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doc

36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5549757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8.50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文件学纲要题型: 填空题、名词解说、简答题、阐述题第一章:文件与文件学1、 文件的观点文件:“文件”一词首见于《论语· 八佾》 最先郑玄、朱熹把文件分解成两部分, “文”指文章、文籍,即书面资料; “献”指圣人、贤才,实质指圣人所叙述的口头资料此后观点发生了变化,从指“文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文籍的偏义结构” ,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件学的内涵不停丰富和扩大,此刻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拥有必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能够是文字的、图像的、也能够是视觉的、听觉的2、 文件学研究的范围:文件本体的研究、文件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流传即研究文件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含对文件的载体资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件种类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靠谱性(版本、校勘) 、真切性(辨伪) 、完好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识、购求、珍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也包含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文件学的研究范围主若是研究文件的形态、文件的整理方法、文件的鉴识、文件的分类与编目、文件的珍藏、文件形成发展的历史、各样文件的特点与用途、文件的检索等等。

      对文件的载体资料的研究 (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对文件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对文件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对文件的种类(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文件实证研究 : 文件实证研究 : 解决文件内容的靠谱性问题:版本、校勘 ; 解决文件内容的真切性问题:辨伪 ; 解决文件内容的完好性问题:辑佚△文件学的任务一般任务:文件整理最后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意义: 全面认识文件,快速挑选文件,能够对不一样版本进行鉴识,有能力对原始文件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知识有更多认识,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供给技术保障第二章:文件的载体1、 文件的载体有哪些?1、甲骨2、金石3、竹木4、简帛5、纸张6、电子2、 甲骨文挖掘及重要研究著作及意义?△观点: 殷商期间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记录占卜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在内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清朝光绪年间发现,到现在出土约十至十五万件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孙诒让《契文举例》研究第一人甲骨文挖掘:甲骨文是 1899 年由金石珍藏家王懿荣第一发现并开始珍藏的。

      他逝世后,他所珍藏的1000 多片甲骨为刘鹗所得, 刘氏又持续采集, 约得 5000 片,并选择此中部分自己完满者于1903 年第一版《铁云藏龟》 ,这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今后,罗振玉、王国维等又继续搜访,编印了《殷墟书契》 、《殷墟书契菁华》 、《殷墟书契前编》 、《后编》、《续编》等书从 1928 年到 1937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用现代考古学方法进行了十多次挖掘,接踵编印第一版了《殷墟书契甲编》 、《殷墟书契乙编》 1959 年,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件图书《甲骨文合集》 ,为人们研究甲骨文供给了靠谱的文件依照除了殷商时的甲骨文外,周朝的甲骨文在 20 世纪时也有发现甲骨文挖掘主要分两个期间, 即初期乱掘期间和 1028 年此后科学挖掘期间 据不完好统计,国内外现存甲骨(韩拓片)约 14-15 万片,此中单字约 4500 个,有不到一半的字被识读,有一些字的释读学者们有分歧,有大量的字当前还难以认识重要研究著作:1、《铁云藏龟》清朝刘鹗辑是第一部聚集甲骨文资料的专书2、《契文举例》清朝孙诒让(研究甲骨第一人)撰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

      3、《殷墟书契》罗振玉辑4、《殷墟书契考释》罗振玉撰5、《殷墟书契甲编》董作宾编6、《殷墟书契乙编》董作宾编?甲骨文的文件价值(意义) :甲骨文的主要价值有双方面,一是语言文字学价值,而是殷商史研究价值1、语言文字价值 在甲骨文发现从前, 研究古文字主要依靠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供给的是秦一致中国后推行的小篆字体许慎对文字形体结构的讲解也只好以小篆为依照,自然会有错误甲骨文的发现,因为供给的文字资料极其丰富,使我们能看到比小篆早一千数百年的系统汉字字形四千多个, 《说文》所无之字,大大丰富了古文字的数量甲骨文的发现,为世人供给了距今三千多年的象形文字汉字系统在整个人类文字历史上,其意义都是伟大的2、殷商史研究价值 在甲骨文发现从前, 对于商朝历史, 我们主要靠 《史记· 殷本纪》来认识但《殷本纪》能否可信向来是一个问题甲骨文发现后,王国维第一利用甲骨文资料系统考据殷商史,不单能够补史册之空白,证史册某一部分之可信,并且还能够纠史书之误讹,同时指引历史研究者自觉恪守“二重凭证法” ,惹起治学方法上的进步,其在殷商史研究中的价值不言而喻△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 、王国维(观堂) 、郭沫若(鼎堂) 、董作宾(彦堂)3、 金文文件聚集、考释的著作及意义?△观点: 我国先秦期间称铜为金,金文主要指镂刻或熔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自然也有少量其余金属,如铁器、金银器等。

      其时代主若是商周秦汉,以周朝最多,战国后期被铁器取代如毛公鼎有 497 字宋吕大临《考古图》 ,乾隆敕编《西清古鉴》等聚集、考释的著作:1、《考古图》十卷,宋朝吕大临撰吕氏《考古图》体例谨严,分类与考据多有可取,保存了宋朝存世的很多青铜器图形、铭文、珍藏、出土等资料,所以深为金石考古界所重2、《金石索》十二卷,清朝冯云鹏、冯云鹓兄弟撰此书汇刻铜器、时辰及其余器物于一编,内容丰富,取材较为严格,在清朝金石学者著述中成书较早,很是世重3、《西清古鉴》四十卷、 《西清续鉴甲编》二十卷、 《西清续鉴乙编》二十卷、 《宁寿鉴古》十六卷清朝乾隆欶撰4、《三代吉金文存》二十卷,罗振玉编5、《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郭沫若撰金文文件的学术价值(意义) :1、语言文字资料 金文在研究汉字发展脉络和规律中拥有举足若轻的作用,对我们认识古汉字相貌、研究汉字的演变发展、研究古字古义,有着无可估计的作用,此外,青铜器铭文有些是押韵的,韵文是研究音韵学的重要资料;而青铜器铭文作为商周期间的文章,对我们研究商周期间的文法也是了不起的原汁原味的资料2、释读及考订传世文件的旁证金文资料有助于我们正确释读纸面文件,如《尚书》 、《诗经》等,同时能帮助我们校正古书的错误,考据古书产生的年月。

      3、古史资料特别是商周史研究不行或缺的资料,如友多鼎记录的对少量民族的战争4、 近世出土简帛文件(马王堆、银雀山等起码五个)及价值?△观点: 简,指简牍,竹木制成的长条用绳连为册,用于书写椟则为木质方版,用于写信或上奏,也用于其余内容的文字记录帛是丝织品,用于书写我们所说的简帛文件,是对简牍文件和缣帛文件的归纳近世出土简帛文件:1、马王堆汉墓帛书 1973 年 12 月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2、银雀山汉简 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3、江陵秦简 1993 年江陵王家台片十五号秦墓出土竹简4、江陵汉墓简牍 1983 年 12 月至 1984 年 1 月从江陵张家山三座西汉初期墓中出土5、敦煌汉简甘肃敦煌、玉门、酒泉汉代烽燧、驿置旧址出土的简牍6、曾侯乙墓竹简 1978 年挖掘, 地址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 墓主为战国初期曾国国军曾侯乙简帛文件的价值:1、佚籍复出大量古佚书的出土,使我国一部分古籍佚而复出,丰富了古文件的内容,解决了某些学术上悬而未决的问题,为学术研究供给了新资料、新课题2、考校释读传世古籍传世古籍的简帛古书写本的出土,为考据古书的时代及真伪、校补古书讹脱、释读古书文义供给了靠谱的最新依照,大大推进了古文件学的深入研究。

      3、历史资料宝库大量不属于古籍的文书、遣策、历谱、药方等,为我们供给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4、文字学资料出土简帛文件为我们供给了战国至秦汉间汉字形体的资料,为研究战国文字、秦汉文字供给了大量素材5、书本制度史实物出土简帛为我们认识古代书本形态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 石刻文件要籍及价值(起码五个)?△观点: 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和图画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摩崖、碑石刻文件要籍:1、《集古录》十卷,宋朝欧阳修撰这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2、《金石录》三十卷,宋朝赵明诚撰★3、《语石》十卷,清朝叶昌炽撰这是一部笔录体的石刻通论性专著4、《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清朝王昶撰5、《石刻题跋索引》 ,杨殿珣撰本书为检索历代石刻题跋出处的索引工具书6、《隶释》二十七卷, 《隶续》二十一卷,宋朝洪适撰石刻文件的价值:1、史料价值石刻资料能够补史之阙、正史之谬2、文学价值石刻文字,就文体而言,包罗甚广,但仍以列传文最丰富,因为墓碑、墓志数目最大,不过为人物立传此中名家佳作甚多,是列传文学的宝库3、文字学和书法价值历代碑刻,有古文、篆、隶、楷各样字体,并且保存了数目相当大的别体字,这是研究汉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

      至于书法,摹仿古代碑刻拓本,更是惯用的方法4、经学和宗教史料我国儒家经典有刻石的传统,研究历代石经,成就好多,是经学和金石学的交错学科 此外, 佛经刻石也好多, 这些佛经有许多刻经题记, 是重要的佛教史料第三章:文件的形成于流布1、 文件的形成方式:文件的形成方式大概可归纳为著、述、编、译四种著,也叫“作”、“造”、“著作”先人对著作要求很高, 重申“无本于前”、“前始未有”述:重申“古已有之” ,有所承因 《说文》:“述,循也即按照之义创始者为作,按照者为述但述其实不只于简单的继承,对于古人的创立,要有消化、理解领悟过程,使之更为完美传、注、义疏)编:又叫纂、辑依据必定体例缀辑旧文,其重要特点是原始条则都是其余文件的原文,不加改窜, 一般要求注明出处 辑佚也属编纂范围 (最常有的编纂成就有总集 (如《诗经》、《楚辞》、《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丛书(如《汉魏丛书》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译:就是翻译把一种语文的文件变换成另一种语文的文件它与著、述、编都不一样,是一种独到的文件形成方式 。

      我国文件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 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始于东汉,唐朝佛教进入全盛期最早的佛经汉译本《四十二章经》 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学术翻译(主若是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书本的汉译) 、文学翻译2、 文件的流传方式:文件形成以后,就要流布流布的方式主要有: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拍照、微机输及激光扫描等讲唱,是最早也是到现在仍很重要的文件流布方式在文字产生前,人类文明已经存在,人类的历史只好靠口耳相传,此中神话和长篇史诗较为常有,进入阶级社会,又产生了长篇叙事诗长篇史诗和长篇表达诗都靠少量聪慧人背诵下来并讲唱给他人听以达到流布和流传的目的镌刻,就是把文件用文字刻在某种载体上甲骨、金属、石头上都可镌刻文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