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宋转运使与军粮供应问题探析.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0809867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宋转运使与军粮供应问题探析摘要:管理军粮虽然只是北宋转运使众多职权中 的一项,但基于军粮本身在军事上的关键性地位,考 察转运使与军粮供应经费来源的关系,在军粮的储备 过程中与州级地方长官的关系,以及在军粮供应中与 军队将领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把握宋朝军粮供应体 系相当有益关键词:北宋转运使军粮供应作用目前学术界关于转运使的文章很多,但或侧重于 分析其不同时期职权范围的变化,例如江晓敏的《唐 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或就北宋转运使不同 时期的设置和类型进行分析,如王丽的《北宋转运使 的设置问题探讨》;或从转运使作为宋代初期藩镇替代 者的作用来考述,如汪圣峰的《宋代转运使补论》;或 较全面地阐述其地位和作用,如包伟民的《宋代地方 财政使研究》,等等而在宋代军粮研究方面,有史继 刚先生的《南宋高宗朝的川陕军粮问题》及《宋代军 用物资保障研究》,王曾瑜先牛的《宋代兵制初探》 然而将二者结合起来,探讨转运使在军粮供应中所起 作用的尚不多见,本文从此处入手进行分析一、转运使与军粮的经费来源北宋军粮除二税之外大多靠政府购买、商人入中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而 这些经费基本上都是经由转运使及转运司来措置军粮 的。

      各州军专门用于军粮的经费,包括二税所得但 这些并不能满足地方驻军粮食消耗的需求,这种情况 在宋真宗以后尤为突出宋仁宗庆历四年,欧阳修奏: “河东路转运司近准三司从京支拨得银十万两,于本 路州军备卖见钱……又虑朝廷访闻今年河东二麦大熟, 欲使将此银十万两乘时收军储,有以见圣心忧念边防, 宽恤民力此番上奏即表明,转运司经度地方财政, 其收入有专门用于筹备军储的部分,但在经费不足时 可向中央要求拨款,由中央通过三司拨付此外,由 于军储乃国之大计,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因 此中央也会根据各地的情况主动拨付一定经费北宋由中央拨付地方转运司的经费,除计司按照 正常预算由左藏等库支出购买军粮的费用外,皇帝私 设的内藏库每年也会不定期地支拨大量财物用于中央 和地方上的军粮储备这些财物或直接发给地方转运 司,或经计司转给各路转运司,由转运使经办转运 使要负责将粮食从丰塩的州军购买,转运至所需地区, 或趁本地粮食丰收之时大量购买,储存于地方仓库以 备军队所需内藏库每年用于军粮方面的支岀相当可观此类 记载比比皆是,从宋真宗时期开始,内藏库拨调给地 方物资的记载频频出现,少则一二十万,多则上百万 可以说在北宋中后期,其收入大多用在军费,尤其是 筹措军粮上。

      其中相当大的比重都交由地方转运使负 责内藏库拨款主要用于河北路、山西路和河东路购 买军粮此三路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是北宋全国屯兵 的重点地区,每年都要消耗巨额的军粮以河北路为 例,欧阳修任河北转运使时曾向宰相上报本辖区所耗 费钱粮费用:“自河北州府军县一百八十有七,主客之 民七十万五千七百户,官吏在职者一千二百余元,厢 禁军马义勇民兵共四十七万七千人骑,发支粮、钱锦 二千四百四十五万”如此庞大的消耗量单凭本地的生 产根本无法承担,相当数量上都需要以其它方式解决, 因此中央政府多次拨款并且积极鼓励商人介入以缓解 三路军粮长期紧缺的状况另外,在三路设都运使, 授权包括军储在内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权力,与中央财 政沟通,便于统治者随时掌握沿边重镇的军事后勤情 况转运司所得的收费,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转化为军 粮一种是吸引商人入中,一种是和汆学界关于入 中的研究已经相当全面,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重点分 析转运使与和汆的关系和汆,即转运司直接从地方 购买粮食除入中外,和汆获得的粮食的数量也相当 多,尤其是在沿边军事重地元丰年间,北宋罢支汆 钱,将其费用由地方和市封椿,后来和汆又有所恢复, 只是在分额上有所减少,遇灾年免放,不足之处由转 运司补充,并将其改名为助军粮草,其事务主要由转 运使负责。

      二、转运使与州级地方长官在军粮供应中的关系 北宋转运使作为中央直接派遣地方的财政官员, 有责任按需求及时筹备军储,不过由于地方上州级长 官全面负责地方事务,二者也没有严格的统属关系, 因此在粮草事务上需要双方共同协作转运使与地方 官吏相互配合,共同协调保证仓储物资的充盈一般 说来,转运使毕竞是代表中央派遣到地方经度财政的, 因此州级地方长官比较注意与之关系的协调另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的转运使,虽然负有平 衡地方财政的责任,但行事时更多考虑的是中央的经 济利益,转运使的任期和考核制度都促使他必须把完 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作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 为了完成中央指定的任务,转运使往往尽可能地搜刮 财富,有时难免侵害地方百姓的权益州一级的地方 官员虽然在财政上要受到转运使的节制,但由于没有 严格的隶属关系,对他们而言,辖区社会稳定,防止 出现大规模农民造反等现象,是其所要考虑的重点, 因此自然不能放任转运使损害自己的利益在军粮及 相关的经济问题上双方难免会发生权力之争当然转运使也常常不满于地方官员独揽大权,使 其不得尽知州军事事务的行为欧阳修任河北都转运 使时曾数次上奏,不满边臣诸司使、畐I」、通判等皆得 尽闻机密,而转运司作为掌握财政的重要官吏却一无 所知,强调他“非欲侵扰边臣之权,盖调用军储,须 量边事之急,以至按察将吏,亦当知处事之当否”。

      三、转运使与统军将领在军粮供应中的关系 转运使由文官担任,而统军将领多为武官宋代 文武官员之间长期存在矛盾,这在二者的共事中亦表 现得比较明显宋代初期尤其是宋太祖太宗朝,武官 的地位尚未遭到过多抑制,出于军事战略和自身统治 的考虑,统治者对武官门甚至有所迁就,因此武官有 时会因战事失利而将责任推委于转运使至道二年, 宋太宗命李继隆出兵讨伐李继迁李继隆不走规定路 线,擅自另择道路而行,结果不仅受到太宗的斥责, 而且因为没有在规定时间达到战场无工而返,将士皆 疲惫不堪,李继隆为保脑袋,将失利原因归罪于转运 使陈绛、梁鼎供应军储不继,致使战争无工而返,劳 民伤财当然也有一些转运使是因为自身失职而受到 处罚宋太祖在征服太原时,曾因为诸州粮草齐集上 党城致使车塞路而欲罪转运使由此可以看出转运使 在后勤保障方面的职责不仅关系到本军军需供应状况, 而且能够反映岀相应的军事情报,可谓举足轻重因经度军储失当而受到处罚的转运使不在少数 宋太祖乾德元年九月庚戌朔,户部判官、南面军前水 陆转运使腾白就因为军储失败而被免职宋太宗太平 兴国四年三月,陕西路转运使雷德釀调发泌州军储后 期,以河东城西面转运使刘保勋代替他。

      宋仁宗庆历 八年九月,宋政府派遣盐铁判官对前任转运使进行弹 劾,起因是河北路转运使失职,导致本路军储仅可支 撑一年转运使调发军粮及时与否会影响到迁官或者受赏, 但有很多迁官后仍留任,主要是因为他们与将领共事 多年,比较熟悉地方和军队中的情况李迪曾任陕西 路转运使,对当地的军务和将领都相当熟悉,使得调 发军粮非常及时真宗大兴祥瑞活动之时,知秦州曹 玮上报羌人入寇,请求增兵,真宗大怒,欲以虚报斩 曹玮,李迪因了解当地情况而劝阻真宗,称曹玮素有 将才,必不妄言,斩之可惜真宗经过一番思考后, 同意派兵,最终打败羌人供应军粮事关重大,处置不善不仅可能导致战争 失利,丧权辱国,而且可能引发兵变,王朝崩溃,因 为就更加需要军队将领和转运使之间默契的配合到 宋代中后期,转运使的地位越来越高,而武将的地位 却不断下降,由此导致武将心态的失衡和转运使的嚣 张,双方在军粮问题上的冲突口益加剧北宋用于筹措军粮的经费,无论是地方财政支出 还是中央经由计司或内库支拨部分,最终大部分都是 由转运使具体负责在粮食从地方百姓手中转入政府 控制的过程中,转运使更担当了重要角色,无论与州 级地方官员的权力之争斗如何激烈,其代表重要理财、 收集军粮的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而在军队中,转运使 的才能大小,以及将领的配合默契与否决定了军粮供 应充足与否,并成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先决条件转运 使在军粮的收集、运输、供给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使研究.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1.[2] 史继刚•宋代军用物资保障研究•成都:西南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 王曾瑜.宋代兵制探析.北京:中华书局,1983.[4] 欧阳修•归田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