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城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汇报.doc
5页大城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汇报我校自1995年建校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由建校初只有幼师专业,3个教学班,发展到现在拥有学前教育、会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电工、农学等十一个专业,3800多名在校生,特别是今年,我们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新增美容美发及形象设计和民族工艺品制作两个新专业,拓展了办学空间,为本地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个人特长的舞台,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办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职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反复研讨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学校多次向省、市、县财政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校课程课件的采集、制作,实现课程音像资源共享,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学校注重硬件建设,从建校以来已更新了四批电脑设备,现有微机265台,有四个计算机教学机房、一个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装配有高标准的实验室6个。
各处室都已配备计算机及打印机,初步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建有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主控系统具有监控、双向教学、闭路电视、对讲播音等功能,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监控系统共有59个监控点,可覆盖整个校园区,所有教室和楼道主控室内设有主控微机,可对各监控点进行控制,另设有一路校长分控,以方便领导实时监控监控系统除可进行实时监控外,并可进行4通道硬盘录像所有教室均装有电视机、音箱、监听、等设备,可根据教学需要播放教学资料,并可同各教室实现双向对讲,单向播音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一个多功能厅,3个多功能教室和12台多功能演播车多功能厅配有微机、投影机、影碟机、录像机、功放机、音箱等现代化设备,可满足大型讲座和会议的要求,多功能教室配有微机、投影机、功放机、音箱、操作台等设备,可满足教师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为了方便老师使用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备有12辆多功能演播车,车上配有微机、投影机、功放机等多媒体设备,并专门使用了远程无线遥控鼠标,以方便老师们的操作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我校现代化教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每个教室安装电视、,屏幕,配备12个多媒体演播车,保证每个班级都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通过系统能够向各个教室播放语音、视频,可以实现校园内各种课程、会议的直播。
所有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查阅资料,会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够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开通了校园博客,为教师搭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二、经验与体会1、实施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兴趣不浓厚等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的知识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自身情况,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积极开设信息必修课或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纳入到课程改革的具体规划当中2、构建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网络化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校园网建设,为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相关的设备,将互联网引入校园中,使学校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获取知识,有效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知识含量同时,网上的互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变得快捷、便利和丰富多彩3、信息技术资源库着手筹建信息和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资源共享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建立丰富的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及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尤为重要。
4、加强职业信息化建设已在全校内达成共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当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现在我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较高,能够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的许多环节5、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建立教师间网络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网络互动关系,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在评优课等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评比优秀课件,促使教师自觉钻研、学习,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2011年5月叶伟声老师的《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获得省级立项课题2010年5月廊坊市教育局组织的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网络竞赛中我校张东艳获一等奖,汤万宁、吕金萍二等奖,王淑芹、刘东方、冯庆蕊、叶伟声三等奖。
2010年11月,张冬艳老师的语文课被市教育局推荐为示范课,并在大厂一中做课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重点是资金投入问题 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由于学校经费紧缺,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2、学校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程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一少部分教师,还沉湎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即使有了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也不用,使之成为摆设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不敢大胆尝试,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3、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还不够普及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应用能力不高,学校的信息化就很难推进教师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技术和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这方面的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4、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不能充分发挥现有信息技术装备的功能,浪费了较多的信息技术资源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1、转变全体师生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的创新,制度的创新都要取决于观念的更新。
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教育信息化也不是赶时髦,要有紧迫感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为教育信息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2、必须要把师资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要以计算机的额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培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为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3、 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就是培养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创造性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假设在近五年内争取逐步给及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5、建设教学素材库,继续丰富信息技术资源库6、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中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教师队伍7、投资340万打造职教实训基地没有空间上的发展和突破,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建造实训基地,既是我校的当务之急,也是今后工作的宏伟目标。
前期投资30多万用于购进80台计算机,再建几个多功能教室,增加两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大城职教中心201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