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复习进程.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4489687
  • 上传时间:2022-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 年 2 月 26 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 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 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 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 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 伪造文件、 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1995 年 2 月 23 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 10 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 5.41 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 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首先, 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 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 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 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 5 ,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 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 轻信了里森的谎言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 5,000 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 3 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2、日本大和银行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 1976 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 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此后的几年,井口俊英一直在努力工作,为银行赚了大笔的利润,他本人则获得了 “谨慎交易员 ”的美誉但是到了 1983 年,一切都改变了他在一个普通的交易日,一次买断 1000 万美元的浮动利率债券,希望有人追捧,但是结果出乎他的意料, 从此他不断地亏损下去 为了珍惜自己的声誉,他不断地违规操作,擅自出售有价证券、弥补亏损、更改交易记录、伪造余额证明 终于一步步走向深渊。

      井口经常担心事情败露,但是一次次的审计总是给他开绿灯 1989 年大和总部派人来纽约支行查账, 纽约州银行管理机构也接到匿名举报, 告之大和在国债上的巨额交易 但是审计师们只进行了 20 分钟的询问就不了了之1992 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对大和银行纽约分行进行了仔细检查,对混乱的管理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也仅此而已,井口的几亿美元亏损仍无人知晓1993 年,在和银行迫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压力,将井口俊英从交易主管的位置撤换下来这给了井口俊英致命的打击两年后, 1995 年 7 月他终于向大和银行总行自首,交代了隐瞒了 12 年的违规交易与 11 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二战结束时,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 65 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 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 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 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 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 由于膨胀太快, 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 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后来, 美国高等法院判定日本大和银行犯了欺骗美国金融当局罪,联邦与纽约州立政府限令大和在3 个月内结束在美业务,并规定 3年内不得重开在美项目,指控大和非法隐瞒巨额交易损失,要求判处13 亿美元的罚款3、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 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 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 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增长了700 多倍,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据新交所网站的介绍, 目前公司几乎100% 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 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 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国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2003 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国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报告称,公司的成功并无特殊的背景和机遇,完全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取得的。

      同时, 国资委也表示,中国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 的教学案例,2002 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 “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陈久霖还曾入选 “北大杰出校友 ”名录然而,在 2003 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了巨额亏损路程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参与200 万桶原油期货买卖,初期获利;-2004年一季度国际油价飙升, 中航油持淡仓, 录得账面亏损 580万美元, 为求收复失地,加大投资增持淡仓;-2004年二季度油价续升,中航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 万美元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 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 及 2006年,再加大投资, 希望油价回落时可翻身;-2004年 10月中航油的原油期货合约已增至5200 万桶,油价到达历史高位,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2004年 10月 10日 中航油首次向中航油集团呈交报告,说明交易情况及面对1.8 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并已缴付了期货交易的8000万美元补仓资金,公司同时面对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已接近用罄2600 万美元的营运资金、1.2 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及6800 万美元的应收贸易款,上述数据从未向其它股东及公众披露;-2004年 10月 20日中航油集团为了筹集资金支付补仓资金,透过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分行配售 15% 的中航油股份,令集团持股比例由75% 减至 60% ,集资 1.08 亿美元;-2004年 10月 26日- 28中航油未能补仓,多张合约被逼平仓,实际损失增至1.32 亿美元;-2004年 10月 26日- 29巴克莱资本开始追债行动,要求中航油偿还2646万美元;-2004年 11月 8 日中航油再有合约被逼平仓,亏损增加1 亿美元;-2004年 11月 9 日三井 (Mitsui) 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加入追债行列,追讨7033万美元;-2004年 11月 16日另一批合约被平仓,再亏7000万美元;-2004年 11月 17日 Standard Bank London Ltd追讨 1443 万美元,并指如果未能在 12 月 9 日支付欠款,将会申请将之破产;-2004年 11月 25日最后一批合约被平仓, 总亏损合计达 3.81亿美元, 债权银行陆续追债,合计追讨 2.48 亿美元,该公司同时已违反法国兴业银行牵头的1.6 亿美元银团贷款条款,同样面对被清盘危机;-2004年 11月 29日陈久霖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指中航油集团已承诺继续支付及偿还该公司欠款,并正与新加坡政府拥有的淡马锡集团联合注资1 亿美元协助公司重组,但淡马锡尚未答应;-2004年 11月 30日中航油终止所有原油期货交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