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内上下级关系的辩证思考.doc
8页组织内上下级关系的辩证思考 许友亮 中科铜都粉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 中国组织情境内上下级关系 (SSG) 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根据管理实践, 通过管理案例分析组织内上下级关系的外在表现形态及其行为结果;树立“一切以目标为先”的思想, 以力争寻求“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为指挥棒, 以信任为根基,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 通过多途径、多方法, 将上下级关系中的对立关系、边缘关系转化为和谐的一致关系, 从而促进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关键词: 上下级关系; 组织目标; 辩证; 和谐; 转化; 作者简介:许友亮 (1968-) , 男, 安徽池州人, 工商管理硕士, 经济师, 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E-mail:ylxu2003@Dialectical Thinking on the Organizational Upper and Lower relationsXU You-liang Zhongke Tongdu Powder New Material Co., Ltd.;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organization upper and lower relations wa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According to management practice, through study on management case's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and behavior results of organization upper and lower relations, the idea of “target priority” was established, using “consistency of organizational targets” as baton, based on trust, through different ways and methods, the oppose, marginalization relation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relations was transferred into harmonious relationship;and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al goals were achieved.Keyword: upper and lower relations;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dialectical; harmony; conversion; 1 引言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所处组织的职业生涯中, 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关系在中国具有本土性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 关系是中国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基本组织原则, 它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商业和社会活动的命脉;在西方人眼里, 中国人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 为了获得稀缺资源, 自发地构筑起关系网而且为了克服原始的沟通体系及官僚主义所导致的不确定性, 人们将“关系”视为仅次于知识和技术的一种社会资本[1]而在人际关系中, 职场中人需面对的一个最重要的关系应是上下级关系 (SSG) 事实上, 上下级关系正是当前中国各类组织情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2]组织内上下级关系 (以下简称上下级关系) , 其概念目前尚未定论, 在各个组织中表现出多种类型科学辩证地认识上下级关系, 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观, 将会有利地促进组织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 从更大层面来讲, 能极大地推动党的事业朝着中国梦实现的方向前进2 上下级关系的定义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于上下级关系的概念尚未达成统一较典型的观点有:———Chen 和 Tjosvold 将上下级关系定义为上级和下级在工作时间及非工作时间, 主要通过非工作相关的人际交往而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 这一关系能潜在地促进下属与其直接上级的交换[2]。
———Cheung 等人认为, 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是指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私人关系, 包含了工作之外的私人交往、情感互动与责任认知, 此种关系主要通过与工作无关的社会互动 (如吃饭、送礼、帮忙等) 发展而来———郭晓微、李成彦等提出上下级关系 (SSG) 是指在某一时刻存在于上下级之间的基于利益、情感和身份义务的连结, 构成了上下级交往时的行为预期和心理动因情感性、工具性、义务性是构成上下级关系的 3 个要素[4]虽然对于上下级关系的定义不完全相同,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上下级关系是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的一种互惠交换[5]作为关系的一种, 上下级关系有着一般关系的特征, 亦有其自身特征首先, 从上下级关系的内涵来看, 这种人际关系是非正式、非官方的, 并不出现在组织的规章制度中, 但这一关系产生并时刻存在于正式的、官方的工作环境中;此外, 上下级关系中同时包含着工具性和表达性的成分[2]综上所述, 上下级关系是指在工作及非工作时间, 上级及下级在组织中的角色与定位, 规定其职能和职责不同而产生的双向动态、互惠交换的一组人际关系在制度不健全的体制下, 上下级关系是基于情感等除工作正式系统之外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目标顺利达成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
3 上下级关系的表现类型法国管理顾问格拉丘纳斯 (V.A.Graicunas) 于 1933 年提出并分析了上下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他的理论把上下级关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直接的单一关系指上级直接地、个别地与其直属下级发生联系;第二、直接的组合关系存在于上级与其下属人员的各种可能组合之间的联系;第三、交叉关系即下属彼此打交道的联系笔者认为, 格拉丘纳斯所进行的分类只是阐明了上下级关系的表现形式, 是一种通道实际上, 组织中上下级关系是复杂、微妙且敏感的, 单观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行为结果则表现为一致关系、边缘关系与反对关系;从表现具象考察, 则映射出多种类型3.1 现实工作中上下级关系的外在表现根据管理实践, 我们以管理案例的形式将组织内常出现的上下级关系直观表述如下1) 反对关系1) 尽管公司一系列制度在前, 对人和事进行了规范管理, 但有一位副总 M, 在其分管工作中, 一旦出现有快捷方式可走, 他就甩开、绕过制度, 使制度成为“稻草人”, 或者为了达到个人的便利, 将领导权变成私权, 逼迫下级按他的思想去做, 有原则的下级就是拿出本本 (制度) 来, 就视为与其对抗, 轻则臭骂一通, 重者免除下级的职务。
这种上下级关系只会分崩离析2) 上级对有思想 (所谓经常提意见、有想法) 的下级时常存有偏见, 甚至认为是极尽与自己 (上级) 不尊重、顶撞之能事, 冒犯了自己的权威;对投其所好的下级, 即使工作中失误较多, 也以偏袒之情护之, 不能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按制度办事的思想, 个人主观性强, 缺乏公正的心态3) 上下级的自身素养造成互相间的博弈上级时时处处表现自己的影响力, 树立权威, 讲究绝对的服从, 下级只要有一丁点的想法, 就视为对自己的不敬不恭我就是老虎, 你必须是顺从的绵羊极个别上级妒忌下级的才华, 而下级又不注意“避其锋芒”, 造成上下级关系紧张, 甚至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有些下级发现上级是平庸之辈, 因而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4) T 作为总经理从全局考虑较多一些, 从企业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薪酬激励制度, 但由于年轻些, 时常受到年龄较大的副职 B 的打压T 认为奖励大些, B 就把数额降低;你减少奖励额, 我非就高不就低通过较劲, 提升自己的权威如此情形, 下属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在干工作中不知以哪个领导的意见为准上下级之间搞得跟拔河一样, 非要争个输赢结果。
这种领导层之间的离心关系, 必将拖累组织目标的实现2) 边缘关系1) 上级不善于倾听下级的意见或建议, 造成下级以后就很少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互间的工作配合亦将无从谈起有这样一个例子:总经理 W 很想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改进听听下级的意见, 事实上他是这样做的他不定期找部门负责人了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与其交流, 但下属在未作出完整表达之前, 他即跟着插话, 而不再给下属阐述的时间, 最后成了他自问自答的一个场景如此一而再, 再而三, 作为部属就认为这可能就是上级领导走过场的一个形式, 也就不再表达自己的思想, 甚至一句话都不说了, “听领导讲就是了”久而久之, 上下级关系就如同一杯白开水寡淡无味2) 有些上级以导入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为借口, 尽其所能提升领导权威, 什么事权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压缩下级的工作范围和空间三九集团发展初期就是这样该集团最初只有厂长, 而没有设置副厂级岗位, 什么都是一人说了算, 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成长和壮大3) 一致关系1) 鉴于在多个组织中担任过高层职务的经历, 作为总经理的 F 作风民主, 为人本真, 做事有魄力, 同时他在实际工作中总是不断淡化权利因素, 而是靠着非权利因素带领下属实现组织的成功运作。
而下属因此在领导者非权利因素的感召下, 配合默契, 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上下级之间保持着非常理想的关系2) 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上级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什么都比下属强, 下级也不藐视上级的短处, 而是相互间以组织目标实现为出发点, 取长补短, 增加交流, 多产生交集, 协调配合, 共同搞好工作3.2 上下级关系的型态《各类上下级关系点评》[6]中, 将上下级关系归纳为配合默契型、协调互补型、亲密无间型、公事公办型、绝对权威型、关系疏离型和组织涣散型等 7 种类型,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 上下级关系型态也随之发生改变笔者通过管理案例和实践, 经过研究、总结, 从行为特征和行为结果进行考察, 将上下级关系概括为目标一致型、工作将就型、公事公办型、绝对权威型和离心离德型等 5 种类型, 详见《组织内上下级关系类型表》 (表 1) 表 1 组织内上下级关系类型表 下载原表 4 科学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上下级关系4.1 从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出发, 正确认识和对待上下级关系社会心理学家舒茨 (W.Schutz) 1958 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 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 都有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三种基本的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 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而上下级关系作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 同样存在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4.2 从合作、协调和平等的角度, 正确认识和对待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是决策与执行的关系, 也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但不能将其搞成纯粹的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更不能搞成“猫鼠”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上级对下级不能颐指气使, 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反党章国法的事情;下级也不应当对上级阿谀奉承, 无原则地服从, ‘尽忠’不应当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猫鼠关系, 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习总书记也曾提出这样的警觉:“上级对下级, 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 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 包着让着”持有这种上下级关系观给自己、给党的事业造成危害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上下级之间还有更深层的关系, 即合作关系合作关系能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7]当下这个时代讲究的合作共赢, 也较好地诠释了上下级关系上下级关系还应形成平等的、规规矩矩的同志间关系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 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从意识形态上来讲, 不正确的上下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