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9076530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当前我国经济正由“工业型经济”经济”转型,第三产业成为就业的蓄水池在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存在互动发展关系的理论假设前提下,选取2001-2011年产业和就业数裾,以投入产出分析法验证了二者关系,并对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同向性调整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产业结构;投入产出分析;就业效应卢娓娓(1980-),女,河南洛阳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刘彦军(1980-),男,河南新郑人,黄淮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研宄中心副教授,研宄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徐娜娜(1982-),女,河南开封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宂方句为信息化管理与工程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高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及政策研究”(编号:12CJY046),主持人:袁金星;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一一以广东省为研宂对象”(编号:2014WQNCX173),主持人:卢娓娓G715A1001-7518 (2017)05-0033-06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我国就业形势在城镇化步伐转移劳动力、低碳化经济富余劳动力和高校连年扩招新增劳动力的综合作用下日益严峻,其 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性,行业投入的增加会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就业机会,最终带动整个经济系统的就业增加,即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的增加存在正向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1]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系统内部结构,释放各行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经济发展史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表明,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国民经济部门结构趋于高级化,即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提高[2]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重点在于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因此研究三大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特别是第三产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及大学生进入第三产业所带来的就业效应,有利于合理制定就业政策,扩大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充分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也可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一、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变迁就业结构中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一理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一定的反映(如图1)2000-2011年间,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连年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维持在46%左右小幅波动;第三产业占比稳步上升。

      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图1中折线部分反映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同期就业结构的变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从2000年到2011年出现了 15. 2%的降幅,对劳动力的容纳能力在进一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快速流出第一产业并进入其他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上升至29. 5%,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稳定上升;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至35. 7%,上升幅度最大,对劳动力的巨大吸纳能力己经体现出来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这种变化还远远偏离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严重偏低;另一方面,我国就业结构水平在三大产业的分布仍然极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严重制约着人口就业结构的高级化[3]尽管由于国际分工格局的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遵循不同的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本积累路径,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有限,第三产业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产值和就业比重均需大幅度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二、行业吸纳大学生的就业效应分析(一)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是揭示在一定吋期内(通常为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最能反应产业间生产与技术结构性关系,这也是目前掌握的文献中研宂产业关联性的最主要的研宂方法。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验证三大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研究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法中,需要使用直接消耗系数和行业大学生就业效应系数,及行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等数值,验证三大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来探寻第三产业对人学生的吸纳能力1. 直接消耗系数它是任意两个产业部门间直接依存关系的客观反映,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价值量,也称投人系数,记为aij (i,j=l,2, …,n)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直观表现,通常用字母A表示直接消耗系数用公式表示为:aij=xij/Xj;则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定义 为 A= (ai j) nXno2. 列昂惕夫逆矩阵列昂惕夫逆矩阵为C= (I-A) -1, I代表单位矩阵,A代表直接消耗系数,能够反应第j行业投入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所带来i部门的完全需求量最终使用以Y表示,建立最终使用矩阵予以计算得出3. 行业大学生就业效应系数行业大学生就业效应系数是指j行业某一时期的产出,所承载的j行业的大学生就业人数,用公式表示为:lj二Lj/Xj,其中为j行业的大学生人数,Xj为j行业某一吋期的增加值。

      4. 行业对大学生直接与间接需要量一个行业的单位使用,不仅引起本行业对大学生需求量的增加,也会引起其他行业的大学生需求量增加即j行业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将导致大学生的需要量变化产生于国民经济各行业,因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并不只是发生于j行业一个单位的j行业最终使用,会导致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产出分别增加,而每个产出的增加都会带来对大学生需求量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个行业的大学生需耍量之和,即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大学生劳动力的需要量随j行业的最终使用所产生的变化总量各行业所需要的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数量计算式为: 1■ 1国1国 1国 1国…1国!.■••• 1国(:国(:■••• cHcH cH c■…? cH cH *** cHYH 0 ••• 0 0 YH ••• O*** ? 0 0 …YB=lHcHYH lHcHYH - lBcHYHIHcHYH lHcHYH - lHc,■•••? IHcHYH lHcHYH - lHcBYB矩阵中对角线数值(i=l, 2-.n)表示各行业大学生直接需求量,矩阵列向量中对角线数值之外其他值之和为各行业大学生间接需求量,矩阵各列向量总和为完全需求量,即各行业大学生直接与间接需求量之和[4]。

      二)数据来源及测算对于上述指标的测算,本文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司及相关各部门公开发布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以2012年所公布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42X42矩阵为划分行业的基础,获取如下指标:1. 各行业增加值以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0年)中公布的20个行业的增加值为基础,与年鉴中行业从业人员数及行业中大专及以上劳动者比例的行业划分一一对应,得出本研究所需要的19个行业增加值[5]2. 各行业大学生就业效应系数由于年鉴中并未公布各行业大学生从业人数,以年鉴中的行业从业人员数为基础,通过各行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从业者比例推导出各行业大学生从业人数并运用就业效应系数计算公式,将行业中大学生就业人数除以行业增加值得出2007-2010年各行业大学生就业效应系数(见表1及续表1)将19个行业的就业效应与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行业进行对应[6],依照2012年国民经济21个行业的分类标准,对分类较宽的行业,如采矿业包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4个细分行业,共同采用采矿业的大学生就业效应系数通过2007-2010年就业效应系数的演变,可知四年间第一、二产业大学生就业效应不断扩大,而第三产业就业效应逐步下降,大学生的进入加速了第三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了行业增加值,这与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迁趋势保持一致。

      三、第三产业的大学生就业吸纳能力(一) 行业吸纳大学生就业人数分析依据大学生就业效应系数和2007年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以及直接消耗系数指标,计算得出2007-2010年国民经济各行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总量,并对总量进行分解得出各行业吸纳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见表2)直接就业人数指在本行业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间接就业人数指其他行业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因2008、2009两年数据接近,且波动不大,本文篇幅有限,仅对2007、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大学生总数是指国民经济第j行业最终使用增加1个单位,而其它行业最终使用不变的情况下,导致各行业大学生就业人数增加的总量本文分析讨论的重点是直接就业人数和直接就业比重,以论证各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带动效应二) 第三产业的大学生就业吸纳能力分析由于第三?a业涉及行业种类较多,木文依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纲要》将其分为生、生和公益其中生指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木和技术知识含量的交通运输、批发、信息传输、金融、租赁和科研等行业;生活性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劳动密,包含零售、住餐、房地产、文体娱乐、行业;公主耍是涉及政府公共服务的卫生、教育、水利和公共管理组织等[7]。

      依照分类方法将第三产业内部进一步划分,并对产业内部结构的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分析1. 生的大学生吸纳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的生,对第三产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制约作用,对制造等行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有明显阻碍作用生是推动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也中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8],在整个第三产业中对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吸纳能力稳步上升,如表3所示,2007年吸纳大学生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大学生就业总数的11. 78%, 2010年为12. 68%o 2007直接就业比重高达66. 02%, 2010年为63. 06%,较公而言,间接吸纳能力明显增强,该行业对大学生的持续吸纳能力较为稳定2. 生的大学生吸纳能力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该行业就业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居民对于生产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H益旺盛,并注重节能环保和提升社会效益,从业人员专业知水准及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赖于更多大学生从业者的加入,因此其对于 人学生的吸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生吸纳的大学生就业人数在总人数中比重逐步下降,在第三产业内部则缓慢上升,在制度的规范和政策的指导之下,行业发展进入规范性轨道。

      3. 公的大学生吸纳能力公是人类社会步入服务经济的最重要特征,主要来自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推动[9]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主耍是由于政府职能和活动范围扩大造成的[10],政府支出的增长实际上成为比重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11]公业2010年吸纳的大学生人数占大学生就业总人数的41. 94%,在业中占比最高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对于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逐步提高,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