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量计算说明2.doc
9页工程量计算说明1、路面工程沥青面层(包括细粒式、粘层油、中粒式、封层及透层油):由车行道路缘石线与施工范围线围成的区域为该部分的面积范围,由 CAD 绘制多段线框选求得32cm 厚二灰碎石基层因两侧有 1:1 放坡,面积计算时采用平均宽度,以车行道路缘石线为基线,向两侧各偏移 0.45m,由偏移后的线与施工范围线组成的区域为该部分的面积,由 CAD 绘制多段线框选求得20cm 石灰土底基层因两侧有 1:1 放坡,面积计算采用平均宽度,以车行道路缘石线为基线,向两侧各偏移 0.85m,由偏移后的线与施工范围线组成的区域为该部分的面积,由 CAD 绘制多段线框选求得30cm 天然砂砾垫层因两侧有 1:1 放坡,面积计算采用平均宽度,以车行道路缘石线为基线,向两侧各偏移 1.2m,由偏移后的线与施工范围线组成的区域为该部分的面积,由 CAD 绘制多段线框选求得人行道铺装(包括透水砖、M10 水泥砂浆、C20 细石混凝土、15cm 石灰土)的面积,减去人行道外侧路缘石的宽度,即:道路红线向内侧偏移 0.1m,由偏移后的线与车行道路缘石线、绿化带丁式路缘石线组成的区域为该部分面积,由 CAD 绘制多段线框选求得。
12cm 厚石灰土为丁式路缘石基础,由道路两侧红线长度及绿化带花池边线长度之和乘以 0.28m 求得30cm 天然砂砾垫层因两侧有 1:1 放坡,面积计算采用平均宽度,人行道外侧以道路红线为基线,向外侧偏移 0.35m,人行道内侧以丁式路缘石花池为基线,向车行道一侧偏移 0.45m,由这两条偏移线与施工范围线及车行道路缘石线组成的区域,即为该部分的面积2、道路一般填挖方:道路设计软件依据测量地形图及道路平纵设计,生成土方横断图,如下图:上图中 At 为填方面积,Aw 为挖方面积土方总量计算表计算方法如下:由两个断面的填方面积或挖方面积的平均值,乘以两个断面之间的距离,得出两个断面之间的土方量如桩号 K0+120~K0+140 之间的土方量计算:F(At)=(0.874+0.052)/2*(140-120)=9.26;F(Aw)=(17.024+36.972 )/2*(140-120)=539.96土方总量计算表中数据如下:3、低填浅挖路基:对于路基挖方深度 0≤W≤1m,称之为浅挖路基对于路面结构以下 80cm 范围(路床)进行超挖后换填砂砾超挖宽度为路面结构以下全宽对于路基填挖高度均为 0 的路基,称之为零填路基,对于路面结构以下 80cm 范围(路床)进行超挖后换填砂砾。
超挖宽度为路基宽度全宽对于路基填方高度:路面结构层厚度≤T≤路面结构层厚度+0.8m 的路基形式,称之为低填方路基,对于路面结构以下至原有地面线标高不足 80cm 高度时,对原有地面线以下进行超挖,超挖至路面结构以下 80cm 的位置,并对超挖部分进行换填砂砾超挖宽度为路基宽度全宽对于路基填方高度: T>路面结构层厚度+0.8m 的路基形式,称之为一般填方路基,对原有地面线以下 30cm 范围进行清除表土处理,后进行换填砂砾超挖宽度为路基宽度全宽工程量计算:对于每个土方断面根据上述断面形式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个断面的处理宽度和深度,采用平均断面法,对每相邻两个断面的处理面积乘以断面之间的距离,得出两个断面之间段落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与横断面土方相同4、半填半挖及填挖交界路基半填半挖路基是指路基横向一部分为填方路基,一部分为挖方路基对该形式的路基形式,防止路基在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在填挖交界处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 2 米,并在台阶底部设置钢塑土工格栅一层对于纵向填挖交界处对填方部分路面底部 50cm 采用石灰土进行加固处理,在填挖交界处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 2 米对挖方路段路面结构设置 10 米的灰土过渡段进行加固。
工程量计算:对于横向填挖交界按上述方式对每个断面进行台阶开挖和回填量进行计算,采用平均断面法,对每相邻两个断面的处理面积乘以断面之间的距离,得出两个断面之间段落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与横断面土方相同对于钢塑土工格栅工程量为处理半填半挖路基每个断面出现台阶的个数乘以每个台阶设置土工格栅的宽度5、高填方路基处理高填方路基是指路基填土高度大于 1 米的路基形式,路基填筑前对地面线以下 30cm 进行清表,在基底铺设一层塑钢土工格栅,后再进行路基的填筑,若遇到地面线坡度较陡(地面坡度陡于 5:1时,应对地面线进行挖台阶处理,处理方法与半填半挖路基方法相同) ,待路基填筑至路床底面时(路面底面以下 80cm 位置) ,在路床顶面铺设 50×50KN 塑钢土工格栅一层,厚再进行路床填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量主要为挖台阶工程量和土工格栅工程量挖台阶工程量为需要处理的路基段落长度范围内,每个断面的挖台阶工程量乘以处理长度,土工格栅工程为每个断面台阶底部设置宽度乘以处理长度,加上基底清表铺设的土工格栅和路床底面铺设的土工格栅的总和6、特殊路基处理本项目 K0+550~K1+080 段地基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厚度为2.4~2.5 米,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垃圾进行清理,并换填砂砾,换填范围为路基全宽。
其中 K0+440~K0+860 段根据地勘资料显示,该段底下存在淤泥质粉土,厚度为 2.3~7.6 米,下部为泥岩,因此该段采用 CFG 桩进行加固处理,不再进行换填处理工程量为处理长度乘以厚度乘以处理宽度,处理宽度为该段路基宽度的平均宽度K0+260~K0+350段现状为一土坑,附近雨污水均自然流入坑内,导致坑中布满淤泥,根据调查显示,上部淤泥厚度为2.3~2.8米,下部为砂砾石,因此在路基填筑前应对淤泥进行清除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砂砾工程量为处理长度乘以处理厚度乘以路基宽度7、路基加固处理本项目 K0+440~K0+860 段和 K1+080~K1+360 段由于地质均存在淤泥质粉土,因此需要进行路基加固处理经过方案比较采用CFG 桩进行路基加固处理桩长根据地质淤泥质土的深度确定,一般设置深度埋置于淤泥土的下部土内不小于 1 米,桩径采用 0.4m,桩距采用 2m,等三角型布设,要求设计强度达到 C20,桩顶应设置垫层,褥垫层采用 40cm 厚级配砂砾一般 CFG 桩的材料用量根据设计强度进行实验确定配合比,推算材料用量CFG 桩材料组成包括 3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粗骨料)粒径 0.8~2.0cm 的级配碎石;中、粗砂:有机质及含泥量不超过 5%;粉煤灰:Ⅱ级粉煤灰。
褥垫层采用级配砂砾,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30mm本项目建议配合比为:每 10m³成桩需要 12.5m³的材料,建议配比为:水泥 2.117 吨:中粗砂 4.51m³:粉煤灰 2.88 m³:碎石 8.81 m³:水 3 m³工程量计算为:根据淤泥质土的深度确定桩长,并根据间距和路基宽度确定桩的根数,桩长乘以根数确定桩的总长褥垫层的工程量为处理长度乘以路基宽度乘以 40cm 的铺设厚度8、路基防护路基防护主要采用边坡植草防护,对于路基形成后的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均采用植草防护工程量为填方边坡和挖方边坡的坡面长度乘以处理长度,按面积计9、临时排水设施路基临时排水采用 M7.5 浆砌片石排水沟,尺寸为 0.6m×0.6m梯形,边沟距填方边坡坡脚 2m,厚度为 30cm,沟底设置 10cm 厚砂砾垫层,边沟内采用 M10 砂浆进行抹面工程量为:设置排水沟长度乘以每延米排水沟体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