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柱的体积》关惠英2.doc
7页《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作者:关惠英单位:广东佛山顺德北滘中心小学:13823435674邮箱:guanhuiying@职称: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六年级学生 2、学科: 数学 3、课时: 1课时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0页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第11页例题的教学,第11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的内容三、教案设计理念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它存有大量数据(教学案例、课件、电子档案)、多媒体资源资料(如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软件等学习资源,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数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进行《圆柱的体积》教案设计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相信教学效果更佳四、教材分析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圆柱体积的基础,特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 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用。
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感悟直柱体积的一般计算方法类比也是一种合情推理的方式,运用归纳、类比可以帮助人们猜想出结论由于圆柱和长方体都是直柱体,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因而类比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为准确地把握好教材内容,尤其要理解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上的异同,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重组,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查阅与本课时相关的教案、说课稿、PPT、课堂实录视频等,如【百度搜索】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景图1,板书课题师:看第1幅图,如何计算圆柱形柱子的体积呢?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生:我觉得和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的大小有关生:我觉得圆柱的体积和高有关验证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百度搜索】 沿着圆柱底面的半径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2) 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3)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百度搜索】 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师:谁还有别的方法?小组讨论一下,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得出以下结论:“堆硬币”的方法:用硬币竖直方向堆成一堆,底面积是固定的,每增加一枚硬币,高就增加一些,体积也随之增大由此可见,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5) 教材第11页例题: 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是0.4米,高是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6) 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谁的解答是正确的,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板书: 3.14×0.4×0.4×5= 3.14×0.16×5= 2.512(立方米)答:它的体积是2.512立方米三)尝试应用,拓展新知1、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3.14×r×r×h)2、教材第11页“试一试” 比较一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给出的具体条件不一样)(四)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三幅图都是求圆柱的体积,但是给出的条件不同,第一幅给出底面积,第二幅给出半径,第三幅给出直径,三幅都给出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正,最后集体订正答案年五、课堂总结 板书: 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S h V=π r²hV=π(d÷2)² hV=π(C÷π÷2)² h七、教学反思:在备课过程中,我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参考了网上许多优秀教师的教案、课件和说课内容,再结合自己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圆柱公式的推导过程的课件在网上有很多,都做得很好,在教学时直接用百度搜索后连接运用就可以了,节省了做课件的时间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学生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上网搜索,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找出长方体与原圆柱体各部分相对应的地方,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用知识迁移法,把旧知识发展重新构建转化为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形变质没变的辩证关系在做练习题时,设计一些实践性、开放性强的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满足了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需要,并渗透优化解题策略的思想。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个人简介:本人学历本科,1992年7月参加工作,已有19年教龄,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科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曾多次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数学基本功比赛,青优课比赛,论文、教案评比等,每次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