每名门诊医师每小时工作量,各科平均为 4 名3)以上工作量是对一般门诊的要求,遇有疑难、重症和复杂的诊治,不受此限4)名老中医和正、副主任医师承担传授经验和会诊任务,不受此限2.每名住院医师(士)和护理人员担当病床工作量:-----------------------------------| 每名住院医师 | 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病床数科 别| |-------------------| 担当病床数 |日 班 |小 夜 班|大 夜 班----|----------|-----|-----|-------内 科| | | |外 科| 12-15 |12-14|18-22|34-36骨伤 科| | | |针灸 科| | | |----|----------|-----|-----|-------妇 科| | | |皮肤 科| 12-15 |15-20|20-25|40-50眼 科| | | |耳鼻喉科| | | |痔瘘 科| | | |8----|----------|-----|-----|-------小儿 科| 10-12 |10-12|16-18|24-26-----------------------------------注: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每名住院医师担当病床数,各科平均为 8~12 张。
二)科主任的配备:25 张床以上的设科主任,超过 35 张床设副主任门诊任务较多的科,病床虽少于 25 张,亦可设科主任,门诊任务及病床均较少的科,可由其他有关科的科主任兼任三)护士长、护士:1.各医疗科设护士长一名,病床多的可设病区护士长2.门诊护理人员(包括门诊注射、换药和观察室等护理人员)与门诊医师之比为 1:3~4.门诊观察室护理人员与观察床之比为 1:2~3 ,急诊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1.5~2:100,门诊观察室和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可一并工作3.病房护理人员担当工作量不包括发药及治疗工作在内,发药及治疗工作每 40~50 张床设护士 2~3 人4.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 2~3:1.5.供应室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2~2.5 :100.6.病房、门诊、急诊室、观察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住院处等单位每 6 名护理人员增加 1 名替班人员四)药剂人员:药剂师与病床之比为 1:40 -60,煎药、加工炮制、调剂人员根据工作量确定五)医技人员:91.检验师与病床之比为 1:100 ~120 ,其它检验人员可根据工作量确定血库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20 ~150.2.放射医师与病床之比为 1:50~60,技术人员根据工作量确定。
3.营养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1:100 ~130.4.病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 1:100 ~130.5.理疗、麻醉等人员按实际需要,在其它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内调配六)党政管理和工勤人员:1.中医医院的领导职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规模分别确定:100-200 张病床的中医医院设 2-3 人;201-499 张病床的中医医院设 3-4 人;500 张病床以上的中医医院设 4-5 人(均包括专职书记、副书记在内)2.其它党政管理人员,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和实际需要确定3.病人厨工和配餐员:厨工按每人担当 25~30 张床计算,配餐员按每人担当 50 张床左右计算厨工和配餐员可一并工作4.病房卫生员:按每人担当 25~30 张床计算5.职工食堂炊事员与职工之比为 1:40~50.6.洗衣工:按每人担当 30~50 张床计算7.其他工勤人员按实际需要,在工勤人员编制内调配七)医院托儿所、幼儿园、护校等附属机构,按有关部门规定标准另计编制卫生部 劳动人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