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旭0325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pdf
3页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 摘要: 唐宋传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影响着后世的戏曲艺术,有相当多的戏曲都是由唐传奇改编而来的, 尤其是元明清的戏曲, 与唐传奇在故事题材方面有着紧密的沿袭关系本文主要阐述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在人物、 故事情节等方面做出一些比较, 通过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创作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元明清戏曲,唐宋传奇,创作手法的异同 在文学创作中,相同或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元明清时期的戏曲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 借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故事情节, 对原作主题作了较大改动, 重新创作为新的文学作品, 通过技巧和手法上的改变,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流传于世 一、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主题的继承 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变,基本上沿袭了原小说的思想内容例如,唐李复言《定婚店》与明刘兑杂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 ,唐薛用弱《集异记》中《王涣之》与清张龙文杂剧《旗亭讌》 ,五代孙光宪《荆十三娘》与清叶承宗杂剧 《十三娘》 等等 这些改变的戏剧表明, 无论它们是否参考过其他的故事材料,但是唐宋小说对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主题思想上看,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并无太大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类: 其一,对侠义精神的传承唐宋传奇中有许多侠客的形象,宋初李昉的《太平广记》中, “豪侠”类小说专列 25 篇中有 24 篇为唐及五代传奇小说,描写了一批极具个性、重义轻利的侠客形象,如昆仑奴、聂隐娘、虬髯客、十三娘等元杂剧虽然没有改变唐文言小说的侠客故事,但在明清戏曲中出现了这些侠客的身影,继承了他们仗义行侠、惩恶扬善的品质尽管这些作品人物性格在戏曲中有一些改变,比如但他们原小说人物的主要个性特征都得到了继承 其二,爱情主题的传承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唐宋小说中以爱情为主题的篇章很多,很多都是经典之作比如,元稹的《莺莺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张实的《刘红记》 ,白行简的《李娃传》等,在后世戏曲中都被多次改编 其三,对宗教思想的传承唐代因为统治者的提倡,佛教盛行,佛教思想在小说中也占有优势,如唐临的《幂报记》 ,释道世的《法苑珠林》 ,宋代最著名的因果报应传奇小说《王魁传》 ,讲的是王魁因辜负妓女而被厉鬼索命而亡而南戏 《王魁》 、 《赵贞女》 就是继承了唐宋传奇故事而产生的同样内容的戏曲 此外,唐传奇中对“梦”的记载也流传甚广, 《枕中记》 、 《南柯太守传》 、 《高唐赋》等都反映了“人生如梦”的宗教思想。
明马致远据《枕中记》改编的《黄粱梦》 ,范康据《陈季卿》改编的《陈季卿悟道竹叶舟》 ,都是对仙界的肯定,劝人看破红尘,求仙悟道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他的《邯郸记》就取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 ,借梦境揭露社会的弊端官场的腐败,对原小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升华 二、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人物的继承 1 、元明清戏曲重塑小说人物形象杂剧的创作,需要考虑时代的背景,市民的情趣因为杂剧作者的创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谋生,杂剧作家应站在平民的立场,传达出平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首先,改编的杂剧人物平民化特征明显 乔吉的杂剧《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改编自唐许尧佐的《柳氏传》 ,在许尧佐的《柳氏传中》 ,韩翃在与柳氏的悲欢离合的爱情中,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恪守封建礼教, 将功名置于爱情之上的传统文人; 而在杂剧中的韩翝却是一个主动的、大胆追求爱情的人,将门第观念抛却,置个人安危不顾,投入到对官家小姐柳眉儿的追求中还有《西厢记》中的张生, 《李娃传》中的郑生等人物形象,都在杂剧中有所转变, 不止有传统知识分子的志向, 更多了元代市民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这种平民化的改变,迎合了当代市民对故事情节的需求,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共鸣。
其次,元明清戏曲正面人物一般带有忠孝节义特征 忠孝节义的描写在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中具有鲜明的体现 唐《明皇杂录》中记载雷海青因安禄山攻入长安宴会于凝碧池,梨园旧人都十分悲伤,雷海青“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 ,被支解示众 《吟风阁杂剧》中用戏曲的形式对这个故事重新演绎,同样强化了雷海青的忠君形象,但在细节上,把“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改为用琵琶掷安禄山,怒骂其篡国这种改动使雷海青形象生动了很多,更加强烈的展现了其忠君的性格特征除“忠“外,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人物改编,在“孝” 、 “义” 、 “节”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普遍带有浓厚的儒家忠孝节义的正统思想,与时代氛围吻合 2 、元明清戏曲和传奇小说塑造人物手法的不同 其一,小说对人物外貌描写的不确定性和舞台表演的确定 小说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读者产生想象,每个人想象出来的形象都会不同戏曲则不同,人物外貌都要靠演员来定形唐传奇陈鸿的《长恨传》中,对杨贵妃“鬓发腻理,纤秾中度,举止闲冶„„既出水,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 ”这些描述让读者在脑中勾勒出杨贵妃的形象,但每个人心目中的杨贵妃又是不同的戏曲《长生殿》中,杨贵妃的外貌由演员直观的表现出来,充分自我发挥,每个演员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其二,戏曲演员可以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唐宋传奇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以讲故事为主,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戏曲则是通过若干支曲的组合,穿插对话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元明清戏曲作家选取的素材多是在当时社会大众已经流传开来的,因为唐宋传奇本身就很吸引人,加上戏曲本身所具有的商业属性,注定其不能进行独立创作,而只能靠改编以前的故事来吸引人戏曲中大量的抒情,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这与剧作家善用典故,善于营造情景交融的典型情景有关 其三,戏曲更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更加生动 唐宋传奇小说因为篇章的局限,大多是通过人物外在行为举止来展露个性,无法达到外在与内心的统一戏曲在改编原作时在这个方面做了突破,大量使用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完美 三、元明清戏曲对原小说情节重新加工 情节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小说和戏曲都十分注重情节的安排,它直接关系到小说戏曲艺术性的高低 1 、戏曲作者为表达主题和人物,改编原小说情节 元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由唐小说《离魂记》改编, 《倩女离魂》把小说中倩娘与王宙的表兄妹关系,改为“指腹为婚” ,对二人身份的修改,表现出社会的变迁和个人不同的理解。
把原作中违背封建礼教的情节删除或者修改,究其原因,戏曲家郑光祖生活在元后期,蒙古政权统治已经比较稳定,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2 、戏曲添加批判现实,表达自我感受的情节 唐宋小说中,也有揭露科考内幕,批判社会弊端的作品,但所占比重不大而改编的元明清戏曲中则增加了更多的自主性, 添加了批判现实的内容,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对科考取士不公平的批判,对朝廷丑陋内幕的鞭挞,对黑暗社会、世风日下的揭露,更着重强调民生疾苦 3 、为迎合大众口味,戏曲作者扩写原小说 元明清杂剧具有鲜明的商品性, 是要在勾栏瓦舍演出的作品剧作家首先要考虑收益, 如何能迎合大众口味则成为他们的重要工作内容而相应的增加原作品的情节, 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将故事呈现出来,这也是戏曲作者需要对原小说做出的改变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珂珂. 论元明清戏曲对唐宋传奇的改编[D].苏州大学.2011 [2]李军均. 唐宋传奇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何艺,宋立权. 中国明清时期的戏曲[M].黑河学院学报.20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