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忠孝仁义礼智信】.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97687385
  • 上传时间:2023-0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应当从孔子时就提出来,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挺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目前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倡导“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觉得是“忠”的典范目前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规定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倡导“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因此,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老式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

      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因此,孔子倡导“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特别是看待父母,核心是要真心爱敬,缺少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种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种不孝者,她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倡导“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体现人的崇高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履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的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惜人、发展人的目的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可以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目前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干体现爱心,如果看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倡导“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白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核心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固然,作为一种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看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规定,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倡导“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她人礼”初始的意思是举办仪礼,祭神求福用贵重的器物祭祀,表达对“天”的感谢和尊重礼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方面要尊重她人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一般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种民族文明限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

      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主线标志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她是个“动物”    倡导“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结识、懂得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可见,这个“智”的规定,是“大聪颖”,不许耍“小聪颖”;小聪颖的人,不是“智者”智”一方面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作为每个人来说,一方面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目前,竞争的形势非常剧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目前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干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奉献     倡导“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信,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一种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孔子还把“信”上升到国家政权的高度,治国“三要”,即“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就是说,国家的主线,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胜利果实,国家要用信用来维系整个统治体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对于一种人来说,更得信守承诺,讲究信用一种没有信用的国家,一定没有前程,一定会灭亡的;同样,一种不讲信用的人,在社会上是混不下去的,最后被社会抛弃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i,敬重兄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条:弟子……,分明最对小孩子说的这一条教人们谨言慎行,切不能有开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条教人们当官,抬高自己的威信是不可取的,对的的做法是抬高自己的亲信(实质也是抬高自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这条前半句是真理,但后半句是教被统治的人学会忍耐 4、刚、毅、木(朴实)、讷(ne ,慎言),近仁 这条教人们做一种良民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条有道理 6、当仁,不让于师 这条也有道理可惜后来被孔子自己否认了 7、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曾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条告诉人们反思,自我批评是有道理的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立身社会)也 这条告诉人们有信用,有道理,但是不通俗,不如讲一种“狼来了”的故事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条故意思,表面上是告诉人们进步的道理,实质上又有“必须要看别人,和别人比”的不良倾向 11、以约(随时自律)失(错误)之者鲜矣 这条也有道理,告诉人们“要记住怎么做是错误的”,让但是这也是一种大的方向错误,儒家始终也是这样,告诉人们不能如何做,而历来不说应当怎么做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条有道理 1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讲求),闻义不能徙(xi ,迁移、听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条有道理,孔子批判了“学而无用” 14、子绝四:毋(wu)意(猜想)、毋必(绝对肯定)、毋固、毋我 这条更绝,每一句均有道理,但又互相矛盾,试想一下,照这条说的,没有任何对的的想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换句话就是听上级领导的而自己什么也别想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哲理,好深啊 16、言忠信,行笃(du全心全意)敬,虽蛮貊(mo,偏远)之邦行矣 17、躬自厚(严于律己)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条是作人的道理,但是前面的道理说得很对,最后的目的却太世俗无聊了“则远怨矣”,就是为了不挨骂么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这条是对的的,知错了,能改就改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条说得是孝道,但是太过份了,(幸亏孔子时代人的寿命短,死得早,要是像目前这样长寿,子女就别干什么大事业了) 20、不患(紧张)人之不己知(理解),患不知人也 这条有一定道理,但是还是说“必须要看别人,和别人比”,别人的想法就那么重要吗? 21、放于利(私利)而行,多怨 这条有道理,告诉人们不要太贪 22、不患无位,患因此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条有道理,告诉人们不要由于目前自己能力不行而不努力进取 2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次于“生而知之”) 这条告诉人们一种学习的措施就是“博学” 2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条有道理,心胸开阔些才好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条是屁话,就跟算命先生说得同样,两头堵,总有一头对 2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条有道理,少说多干是对的 2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错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条所有的话都“有道理”,但再往后说,又有几种人能做到“知者”呢? 2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条对于有人合用,即有“大德”“大谋”的人,本来就是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大谋,就无所谓了。

      30、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这条有道理,不能人云亦云,没有实际根据就胡说 31、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理解)而不愠(yun ,怨恨),不亦 君子乎? 这条有道理 33、(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真啰嗦,这条和第27条同样 3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浮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条看似有道理,但我们能苛求所有人都是所谓的“君子”吗?我看不如“野”“史”一点比较自在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哀愁不安) 这条说得就是我,小人嘛,没有君子的胸怀,委委琐琐、每天发愁、走路靠边、下棋占角,难当君子啊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条有道理,要促成她人干好事,但是必须要弄清晰她干的是不是真正的好事 37、君子思不出其位 这条也太过份了,规定行为循规蹈矩也就算了,想一想其他的也不行,真是管天管地啊 3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条有道理,要有大仁大智大勇 39、君子矜(jin 谨慎)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条告诉读书人,有了不满也要忍着,更不能聚伙造反 4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不端)废言 这条有道理,说得好不一定做得到,出错误的人说的话也不一定都不对 4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后患),见得思义 。

      这条≈绕口令 4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条告诉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干涉她人“内政” 43、居(处在岗位)之无倦,行之以忠 这条告诉人们要勤恳,要听话 4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这条有道理,当官要以身作则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同上条 4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这条还是老毛病,告诉人们如何干不行而不告诉人们怎么做是对的的并且道理也不对,“名正言顺”是不是 事就一定能成呢?反过来名不正言不顺事情干成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名是外在的,是外因,而干事情的能力才 是内因,因此这觉得这条是本末倒置 47、君子名(定下名份)之必可言(讲得出道理)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马虎)而已矣 这条和上条同样,还是以“名”作为立足点,强调形式生于内容 48、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条是一种较好的道理但我们不能机械地执行遇事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该速战的不能为了等“时机成熟” 而错过了已经较好的时机,在不失大体的状况下先得某些小利也是不错的选择 49、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yu)?(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新序.杂事三〉)。

      50、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出力)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悦) 这条有些道理,是给统治者说的治国之道 51、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这条有道理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ai 倦而不得) 这条是难得的真理,既要学习,也要思考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条是学习的道理 54、三人行,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