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物理高二上8-A《静电现象元电荷》教案.docx
4页2019 最新沪科版物理高二上 8-A 《静电现象 元电荷》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2、知道电荷量的意义、符号、单位3、知道产生和测量静电的仪器(二)过程与方法感受人类认识电现象的初始过程 ,通过元电荷的学习 ,认识实验是重要的物理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密立根油滴实验感悟科学家伟大的探索精神二、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静电现象、元电荷概念难点:静电实验中的电荷泄漏及验电器的检验功能三、教学过程情景引入:自然界在的静电现象:雷电是人们熟悉的自然界的电现象据统计 ,在地球大气层中 ,每秒落到地面的雷电约有近百次 ,每天要发生上千万次闪电雷电的电压可高达数千万伏,最大电流约1.0><104~1.0><10%,温度则高达1.0X104C以上演示实验:雅各布天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在空气干燥的秋冬夜晚 , 当你熄灯脱去纤毛衣准备入睡时 , 往往会听到“噼噼啪啪”放电的声音 , 同时还会看到有明亮的火花在毛衣上跳跃;在上、下车接触车门受柄时 , 有时会被“麻”一下 , 很不舒服大家谈:谈谈你所了解的静电 , 举些静电现象的例子1、静电的产生思考:静电是怎样产生的?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 ,叫做摩擦起电。
思考讨论: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从物质的原子结构 ,谈谈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可以使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或失去原有的电子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失去原有电子的物体带正电b、感应起电:演示实验:取一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 ,在他上面贴一对金属箔片 ,开始它不带电 ,金属箔闭会 ,现把带电小球移近该金属导体 ,观察金属箔的变化讨论分析金属箔张开的原因当中性物体放在带电物体附近时 ,它内部的正负电荷就会反向移动 ,使物体表面出现正负电荷的不均匀分布当一个带电体接近不带电的物体时 ,在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出现与带电体同种性质的电荷 ,在靠近带电体一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这种起电方法叫做感应起电此外还有接触起电学生活动:分析用布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够吸引轻小纸片的原因前面介绍了手工起电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效率低下 ,产生的静电也非常有限因此人们设计了专门产生静电的设备介绍产生静电的设备( 1 )手摇感应起电机它是实验室常用的起电设备用受柄转动圆盘后 ,与两金属球相连的物体就可分别带上正点和负电 2 )超高压电源它的正、负输出端 A 、 B 可以使它相连的物体带上正点和负电。
3 )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启动开关后 ,顶部的金属球能积聚大量的电荷2、静电的测量( 1 )验电器(图 8-9 )验电器上部的金属球 A和金属杆B相连,并穿过绝缘环 C与金属条D相通,指针P可绕金属条D上白O O轴自由转动当有带电体接触或靠近金属球 A时,指针P便绕O轴转动根据 指针P是否转动或转动的角度,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验电器所带电荷量的相对大小2)工业生产中用发电荷量表用它可以测量带电体所带电荷的正、负电性和电荷量的多少3)工业生产用的静电电压表它可以测量带电体电压的数值测量过程中 ,根据需要,既可与带电体接触,也可不与带电体接触,不与带电体接触能避免放电,保证安全3、元电荷我们所涉及的带电体带多少电?电荷量是不是任意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家进行不懈的努力,发现一般物体所带电荷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 ,而是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国际单位:库仑(C) 其他单位:微库(pC)1 C = 10-6 C(2)元电荷:一般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最小电荷量 e的整数倍,电荷量e叫做元电荷e = 1.6X 10-19C注:最小电荷量e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著名的油滴实验测定。
★介绍密立根油滴实验 P31-32历史回眸4、电荷守恒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 ,正、负电荷在任何物理过程中保持不变 ,叫做电荷守恒定律思考: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物体 ,一物体带正电1C,另一物体带负电 3C,两者接触后会怎样?例题:(1)2价负离子和3价正离子各带多少库仑电量?(2)某物体带1 C正电,它得还是失电子?多少电子?若带一 5父10— 9 C,又如何?(3) 64 g 铜(29号元素,1 mol)内有多少核外电子?多少自由电子? 1 / 3。












